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落地追踪:农贸市场“我行我塑”,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 二 )


采访人员随后拨通了“薛记炒货”的服务电话 。客服人员告诉采访人员,目前各门店使用的塑料袋为不可降解塑料材质 。公司已了解“限塑令”要求,但是目前尚未停止供应不可降解塑料,将“尽快进行替换”,具体执行时间并不清楚 。
作为一次性塑料袋消耗大户,农贸市场问题尤为突出 。在湖南一些农贸市场,采访人员采访发现,普通塑料袋仍然在普遍使用,不少商家表示听说过“限塑令”,但认为“还没真正执行”,仍在观望之中 。有的商家则表示担忧:“买小菜一把也就几元钱,如果一个塑料袋就要近一元钱,消费者可能难以接受 。”
贵州省明确要求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在贵阳市云岩区盈佳农贸市场里,采访人员寻遍了整个农贸市场内的数家塑料制品专卖店,相关销售人员均表示目前尚未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整个农贸市场的所有商家均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
这个市场里的一家塑料制品专卖店里,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类塑料袋、塑料餐盒、一次性塑料杯等产品均在销售 。采访人员问到是否有销售可降解的塑料袋时,销售人员表示没有 。“目前卖的都是这种传统的塑料袋,有的厚度是0.025毫米,有的少于这个厚度,但是从来没有卖过可降解的塑料袋 。”
值得关注的是,农贸市场免费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中,“三无产品”仍然居多 。在济南市聊城路便民市场,摊点提供给消费者的一次性购物袋中,红色、绿色、白色、黑色不一 。采访人员在这个市场看到,这些免费赠送的塑料袋基本都是不可降解材质制作的“三无产品”,且超薄塑料袋占比不低 。
此外,有消费者向采访人员反映,当前部分地区对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具、吸管、洗漱用品、胶带等方面有明确的“限塑”规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
比如,一些奶茶店换上了纸质吸管,但是杯子和盖膜仍然是常规塑料制品,而且均为一次性使用;购物袋要求可降解,但是商品自带的包装未做要求 。
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监督难度较大,若要地毯式排查,对基层人力、物力都是考验 。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以大商家带动小商家、以源头带动下游,步步深入解决 。
普及推广仍需加强,使用习惯有待扭转
采访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终端消费商家和消费者对新“限塑令”知晓度不高,商家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有待扭转 。值得关注的是,少数普通塑料产品“蹭概念”冒充可降解产品卖高价的现象时有发生 。
一是新“限塑令”普及不广,知晓度不高 。在济南等城市,采访人员走访的规模企业多数表示“已接到通知”或者“知道有新要求”,而零散商家多数对新“限塑令”不知情,表示没接到通知;消费者层面,更多是通过商家的宣传,才知晓并配合新限塑政策 。
在济南市泰安路一家便民超市,收银员告诉采访人员,没接到管理部门通知,也分不清与一次性塑料袋有什么区别;贵阳市云岩区盈佳农贸市场一家塑料制品店的销售人员说,相关部门没有上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也不知道可降解塑料袋进货渠道 。如果不是采访人员问起,他都不知道塑料袋可以降解 。
贵阳市市民王灿说,去年8月,贵州省就颁布了升级版的“限塑令”,要求逐步取消传统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但是在贵阳市,相关的推广和督促并不到位 。自己及家人从未看到相关宣传活动,各大农贸市场也是传统塑料袋的天下,“限塑令”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
“目前看来,了解‘限塑令’的群众还比较少,接受程度较低 。”贵州一位环保专家认为,尽管塑料制品由商家提供,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限塑令”的社会宣传力度,扩大知晓率,争取群众的支持、响应和监督 。
二是消费习惯仍待扭转,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普通塑料制品仍然在普遍使用,商家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仍待扭转 。一名水产经销商反问采访人员:“水产品不用塑料袋装,还能用啥?而且装过鱼的袋子腥味很难洗掉,布袋子能行吗?”有消费者反映,有的纸吸管自带一股卫生纸芯的味道,且随着在饮料中浸泡时间的加长,不仅吸管变软,而且“纸味”也越来越重,让人难以接受 。
“我们公司早在2005年前后就开始启动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的研发,期间经历了寻找原料、改进性能等重重困难,最终面世的产品最初几年却一直在市场‘遇冷’ 。”全球吸管行业的领军企业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替代产品性价比仍较低,1根塑料吸管成本为0.01元,1根纸吸管则要0.03元,1根可降解塑料吸管的成本更是达到了0.0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