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的光环与忧虑:从白手起家到千亿富豪 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滑( 二 )


“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恐惧症 , 这种恐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 , 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 , 投入很大 , 研发很难 , 直到你放弃 。 ”王传福说 , “能让飞船上天的民族 , 难道就只能干些鸡零狗碎的低端加工业!” , “汽车 , 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王传福拥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 那就是自主研发 , 包括生产制造设备 , 都由自己研发制造 。
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 , 比亚迪顺势进取 , 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民族品牌崛起 。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 比亚迪更是走在了全球前列 。
2016年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6万辆 , 蝉连全球第一 。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8.6万辆 , 增速达65.41% , 纯电动大巴销量超1万辆 , 同比增长120.68% , 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
当然 , 针对起家的电池业务 , 比亚迪也在不断跨越升级 , 如今的二次充电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铁电池产品 。 2016年 ,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稳居全球第二 。
电池、汽车之后 , 半导体是比亚迪第二次跨越 。
其实 , 早在2002年 , 比亚迪在H股上市后 , 王传福就有进军汽车和半导体的想法 , 受资金所限 , 只好先进入汽车行业 。 不过 , 尽管没有大规模进军半导体领域 , 但王传福留了后手 。
2005年 , 比亚迪成立IGBT团队 , 2008年 , 花费1.71亿元收购破产的宁波中玮(即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前身) 。
比亚迪这一异常举动一度遭人耻笑 , 质疑之声不绝入耳 , 引发股价暴跌 。 当时 , 宁波中纬生产设备严重老化 , 包括方正微电子、上海贝岭微电子等国内多家IT厂商在考察宁波中纬的情况后 , 均接连摆头 。
然而 , 这个乱摊子寄托了“不信邪”的王传福芯片梦想 。
让市场没有想到的是 , 10年后的2018年12月 , 比亚迪推出IGBT4.0 , 打破了欧美、日韩等外资芯片巨头垄断 , 还在电流输出、综合损耗及温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对部分国外巨头产品的超越 , 成为中国第一 , 全球第二大车规级IGBT厂商 。
如今 , 比亚迪半导体正在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辅导 , 计划在A股市场上市 。
值得一提的是 , 比亚迪半导体受到了资本追捧 。 2020年上半年 , 比亚迪半导体在短短20天内完成了两轮融资 , 合计融资27亿元 , 红杉资本、中金公司、国投创新、小米、联想、招银国际、中芯国际、上汽、北汽、碧桂园、韩国SK集团等全球知名机构纷纷参与认购 。
比亚迪的第三次转身 , 或许是进军光伏和轨道交通领域 。 目前 , 在这两个领域 , 尚处于布局阶段 。
王传福的光环与忧虑
光芒万丈下 , 伴随市场瞬息万变、资本围猎 , 王传福也有自己的忧虑 。
分析人士称 , 王传福创业成功 , 源于其精准站在了时代风口 , 加上其坚持“技术创新至上” , 使得比亚迪持续高速增长 。 在该人士看来 , 电池、新能源汽车、车规级IGBT , 都是国内市场短板甚至是空白 ,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 , 这些空白正是社会发展继续解决的难点、痛点 , 王传福的精明在于 , 早已前瞻性布局 。 不仅仅是电池 ,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 , 王传福都是提前10年进行布局 。
如今 ,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三大业务领域均走在了全球前列 。
2020年 , 更是比亚迪大爆发的一年 。 2020年前三季度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 , 同比增长11.94% , 净利润34.14亿元、扣非净利润24.93亿元 , 同比增长116.83%、324.50% , 均大幅超过上年全年 。
公司预计 , 全年净利润为42亿元至46亿元 , 将是上年的两至三倍 。
与之对应的是 , 比亚迪总市值已达6627.20亿元 , 去年以来增长约5326亿元 。 超6000亿元的市值 , 成为仅次于特斯拉、丰田位居全球第三大市值车企 。
不过 , 一众光环加身的王传福也有焦虑 。
2020年 , 比亚迪销售汽车约42.70万辆 , 同比下降7.46% , 其中 , 新能源汽车销售18.97万辆 , 同比下降17.35% 。 这已是比亚迪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滑 。
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连下滑相对应的是 , 特斯拉快速崛起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11月 , 特斯拉Model3销量21604辆 , 比亚迪汉EV销量为7482辆 。 比亚迪汉和Model3竞争处于弱势 。 随着特斯拉Model3降价 , 比亚迪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
在动力电池领域 , 宁德时代已经快速崛起 , 曾经的“电池大王”宝座也被迫让出 。 2017年 , 比亚迪被宁德时代赶超 , 2020年 , 又被LG化学赶超 , 屈居至行业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