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

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红梅

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
文章插图
为更好地塑造青岛城市形象,促进青岛文化旅游创新再发展,半岛都市报与青岛滩文化旅游研究院联合发起“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有故事、有内涵的人文景观,诚邀大家推荐并参与互动,也欢迎相关单位冠名支持。
崂山,是耐冬古树云集之处,以数量最多、树龄最长、历史最悠久而著称,自古以来有关于耐冬的许多美丽传说。
耐冬作为山茶花的一种,最先广布于青岛周遭的海岛。相传明朝永乐年间,高隐崂山的道士张三丰由青州至崂山,浮海至各海岛,“发现北国海岛有南国山茶,不仅生长,且隆冬开花,冬日下雪,皑皑白雪中,花开艳丽,命名为‘耐冬’。”
崂山几座著名的道观里都植有耐冬古树,如太清宫、上清宫等,成为非常好的人文资源。其中,太清宫的“绛雪”因《聊斋志异》而闻名天下。

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
文章插图
清朝初年,作家蒲松龄寓居崂山太清宫时,以三清殿院中的耐冬和上清宫的牡丹为原型,创作了《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描写了胶州黄姓书生与牡丹仙子香玉、耐冬仙子绛雪之间的爱情及友情。
随着《聊斋志异》声名远播,自清代中期开始,很多人慕名而来,想一睹“花神”的芳容。
不幸的是,蒲松龄笔下的那棵“绛雪”于1926年枯萎仙逝。为了满足游人对“绛雪”的寻觅,遂将“绛雪”之名移于三官殿院内一株树龄相近、立地条件相似、树形相若的耐冬,传说这是张三丰最早从长门岩岛移植到崂山的首批山茶中的一株。
1979年7月30日,邓小平考察崂山时,着重欣赏了太清宫奇特的“一石二花三古木”,耐冬即为“二花”之一。邓小平指示说:“这个地方很好,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
文章插图
邓小平在视察崂山时关于崂山旅游的设想引起当时山东省、青岛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崂山对外开放、发展旅游的先声。1982年11月8日,崂山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从此开始真正走出封闭,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耐冬不惧霜雪、傲然绽放之姿,深受青岛人喜爱。1988年3月8日,耐冬被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正式确定为青岛的市花。
遗憾的是,三官殿院内的“绛雪”于2004年以600多年的树龄香消玉殒,只剩一副枯朽的树干。此前两三年,“绛雪”突然树叶枯黄,树根也开始朽烂,经过青岛市园林部门专家集体会诊和抢救,还是没能挽回。
此后,太清宫道士又将三皇殿院内的一棵有着500余年树龄的耐冬取名为“绛雪”,也就是现在游客们看到的那棵。

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
文章插图
高光|寻找青岛宝藏人文景观③丨太清“绛雪”:三易其树,“花神”流传】《聊斋志异》里的“绛雪”虽然已经三易其树,但关于“花神”的美好传说一直在延续,四季常青的耐冬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在不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