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始“收水”了?资金回笼,楼市限贷,与2019年有点相似

节后第一天 , 央行的动作意味深长 。
2月18日 , 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另外 , 当日还有2000亿元MLF和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 。
MLF , 叫做中期借贷便利 , 是银行提供证券质押品 , 从央行那里取得借款资金 , 期限一般是3-12个月 。
MLF能让银行手里的钱增多 , 可以把它看做央行向市场释放资金的一种工具 。
逆回购也是一样的道理 , 是短期缓解银行资金面的工具 , 一般有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 。
注意 , 今天投放了MLF+逆回购资金的总额是2200亿 , 恰好有4800亿的资金到期 , 央行该回收资金了 。
这样算来 , 央行今天非但没有向市场投放资金 , 反而回笼了4880亿-2200亿=2600亿!
要知道 , 这可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 央行直接收回2600亿 , 中国证券报指出 , 这种回笼力度 , 是近年以来罕见的 。
这意味着:2021年 , 央行开始“收水”了 。

央行开始“收水”了?资金回笼,楼市限贷,与2019年有点相似
文章图片
在节前 , 蓝白写过一篇文章 , 是关于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 , 其中提到了两点 。
1 , 2月5号 , 央行为了维护春节期间的流动性 , 进行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 算算时间 , 正好节后到期 。
2 , 央行提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2021年信贷、社融、M2增速均将回落 , 信用趋于收缩 。
啥意思呢?
一方面 , 半个月放出去的水 , 马上就要收回来 , 另一方面 , 直接表态不投放过多货币 , 实现资金面“紧平衡” 。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 ,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 。
在各行各行都不好干的2020年 , 央行为了给经济保驾护航 , 全年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一次全面降准和两次定向降准) , 共释放1.75万亿元长期资金 。
还分层次、有梯度地推出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 , 致使年末M2增长10.1% , 比前年末高1.4个百分点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3% , 比前年末高2.6高百分点;两次下调MLF利率 , 成功引导LPR下行 ,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 , 我们成功度过了难熬的2020年 , GDP增速领先全球 , 总量创出新高 , 过了安逸祥和的假期 , 街道重新有了烟火气 。
但是 , 资本市场也迎来狂欢 , 上海、深圳、东莞等地的房价出现异动 , 各类“资产”的价格 , 因为宽松的流动性水涨船高 。
在1月底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指出:“去年我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 , 接近30% , 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 , 不可能与货币无关 。 另外 , 近期上海、深圳等地房价涨得不少 , 这些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 。 ” 。
我们当然不能任由房价这样涨下去 , 除了各地频繁祭出的限购、限贷、限售措施外 , 货币政策的收紧 , 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央行才开始“收水”了 。
拿最近的金融数据来说 , M2增速是自2020年2月以来第一次回落至10%以下 , M0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 DR007水平自低点持续上行 , 中枢由1.5%上行至2.2%左右 , 短期最高突破3% 。 社融增速已从10月高位下降0.4个百分点至13.3% 。
M2、社融、DR007 , 都是宏观经济的重要“风向标” , “水源”收紧后 , 流通中货币减少 , 社会融资规模降低 , 银行的同业拆借利率自然也会变高 , 钱流向消费者手中的难度自然变大了 。
可以肯定的是 , 接下来 , M2和社会融资的增速会逐步下降 , 银行间资金面的重要指标DR007也会抬头向上 。
对楼市来说 , 除了资金回笼收紧之外 , 更不利的是央行对房地产的“限贷” 。
关于“限贷”令 , 蓝白已经解读过很多次 , 从今年开始 , 各家银行都开始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 不管是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 , 还是个人房贷的余额占比 , 都规定了“红线” 。
拿我们最熟悉的六大国有大行(工农中建、邮政、交通)来说 , 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 , 本来大家以为这个比例很宽松 , 更何况还有2-4年的过渡期 , 不会对楼市有太大影响 。
然而 , 各大银行的反应颇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 。
根据媒体报道 , 不少城市一季度房贷额度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 总行对下属分支行的房贷审批极为严格 , 广州、深圳、上海等热门城市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停贷” , 收入流水和购房资格的审查日趋严格 , 经营贷利率开始上调 , 房贷利率也在逐步抬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