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落地追踪:农贸市场“我行我塑”,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

新一轮“限塑令”已经实施了一个多月,成效究竟如何?采访人员近期在全国多地调查发现,严令之下,虽然具备一定规模的商超、酒店、餐饮企业、服务平台“减塑”执行情况较好 。不过,遍布社区和街巷的零散商户普遍“不动如山”,农贸市场仍然是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泛滥的“重灾区”,甚至有普通塑料制品“鱼目混珠”冒充可降解产品扰乱市场 。
规模企业积极参与环保替代产品涌现
新一轮“限塑令”出台后,多地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 。
贵州省2020年8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贵阳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
浙江省提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建成区的商超零售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县城以上建成区 。
根据上海分阶段实现的塑料污染治理目标,现阶段上海的餐饮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
采访人员走访餐饮、零售、商超等服务企业发现,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积极落实“限塑”要求,推出可降解塑料制品、布制品、纸制品、木制品等产品替代普通一次性塑料制品 。
部分企业主动提示和引导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郭悦介绍,企业去年底就通过微信公众号、门店海报等方式,发布相关宣传信息,同时在上海千家门店内准备了新的无纺布购物袋;长沙一家星级酒店员工告诉采访人员,长沙市在新“限塑令”还没有正式实施的时候,酒店就已经先向消费者宣传国家限塑禁塑政策;美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包装袋给城市环境造成的压力,美团以公益活动鼓励消费者在外卖订餐时选择“无需餐具” 。
可降解塑料替代品正在涌现 。采访人员在贵阳市云岩区一家沃尔玛超市看到,这里已经将传统塑料袋替换成可以降解的塑料袋,供消费者付费使用 。新塑料袋上,印有生产厂家、产品规格、质量标准和“可堆肥化降解”“废弃后建议回收再利用或堆肥处置”等字样;在银座商城济南七里山店,收银员在询问消费者需不需要塑料袋时,也提醒消费者“购物袋全部换成了可降解的,价钱也涨了” 。
在长沙步步高等大超市,生物降解袋已经代替普通塑料袋开始向消费者售卖,小、中、大号价格分别为每只0.6元、1元、1.5元,比原本的塑料袋价格高出不少 。对这一变化,多数消费者表示认可,不少人表示“可以促使大家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
【限塑令落地追踪:农贸市场“我行我塑”,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 可循环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在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新华联超市,采访人员看到,超市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在向往来消费者销售帆布购物袋;在上海一家“网红”连锁咖啡厅,原本堂食甜点会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如今已经换成了木质刀叉餐具;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各超市已不再售卖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替代产品无纺布购物袋、可降解餐具、可降解吸管等已经引进到位 。
知名餐饮品牌必胜客2020年底发起减塑倡议,在中国内地所有餐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并将36个重点城市的包装更换为纸袋或生物降解塑料袋,计划每年节省9000万个塑料袋和7000万支塑料吸管 。
农贸市场情况堪忧,零散商户“不动如山”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由于相关部门并未明确要求彻底停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农贸市场、零散商户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普通塑料袋;即便一些省份将农贸市场等场所纳入了“限塑”范围,但效果不佳,导致“限塑令”实际成效有限 。
在济南知名干果专卖品牌“薛记炒货”的门店内,采访人员看到,除了用来装干果的包装袋之外,结款时收银员还会再赠送一个约40厘米高的厚实塑料手提袋 。这款手提袋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采访人员每次上门购物店家都会重复赠送,收银员也从未就此提出建议;两种塑料袋均未标明使用的塑料类型,店员对此也“一问三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