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汤团、年糕和八宝饭

沈寅
西方人搞不清楚中国点心 , 把所有面皮包肉的食物都称为“dumpling” 。 有一次 , 我采访意大利歌唱家西西莉娅·巴托丽 , 她不着急分享接下来的演出相关内容 , 倒是情不自禁地说自己刚在城隍庙转了一圈 , 吃到了美味的“dumpling” 。
城隍庙有好吃的饺子?我竟没听说过 , 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 , 原来巴托丽嘴里的“dumpling” , 指的是小笼包 。
其实上海人也不讲究 , 总是把包子馒头混在一起 , 对着包子称“馒头” , 被北方人嘲笑 。 但是老派苏州人讲究 , 比如糕团 , 在上海人看来 , 都是点心 , 而老派苏州人偏偏要分开 , 糕是糕 , 团是团 , 各自的谐音都带着美好寓意——“高高兴兴 , 团团圆圆” , 各司其职 , 泾渭分明 。
苏州人吃糕团 , 还是按着四时节令来吃的 。 《苏州府志》记载:“正月朔 , 黎明起 , 爆竹开门 , 长幼衣冠正 , 拜五祀及先祖毕以次拜贺 , 丸粉食之 , 古所谓元宵也 , 啖春糕春饼 , 是日不烹饪 。 ”
这里记载的 , 是关于正月初一的习俗 , 提到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吃元宵和春糕春饼 , 在拜完五祀及先祖后 。 “五祀”就是住宅内外的五种神 , 有说法是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 另一是 , 正月初一是不烹饪的 。
接着 , 正月十五是“十五为元宵聚粉杂豆作饼入油煎之 , 以相饷 。 ”到了二月初二 , “年老者喜食煎年糕 , 谓之撑腰糕 , 传此日食此糕能治腰痛病 。 ”关于这一条 , 还有首诗 , “二月二日春正正饶 , 撑腰相劝啖花糕 。 支援柴火凭身健 , 莫惜终年筋骨劳” 。
接下来一年里 , 清明节前后吃青团子 。 四月十四吕纯阳诞辰 , 糕点店推出“神仙糕”应市 。 五月端午吃粽子 , 六月谢灶 , 米粉作团 。 七月中元节食豇豆糕祭鬼神 。 八月二十四煮糯米赤豆作粢饭团祀灶 。 九月重阳糕 。 十一月冬至 , 以南瓜、萝卜丝、肉、菜、豆沙等为馅料 , 分别作成“冬至团” , 祭祀祖先 。 冬至至岁末 , 又到了糕团制作的高潮 , 家家户户磨粉蒸糕 。
苏州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华永根在他的书中 , 特意写了篇《苏式糕团》 , 细致考据历史上苏州糕团的种类 , 得出结论——糕有六十一种 , 团子有二十三种 , 若是再把一款糕或团里不同馅料变化都算上 , 糕可以达两百多种 , 团子也能番一倍多 。
年糕|汤团、年糕和八宝饭文章插图
糕团 视觉中国 图
为什么苏州糕团种类多而丰富?主要还是稻米种植历史悠久 , 米粉制作的糕团技术也发达 。 《周礼》中就有 , “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 , 煎之” , 饵就是粉饼 。 《周礼》还有“糗饵粉糍” , “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蒸成的饼糕 , 而“糗饵” , 则是将米麦炒熟 , 捣粉制成的食品 。 几千年发展流传 , 稻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糕团食物 , 自然在吴地繁荣绵长 。
其实 , 不仅仅是苏州 , 整个江浙其实都差不多 , 稻米种植作为饮食背景 , 食物自然类似 。 就好比糯米团子 , 制作原理非常简单——糯米磨粉揉成面裹各种馅料 。 在《随园食单》里记载“水粉汤圆”的做法 , 就是最基础的版本 。 “用水粉和作汤圆 , 滑腻异常 , 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 , 或嫩肉去筋丝捶烂 , 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 , 而糯米粉也有“作水粉法” , “以糯米浸水中以日夜 , 带水磨之 , 用布盛接 , 布下加灰 , 以去其渣 , 取细粉晒干用 。 ”
北方很多糕点是用馅料切成块 , 放在干粉上“摇”出来的 。 江浙就不是 , 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包裹馅料 , 无论鲜甜 , 均是如此 , 差别只在于每个地区依各自口味而自成不同偏好与特色 。
如无锡、常州 , 就特产萝卜丝馅团子 , 《随园食单》也有一条“萝卜汤圆”的名目 , 做法是“萝卜刨丝滚熟 , 去臭气 , 微干 , 加葱、酱拌之 , 放粉团中作馅 , 再用麻油灼之 。 汤滚亦可 。 ”除了汤煮 , 也可麻油煎 。 萝卜汤圆通常个头比较大 , 糯米粉皮扎实 , 一口咬开 , 软软的糯米粉并不像宁波汤圆那样强调糯米稠糯的口感 , 但能立刻感受到馅料内油脂渗入糯米皮中的独特风味 。 我在无锡吃过 , 店家都是论“只”出售 , 也不用多点 , 糯米加猪肉 , 最有饱腹感 , 吃一两只已足够 。 再看店家内还有笋干猪肉馅料的团子出售 , 虽馋也吃不下了 。
年糕|汤团、年糕和八宝饭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