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早在千年前 , 许多爱国人士就有为国为民奉献的思想 。 我国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 ,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默默奉献 。 他们之中有人甘心隐姓埋名 , 几十年如一日 , 不忘初心 , 只为报效祖国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当今世界 , 落后就要挨打 , 掌握了强大的军事装备 , 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有话语权 。 核潜艇便是重要的战略性武器之一 , 在某种程度上 , 其战略意义甚至比航空母舰更大 。 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研制过程中 , 有一个人功不可没 , 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
01
1926年3月 , 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揭阳的一个杏林之家 。 抗战年代防空警报声响 , 日军轰炸机又来了 , 人们惊慌失措地躲进防空洞中 。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 动荡的年代、羸弱的国家让黄旭华痛心疾首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黄旭华自幼发奋读书 , 立志报效国家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战火已经蔓延到了整个中国 。 初中毕业以后 , 黄旭华家乡的聿怀中学就关闭了 。 为了能够继续学习 , 黄旭华准备随同大哥前往广西桂林继续读书 。 辗转两个月之后 , 黄旭华终于安全到达桂林 , 并顺利通过了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 , 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我们的国家太落后了 , 我要科学救国” , 百学须先立志 , 黄旭华从小就怀着远大的理想 , 以报国为己任 。 后来 ,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 从此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的船舶制造事业 。
02
毕业之后 , 黄旭华进入了上海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工作 。 在这里黄旭华积累了很多的知识 , 而这些是书本上都学不到的 。 1954年 , 由于能力出众 , 黄旭华被选中参加到苏联援助中国舰船的仿制工作中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1958年 ,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 中苏关系恶化 , 苏联开始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 , 撤走了所有援救中国的苏联科学家 , 并带走了所有的先进设备 。
黄旭华此举 , 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 , 一批中国科学家临危受命 , 离开家人 , 秘密组建了“中国核潜艇总体设计组” , 一定要填补我国核潜艇的空白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当时我国经济状况堪忧 , 再加上天灾频发 , 这些研究人员连粮食都不够 。 而且 , 我国在核潜艇领域一片空白 , 整个设计组没有一个人学过相关技术 。 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 , 设计组的科学家们没有轻言放弃 , 定要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
1965年 , 核潜艇研究所在辽宁葫芦岛正式成立 。 葫芦岛就是一个荒岛 , 风沙漫天 , 一无所有 。 黄旭华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工作 。 妻子李世英是黄旭华在工作中认识的 , 也是同行 。 由于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保密的 , 李世英也不知道丈夫在干什么工作 , 但他相信丈夫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未曾回家,父亲走时也未能前往戴孝
文章图片
为了节省时间 , 黄旭华20多年来 , 都没有去理发店剪过头发 , 而是让妻子李世英帮自己理发 。 父亲去世时 , 黄旭华甚至不能回家披麻戴孝 , 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之中 。 虽然也有遗憾 , 但黄旭华认为父亲也一定会支持儿子的事业 。
疾风知劲草 , 板荡识诚臣 。 最恶劣的环境才最考验人 , 黄旭华先生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献给了祖国 , 30多年没有回过家 。 说不想家那都是假的 , 但是所有研究人员人深知肩上担负着祖国赋予的责任 , 只想尽快研制出中国的核潜艇 。
03
黄旭华和团队的同事 , 托朋友从美国带回了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 , 他们对这两个模型反复拆解和研究 , 最终拼凑出了核潜艇的整个制造流程 。 后来 , 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 核潜艇最核心的技术——核动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在黄旭华团队人员的艰苦卓越的奋斗之下 ,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试航并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 从此 , 我国成为了具有独立制造核潜艇能力的国家 , 不再被迫接受技术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