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推敲( 二 )


资深的航天专家们并没有想象中“古板” , 反而对影视创作非常尊重 。
有专家直言相告 , 2019年 , 航天题材的待审剧本量一下子爆发 , 他们又爱又恨 。 爱 , 那么多人开始关注航天事业;恨 , 绝大部分剧本只是披一件航天的外衣 , 本质仍是言情剧或职斗剧 , 剧中人物和航天人的气质并不一致 , 这让他们对一个好项目格外重视 。
反过来 , 影视界与科学界接触后 , 有时也会面临“崩溃” 。
有一次 , 参观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后 , 一名编剧当场“颓”了 。 此前 , 她花了大半年时间搜集各类资料 , 甚至搜到了哈佛医学院的论文 , 但听完研究员的介绍后 , 她发现自己的资料要么过时、要么错误 。

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推敲
文章图片
科幻剧主创团队与中科院动物所科研人员交流
还有一次 , 一位“80后”编剧受邀前往某科研机构参观 , 在大厅里 , 他对着一块文字介绍墙久久不曾移步 。
原来 , 编剧团队用两年时间搜集了几百万字资料 , 去粗取精后 , 浓缩为20万字用于创作 。 但介绍墙的内容让他突然意识到 , 20万字大部分也是废料 , 两年的资料工作几乎白做 。
一位专委会工作人员对那20万字材料评价说:“这些内容找一个相关领域的博士生 , 其实1个月就能搞定 。 ”
专委会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性沙龙 , 邀请一群科幻创作者、一群科技工作者 , 大家共同畅想未来10年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
第一阶段 , 只允许创作者发言 , 只见他们越聊越兴奋 , 想象力无限发散 。
第二阶段 , 只允许科技工作者发言 , 结果他们集体“吐槽” 。 科技工作者说 , 创作者大部分的想象已经“落伍” , 比如基因剪切 , 这个技术多年前在实验室里已经完成 , 只因伦理问题没有现实应用 , 怎么还畅想10年后才有这个技术?
随着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 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漏洞 。 “好作品被接受很重要的一点 , 就是不会轻视观众的智商 。 ”王姝说 , “创作者如果不了解科学前沿 , 你以为的科幻片 , 等到放映时或许已变成了历史片 。 ”
几个月前的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上 , 有一段文字描述让她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已经很科幻的时代 , 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幻创作怕被时代超过的时代 。

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推敲
文章图片

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推敲
文章图片
王姝与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
真的进入跨界合作阶段 , 一切并不容易 。
比如 , 钱谈不拢 。 许多人默认 , 科研就是无私奉献 。 堂堂科学家 , 怎么也谈钱呢?报酬和科研人员的心理价位有很大差距 。
《科技日报》此前报道 , 苟利军在多个场合对《流浪地球》做过科学解读 , 也指出过影片的科学瑕疵 。 于是 , 有电影团队打算正式聘请他为科学顾问 , 但最终觉得他要价“太高”而放弃 。
消息见报后 , 有一阵子 , 同行们见到苟利军 , 都会问一句:你到底要了多少钱?
其实 , 按剧组要求 , 科学顾问需要参与核心世界观设定 , 给出具体置景的建议 , 将涉及科学的情节和细节合理化 , 工作量不小 , 苟利军按可能花费的时间 , 估算出一个数字 , 这个数字实际上已是“白菜价” 。
还有剧组在咨询过一次科学顾问后 , 希望后面几次能够打折 。 专委会直接拒绝 , 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快消品” 。
只做一次咨询 , 说明基础知识就能应对剧组的问题 , 但后续仍需深入咨询 , 科学家提供的就是针对该剧的“定制式服务” , 需要花费个人业余更多时间、精力围绕项目而服务 , 怎么还想打折呢?
归根结底 , 国内影视人依然认为科学顾问只是“锦上添花” , 没有也无妨 , 费用不愿给得太多 。
“我们坚持 , 科学知识应该体现商业价值 。 另一方面 , 如果免费 , 电影人对科学和科学家的尊重就会打折扣 。 ”王姝说 , 希望未来 , 更多人能认识到科学之于电影的核心价值 , 愿意为之埋单 。
除了价值认可 , 也有沟通障碍 。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有“中国第一调色师”之称的马平 , 曾负责一个影视虚拟拍摄项目 , 需要与人工智能团队合作 。

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推敲
文章图片
马平(左)在虚拟棚里商讨拍摄方案
然而一年来 , 对方提供的技术支持始终和他的需求不在一条线上 , 彼此鸡同鸭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