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石库门”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样式……这些故事你都了解吗?

石库门是上海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不少上海人都对它有着很深的情结。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记录着市民在此生活、见证着不少文人学者的作品在此诞生,就像是百年上海的缩影。
石库门建筑
到了上海,不去看石库门是遗憾的。
石库门,是上海一种特色建筑。几代上海人的青春岁月甚至全部生命,都在石库门里度过。尽管岁月老去,尽管容颜变迁,尽管迁入高楼别墅,或者远居海外,但只要谈起石库门,只要看到石库门的影像,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抑止不住的激动。
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身处异地的上海人每每怀念上海,其生于斯长于斯的石库门民居就是重要的对象。

冬天|“石库门”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样式……这些故事你都了解吗?
文章插图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石库门开始在上海最早出现,至今已经超过150年的历史。
在正式的石库门建筑出现之前,首先兴建了一批联排木屋,最早的联排木屋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住宅的毗连形式,但材料上用的全是木头,容易着火。为了安全,人们将简易木屋拆除,改建西式砖石结构的住宅。因而在1870年前后,上海开始建造砖石结构的住宅。这种砖石结构的联排建筑,不仅采用了西式建筑方式,而且普遍用砖石做外墙材料,西式建筑风格更加鲜明。

冬天|“石库门”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样式……这些故事你都了解吗?
文章插图
联排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图中建筑为中国齿科专门学校等
之所以称“石库门”,是因为每一幢房子都有一扇以石料箍着的黑漆木质大门,这种用石条围箍大门的建筑,就被叫作“石箍门”。而脱胎于宁波方言的上海方言中“箍”“库”发音相近,久而久之,这种建筑就被称为“石库门”。
这是“石库门”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是就石库门住宅的建筑风格而言的,认为它既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采用了西洋建筑的材质和风格。19世纪后期的上海老式石库门,既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和传统木料的结构,又采用砖石为主的西式外墙,外门也选用石料作门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木质大门。这种以砖石为外墙、内部木料结构、以石料为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中西合璧建造起来的住宅,被称为“石库门”。
总之,第一批石库门建筑应运而生。

冬天|“石库门”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样式……这些故事你都了解吗?
文章插图
早期石库门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就在老城厢传统中式建筑和完全西式建筑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石库门建筑。这是上海城市建筑群的第三种风格,三种建筑风格共同组成了近代以来上海独特的城市建筑新风貌。它经历了从旧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的变迁,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
从老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中,上海石库门建筑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从老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两个发展阶段。
石库门建筑出现后的半个多世纪以内,属于老式石库门住宅时期。
最早的石库门建造在原来河南中路、宁波路、浙江路一带,其后扩展到上海老城厢内外及近郊一带。据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记载,当时有公顺里、上麒里、兆荣里、清和里、兴安里、龙兴里、青阳里、亲仁里等。又据《黄浦区地名志》载,1976年前河南中路531弄的吉祥里、南京东路306号的青阳里、南京东路338弄的亲仁里、汉口路360弄的昼锦里等已经建造。
最早的老式石库门住宅,进门是一个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一般宽约4米,深约6米,是会客和宴请的地方;有东西两厢房的石库门,宽度为三开间,一般为二层,俗称“三上三下”。客堂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往往有一口水井;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用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做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门上配一副铜或铁的门环。
老式石库门有早期和后期之区别。早期老式石库门兴建于1869年到1910年间,具有中国传统深宅大院的特点,空间布局一般为三~五开间,共两层,房屋前后围墙高度基本一致,形成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离的包围圈。

冬天|“石库门”名称的由来、最早的样式……这些故事你都了解吗?
文章插图
早期石库门平面形制(三开间、五开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期老式石库门兴盛于1910年到1919年间,单元平面由原先的三开间二厢房改为单开间或双开间一厢房,后天井面积减小,采光状况改善,弄堂增宽。在栏杆、门窗、扶梯、柱头等局部采取了西洋式装饰;石库门的门楣添加了修饰,先后采用半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