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问初心丨铁血丹心马石山( 二 )


“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未必会说什么叫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但老百姓有自己的判断,他们知道是党领导的军队在保护他们,于是重信重义,不惜舍命报答。”王浩说,抗战胜利时,乳山的党员人数超过6900人,“在那个年代,党选择了乳山,乳山紧跟着党。”
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植入每寸土地
在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北侧的楼房已拔地而起,棚改工程进入尾声,但有50间成排的民房被特意留了下来,又被整修得焕然一新,作为“胶东公学”的展馆。
2019年,白沙滩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宫家村走访时,有老人讲述到,1942年曾有大量“干部学生”在宫家村上课学习。这一线索得到了白沙滩镇党委的高度重视,经过大量走访和考证,最终确认“胶东公学”于1942年反扫荡后在珠塂、峒岭、宫家村等20多个村庄办学。白沙滩镇随即打造了这处“胶东公学”展馆。
乳山是抗战时期胶东新设立的14个县级单位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县级市。多年来,乳山大力挖掘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拓宽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涵与外延,让红色文化深深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
为更好还原历史,乳山市近些年陆续投资数千万元,对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改陈,对烈士事迹展、纪念碑、英烈录、烈士陵等重新设计布置。去年,乳山市又启动了118处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计划今年7月1日前全部完工。
在乳山,群众自发保护、支持红色印迹修复的事例数不胜数。几年前,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旧址修复时,3天时间就完成了170件房屋征迁工作,短时间内收集到了各类实物1650多件。在冯家镇北刘伶庄村,中共胶东特委诞生地旧址修复时,有村民主动腾出了房屋,各家还捐赠出了煤油灯、八仙桌等老物件。
文艺作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话剧《乳娘》已进行了两次汇报演出,目前正进行修改,预计今年7月1日之前能公演,也有望进行全国巡演。”乳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超说,“近几年,我们就红色乳娘这个题材,排演了吕剧《乳娘》、大型民族舞剧《乳娘》,拍摄了纪录片《胶东乳娘》。”此外,书籍《红色乳山》《胶东育儿所》《血染马石山》,以及电影《山菊花》《马石山十勇士》等文艺作品,都不断擦亮着红色乳山的城市名片。
振兴“红色沿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重重大山,是当年对敌斗争的有利条件,但对经济发展而言却成了羁绊,乳山西北部山区常年落后于全市其他区域的发展。
几年前,乳山市启动了“红色沿线”振兴工程,聘请专家对红色资源进行规划、整合,规划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环形红色旅游路线,在原址上修复红色遗址,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公路进村,游客随即而至。下石硼村不仅在2017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于当年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去年11月,贯穿整个西部山区的西部环山路通车。
“客人最多时,同时接七桌客,炕上都能摆两桌。”54岁的下石硼村村民王海英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开起了4家农家乐,她家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仔细算过利润,但她估计“纯挣三两万块钱”。
乡村游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坚定了村民的信心。32岁的王同川是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2017年回村当起了养蜂人。从跟人家学到自己养蜂只用了两年时间,从10箱蜂到40箱蜂只用了一年时间。“去年的纯利润有四五万吧”,王同川仍感觉不足,“今年打算在苹果、板栗这些特产上动动心思。”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上石硼、东尚山、中尚山、西尚山等村。“几年前,还都是贫困村,现在不仅脱了贫,也在逐渐致富。”诸往镇党委书记李庆龙说,以下石硼为例,2020年该村的人均收入是1.5万元,村集体总收入8万余元。
围绕“铁血丹心马石山,红色密营下石硼,世外桃源东尚山”这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诸往镇规划建设了“山里五村”农副产品一条街,开通了乳山至“山里五村”红色旅游专线,培育“山里桃子”“尚山小米”等农产品品牌。在李庆龙心中,还有个更大的规划——“山里老家”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对山里五村统一规划,统一打造,作为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带动周边更多的村致富。今年,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停车场都将启用,让游客的后备厢塞满我们的特色农产品。”

齐鲁问初心丨铁血丹心马石山
文章插图
扫描二维码 查看视频报道

齐鲁问初心丨铁血丹心马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