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原标题: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电视剧界也流行风水轮流转 。
早些年 , 我们有被台湾偶像剧支配的恐惧 , 记得那时候人人都爱看台湾偶像剧 , 《流星花园》呀 , 《放羊的星星》呀 , 看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 看多了连说话都带上了一股港台腔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后来 , 东北电视剧又开始霸屏了 , 《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轮番轰炸 , 东北话一时风头无二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这些年 , 以张嘉益为代表的西北帮开始崛起 , 一大批反映西北人民生活的电视剧占据了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
这里面有号称民族史诗的《白鹿原》(豆瓣8.8分)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有反应陕北农村生活的《平凡的世界》(豆瓣8.7分)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有反映西安城中村市井百姓生活的《装台》(豆瓣8.4分)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当然还有最近讲述宁夏闽宁镇的《山海情》(豆瓣9.4分)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这些电视剧不仅口碑好 , 还刮起了一股“最炫西北风” , 原本土味十足的西北话被大家争相模仿:
“这个人美气滴很 。 ”
“我的眼睛鼻子只剩个窟窿眼眼 。 ”
“未来是撒嘛?”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问题来了——为什么西北帮能占据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
其实每一种地域电视剧流行的背后都有自身的时代背景 。
早年港台流行文化在内地风起云涌 , 所以台湾偶像剧才能成为电视台的香饽饽 。
后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掌握了话语权 , 所以作为衍生品的东北电视剧才能火爆荧幕 。
而现在西北电视剧的火爆 , 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 番茄君归为三点 。
第一点就是底蕴 。
我们知道 , 一个好的电视剧需要一个好的剧本 , 而西北电视剧都有着强大的文本输出 。
马未都在《都嘟》中提到 , 中国可以分为四大方言区 , 他在当编辑的时候 , 收到的稿件大部分来自这些方言区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第一个方言区是四川 , 代表作家是巴金和郭沫若 , 代表作品有获得茅盾文学家的《尘埃落定》 , 我们熟悉的《让子弹飞》《猫和老鼠》也都推出过四川方言版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第二个方言区是湖南 , 代表作家是沈从文 , 而现在湖南方言在湖南卫视的强势输出下也远播全国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第三个方言区是北京 , 代表作家是老舍和王朔 , 他们的作品体现的是皇家文化 , 里面的人物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和闲散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第四个方言区就是西北 , 我们熟悉的大量作家都是西北出来的 , 山西的“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 , 陕西的贾平凹、路遥和陈忠实等等 。
而其他地区的方言很难形成强文本 。
比如:东北方言 , 能写成很好的小品和段子 , 却能难形成有强大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比如:广东方言 , 和普通话分庭抗礼 , 但它的语法和发音自成一派 , 很多歌曲都分为国语版和粤语版 , 这种割裂感太严重也很难产生共情 。
比如:上海话 , 很多话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文字 。
比如:浙江话 , 一个地方一个样 , 本省的人相互之间都沟通困难 , 鲁迅作为浙江人用白话文写作 , 读起来就很拗口 , 像翻译出来的文字 。

为什么“西北演员”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文章图片
四大方言区里 , 西北方言区是出作家最多的 。
他们的作品 , 比如《废都》《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白鹿原》 , 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