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问初心丨铁血丹心马石山


齐鲁问初心丨铁血丹心马石山
文章插图
铁血丹心马石山
勇士舍命救被困群众,乳娘真情育革命后人。大山见证党和群众生死与共的大爱
□本报采访人员彭辉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王嘉姜俏俏
马石山苍苍,乳山河泱泱。慕名而来的游客,捧红了马石山下的“山里五村”。
让马石山生色的,不只“绿色”,更有“红色”。回想当年,为营救群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为报答党恩,乳娘们哺育了1223名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党和群众生死与共的大爱,给予这片土地特有的红色气质。
造枪产药印钞票,小山村成“红色密营”
位于马石山下的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游客流连于这里的山清水秀和古朴厚重,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一处处狭小院落中存放的那些堪称原始的工具,这些工具竟然能用来制药、印钞、造武器。下石硼村被称为“红色密营”,村里有新华制药厂、北海银行印钞厂、党员秘密联络站,以及胶东军区的被服厂、兵工厂、枪械维修所等七处红色遗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器弹药、药品器械、被服等补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供应到了胶东、山东,乃至华东、华北的战场上。
下石硼村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党性教育基地,该公司的前身就是成立于1943年的新华制药厂。
如今的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在当年的新华制药厂,切草药用的是铡刀,磨草药用的是石碾,盛草药用的是簸箕,玻璃瓶罐都是稀缺的宝贝。但就是在乳山的5年间,新华制药厂从“一担挑的货郎担”,发展成拥有700多名职工、6个分厂和一室一部的大型制药厂,先后支援了鲁中南、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淮海战役前,新华制药厂仅用4个月时间就生产出各种急救包96万个、纱布25万米、脱脂棉5000公斤。他们研制的第一个全有机化学合成药物——新斯锑母霜,解除了当时山东和华北地区200多万农村黑热病患者的痛苦。
新华制药厂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车间就是民房,搬运工就是村民,有人上山采挖药材,有人贡献祖传药方,制药厂最初的物件无不是老百姓捐赠的生活用品。
“我们党、政、军在胶东发展,全是靠老百姓支持。”中共乳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刚说,“比如说,兵工厂造武器弹药,最缺的是金属,老百姓连首饰都捐出来了。”
“党选择了乳山,乳山紧跟着党”
从下石硼村北眺,马石山主峰和矗立在主峰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清晰可见。马石山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党和群众的情深义重。
1942年,日军集结2万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仅11月23日和24日,日军在马石山周边多个村庄烧杀抢掠,残杀抗日军民503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
惨案发生的同时,还有数千名群众和八路军数支小分队被困在日军包围圈内。11月23日傍晚,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途经马石山下,见有群众被困,他们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帮助群众突围。这一夜,他们四进三出包围圈,救出了1000多名群众,4名战士牺牲。为了给群众争取转移时间,6名战士向着与群众突围相反的方向且战且退,最终于24日上午在马石山峰顶全部壮烈牺牲。10名战士中,有3名没有留下姓名,他们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马石山十勇士。
“这场反扫荡中,还有胶东行政主任公署警卫连三排的十八勇士、胶东军区十六团、胶东军区十七团以及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等诸多英雄团体。”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说,“共牺牲了400多名官兵,救出被困群众6000多人。”
日军的这场扫荡中,一名叫姜明真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逃到了山上,两个孩子在一起,喂一个另一个就哭。姜明真担心暴露,把儿子送到了另一个无人的山洞,身边留下了女儿。日军撤离后,姜明真的儿子因遭惊吓,在几天后不幸夭折。儿子是亲生的,女儿是个叫“福星”的乳儿,姜明真不知道女儿的亲生父母是谁,只知道她是八路军的子女。姜明真是名乳娘。
1942年7月起,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当地哺乳期妇女作为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乳娘初典英为了把乳汁给乳儿“八一”吃,先用芋头把自己的孩子喂饱再给“八一”喂奶。乳娘邓素云在抚养乳儿“小正子”到4岁后病逝,“小正子”又交给了妹妹邓素珍继续抚养。乳娘矫曰志哺育乳儿“生儿”四年,十几次为“生儿”献血,以命保命……至1952年7月的10年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