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乞丐居无定所,是怎么熬过北方寒冬的全靠“鸡毛房”的功劳
杜甫曾经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过去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事实上,古代的生活,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艰难,宋濂曾经在《送东阳马生序》提到,自己“缊袍敝衣”,在冬天当中几乎快要冻僵,“缊袍”指的正是破旧的棉絮。
宋濂的情况尚且还算可以,而更多的穷人家,就连像样的棉衣也没有一件,不少人穿的,是由葛草编制而成的“粗衣麻布”,一点都不暖和。
文章插图
因此到了冬天,穷人们就只能左一层右一层的往自己身上加,到了天冷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想办法塞一些稻草或者麻絮进去。所以古代每年的冬天,基本上都要带走不少饥寒交迫人的性命。就拿清朝初期来说,《清史稿·灾异志》记载:“顺治十年冬,西宁大雪四十馀日,人多冻死。康熙三年十二月,寿光、昌乐、诸城大寒,人多冻死。康熙十一年三月,文水大雪严寒,人多冻死 。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巫山大雪,人有冻死者 。。。”
文章插图
那么那些居无定所的乞丐,又是如何熬过北方寒冬的呢?而这全部要靠一种叫做“鸡毛房”设施的功劳。在今天的成都,尚有鸡毛房的遗址,如果你走进去,就会惊奇的发现,里面没有任何的东西,板凳、床或者是其他木头,全不见踪影,只有一地的鸡毛。事实上,这和过去的鸡毛房,基本相差无二,每到了冬天,大大小小的乞丐和穷人,就要在这里将就一晚。
文章插图
最初的鸡毛房,来自于圈养牲畜的养鸡鸭农户,在房间里面铺上厚厚的一层鸡毛,可以起到御寒的效果,只要花上3文钱,就能在晚上过一晚,在康熙期间,一斗米的价格都需要20文,这个价格简直不要太优惠。到了后来,鸡毛房也就普及到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基本都有了乞丐的容身之所。清朝“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蒋士栓曾经专门有一首《鸡毛房》的诗文:“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牛官豕棚略相似,禾杆黍秸谁与致?”
文章插图
在《清稗类钞.乞丐类》也提到,鸡毛房,又被称之为红房子,人们只要三文钱,就能够住上一晚,就算是乞丐,讨来三文钱算不上太难的事情。清末著名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在他的游记《中华帝国纪行》中,并不吝啬对于鸡毛房的惊讶和赞美,古伯察将其当做一种民间的救济组织,在这个开朗的西方人看来,为“无处栖身的叫花子与流浪汉”提供一种用于过夜的“温暖的羽毛床铺”,似乎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古代乞丐居无定所,是怎么熬过北方寒冬的全靠“鸡毛房”的功劳】
文章插图
实际上,这也是店主人的无奈之举,如果在店里面留下几床被褥,或者是其他半点值钱的家具,那么第二天基本上就不翼而飞了。而乞丐们躺在店子里,基本上也是和衣而卧,毕竟如果胆敢脱下身上的破布或者鞋子,一觉醒来那它们也早已换主。在风雪大的时候,鸡毛房在白天,往往也挤满了乞丐和其他避寒的平民。至于其环境,也完全能够想象,充满着浑浊的空气和污秽的臭味,而人们彼此忍受,挤在一起,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挣一些希望。
- 中国河北拆除违建,还居民干净居住空间
- 肖战营业加发博居然没能拿下微博势力榜一, 粉丝真不是我们不努力
- 不如杨幂:“票房毒药”刘亦菲居然是美国人,沦落成二线
- 老年|现代城市爱堵车,古代朱雀大街的宽度150米,可摆下三条高速路
- 古代内衣文化:不仅卫生保健,更完美自由地展现了女性的魅力
- 为何日本家居神器很受欢迎? 主妇:工艺好又耐用,做家务更省事
- 8 件颜值满分的家居好物,打造高质感环境,治愈你一周疲惫
- 鲍蕾淡出娱乐圈,四十多也才是中年年纪,素颜居然老的这么憔悴!
- 破壁机使用第一天,就被邻居投诉噪音太大,你买破壁机后悔了吗?
- 淘宝居然出售这种商品?福州黄先生傻眼了,难道这就是原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