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钻木取火,取光藏烟古人想过夜生活,都想出哪些“鬼点子”( 二 )
文章插图
于是在宋代以前,古代城市都会实行宵禁制度,严禁市民们半夜三更地在街上乱晃悠,如有违例者还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宵禁制度贯彻了我国整个古代历史,半夜在街上晃悠且没有正当理由的,会受到笞打,被称作为“犯夜”。如同今天回家回晚了,亦或是大学夜里熄灯断电,宵禁除了应时,更多的是为了防盗。除了宵禁,政府还会建栅。建栅就是除了主街,每条能与其他道路沟通的路,都设上栅栏。一到晚上,相关人员就负责把栅栏锁上,要求市民闭门闭户,甚至不许露头。若是碰见要紧的事,如急病、妇人生产等,还要去有关部门“备案”,才可以通行,其余一律不得出行。倘若遇上偷窃之人,就会击锣鸣鼓,除了能聚众人之力擒之,还能提高每家每户的警惕性。由此可见,政府推行宵禁也不是不无道理,想要夜生活?不要命了!但若是非要夜生活怎么办?有钱就可以了,这里的钱可不是用来走“后门”的,而是用来买蜡烛的。宵禁制度规定是不能大半夜在街上晃悠,在家里晃悠总可以吧。于是乎,古人们想出了诸多在家过夜生活的活动。或约上三两好友举杯邀月,大谈特谈,或吟诗作对,述进来之感,再高级一些,就喜欢下棋推牌九,庭院里言笑晏晏。由此可见,这古代能做到灯火通明的都是些家庭富庶之辈。
文章插图
除开这样挥金如土的,百姓之间也有另类的夜生活。没有灯火通明,却也能通宵达旦,这是为考取功名的文人们的夜生活。秉烛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就着油灯微弱的光芒,沉迷手中经书无法自拔。有的家庭甚至连油灯都点不起,他们就借助月光、萤光,将平淡的夜晚丰富起来,兴尽而眠,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三、与佳节挂钩的灯影——元宵佳节点天灯这两首诗的共通之处,就是描写了同一个节日元旦(上元节)的街边繁景。古代虽推行宵禁,但政府也明白,这若是天天晚上都不让市民们出门,时间长了,市民们怕是会无聊至极。于是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时,取消宵禁,举国同欢,市民们都能享受到灯火辉煌,结伴夜游的乐趣。
文章插图
在上元节这天,古人们会以放灯来寄托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作为美好愿景的承载,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能瞥见古人对于“光明”的憧憬和喜爱之情。最初的放灯只在宫廷中举行,后才流传到民间。从此之后,每到上元佳节,无论是贵族大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自家门前挂灯,城市浮光掠影,胜过天上美景。上元节放灯的习俗发展到唐朝,已然发展成为了节日的必备项目——逛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坐拥百万人口,国富民强。上元节的规模成为了国力强盛的象征,中唐以后,更是发展成为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据记载,长安的灯市规模宏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帝王还命人制巨型的灯楼,金光璀璨,巍峨壮观。后人对盛唐的绚丽多彩,多半都是源自这浮光掠影,雍容华丽的夜景吧。宋朝初期时,上元节的规模趋于成熟。宋朝帝王罢去中、下元张灯,只保留上元灯展习俗,灯展也从之前的一日延长至三日,并下令京城张灯五日,其余地区张灯三日,城门驰禁,通宵开放。而到了宋朝中期,上元节再增两夜举行庆祝,娱乐活动也随之繁多了起来,百姓们可谓是流连忘返,甚至有的干脆夜宿酒楼,彻夜欢庆。
文章插图
第一堆篝火,就是古人创造出的第一盏灯。光影交错的世界中,又发现了油灯、蜡烛这种独特保存光明的办法。历经千年,古人们在追寻光明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他们惊人的智慧以及坚韧的毅力——黑暗并非绝对,正如天上明月,虽然黯淡,却也足以激励古人摸黑前行,追寻光明。除了灯形式上的改变,衍生出的灯具,以及用于各种场合的灯更是精巧绝伦,风情万千。就灯具而言,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代表的器物,手艺越发精湛,外形也越加美观,同时还完美的结合了实用性,使日用家居成为了一件艺术品。灯具体现了国人于美学的追求,更是展现了国人于光明的向往。而在我们看来没有夜生活的难耐无趣,于古人而言,却是一件小小的趣事,或是举杯邀明月,或是共剪西窗烛,微光成为了抚慰尘心的最佳利器。反而在现今社会中,夜间娱乐活动多彩多样,大多数人却再难从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两者之间,相差的其实就是那份小心翼翼,还有感恩之情。参考文献:《楚辞》《齐民要术》《西湖老人繁盛录》《宋史》《夜雨寄北》《青玉案·元夕》《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 老年|解州关帝庙
- 老年|织金平远古镇花开春意浓,快来玩
- 老年|中国古塔揽胜——辽宁阜新!
- 老年|数百只候鸟已抵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 老年|春意浓,天河公园的花海“红了”!
- 老年|德兴市境内山水如画,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
- 关爱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人工智能为智能经济注入新动能
- 老年|吉林一个县城,距离主城区20公里,石灰石储量10亿吨
- 老年|读懂地图,你就学懂了地理
- 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让老年人走出“数字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