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背多少遍也记不住,原来我们没教对记忆方法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过大脑 , 记不住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古诗课文 , 记不住舞蹈动作、歌词曲谱等等 , 看似勤奋 , 但效率特别低 。
我们身为家长 , 自然明白遗忘是正常现象 , 不能要求孩子过目不忘 。 因为要完成深刻的记忆有三个要点 , 一是架构知识链、打好记忆结 , 二是遵循遗忘曲线重复记忆 , 三是通过康奈尔笔记法来促进理解和加深记忆 。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我们今天先来看第一步 , 如何将零散、无规律的信息串成链 , 再打个结 , 放入脑海中 。

孩子|孩子背多少遍也记不住,原来我们没教对记忆方法
文章图片
串知识链打记忆结
有助提取和运用信息
在2018年出版的中文版《认知天性》(MakeitStick)这本书里 , 全球11位前沿认知心理学家为学习的本质做了一个定义 , 就是解决好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关系 。
而我对此的诠释是 , 知识链是考验学习者把学习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和信息网络的能力 , 而记忆结就像在知识的链条或信息的网络上打牢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记忆结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烙印 , 来帮助每个学习者快速地检索和准确地提取所学的内容 。
所以 , 从学习功能来看 , 记忆就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调取和运用 , 而只有被学习者形成了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学习内容 , 才可能在大脑中被有效地编码、提取和运用;而那些没有形成知识链或信息网络的学习内容 , 则会变成零散的浅层记忆 , 不容易被随时提取和运用 。

孩子|孩子背多少遍也记不住,原来我们没教对记忆方法
文章图片
▲小儿子在弹奏钢琴
背谱就像“搭积木”
儿子的记忆小故事
给我启发
我的小儿子酷爱音乐 , 每当看到他把一段段难记的钢琴谱轻松地记在脑中 , 并且毫无差池地弹奏出来时 , 我就很好奇其中所包含的记忆原理 。 有一次 , 我和他聊起这个问题 , 14岁的小儿子告诉我 , 他首先会把乐曲弹熟、把每个声部唱出来 , 然后按乐曲的结构做分段式的背谱练习 , 一旦记住了谱子后 , 他会跳着或交叉着练习不同的段落 。 最后 , 他还补充道:"妈妈 , 其实背谱并不难 , 就好像是在搭积木 。 "
通过跟他的交谈 , 再对照着"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原理来分析 ,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首先 , 小儿子是用熟弹乐谱、唱出声部来对乐谱进行组合式的架构 , 并排列出音乐的知识链;然后 , 当他按音乐的结构分段重复练习 , 这就是在为乐谱的知识链打上一个个记忆结;等完成了打结这个过程 , 他又开始做交叉背谱练习 , 这其实就是在检验自己对不同段落内容的记忆状况 。
通过这样的阶段性检索 , 小儿子可以检查出薄弱的记忆结 , 同时通过练习来加固它们 。 而最后他提到了"搭积木"游戏 ,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出了他排列信息、架构知识链和为记忆打结的有趣过程 , 也说明他找对了学习方法 , 并学得很开心 , 否则不会用"搭积木"来形容枯燥的记忆和背谱过程 。
对此 , 我感到很欣慰 , 这说明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 , 小儿子正在使用"知识链和记忆结"的科学原理来有效记忆和练习钢琴曲谱 , 我也由此见证了脑科学在我的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作用过程 。
举例:记忆四步法
枯燥内容也能记得牢
家长和孩子可以参考我小儿子识记乐曲的小心得 , 对照"知识链和记忆结"原理 , 进行具体的文化科目的学习 。 我以小古文《荷》为例 , 介绍记忆的四个步骤 , 把看似“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 把学习的过程变容易 。

孩子|孩子背多少遍也记不住,原来我们没教对记忆方法
文章图片
▲明艳的荷花
《荷》
池中种荷 , 夏日开花 , 或红或白 。
荷梗直立 。
荷叶形圆 。
茎横泥中 , 其名曰藕 。
藕有节 , 中有孔 , 断之有丝 。
第一:用情景记忆带动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专门储存对事实、概念、名字、字词和一般知识的记忆 。 情景记忆 , 则是记忆发生在特定的情景和情节中的内容 。 当这篇清新的小古文《荷》摆在我们面前 , 家长带领孩子先朗读一遍古文 , 揪出生僻字 。 这篇中的梗、藕等字 , 对幼龄的孩子比较陌生 , 我们着重多读几遍;或者教孩子自己借助字典、电脑等工具 , 认识这些“拦路虎” , 完成初步的语义记忆 。
然后 , 我们利用情景记忆来加深和推动孩子的语义记忆 。 家长可以通过多形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学习模式来丰富学习场景 , 把知识形象化 。 比如和孩子到厨房 , 把提前买好的藕拿给孩子看 , 给孩子直观的印象;让孩子动手洗掉外面包裹的泥浆 , 露出干净的藕皮;妈妈用刀子刮掉藕皮 , 将藕切成段 , 孩子清晰地看到了“藕眼” , 并体验了“藕断丝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