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景区如何告别“千街一面”?( 二 )


“脱离历史人文土壤的仿古不仅会对缺乏专业知识储备的游客产生误导,也会使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心受到冲击,消解文物本该具备的严肃性。”吴月湖认为,建造仿古景点首先要深挖文脉,要能真正再现这个地域原有的历史风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无中生有的仿建文物景点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很难长久经营。”张燕认为,景区的建设规划还是应该坚持匠心为先,走创新之路,打造旅游精品。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仿建景观主题公园曾颇为流行。例如以北京圆明园被焚烧前建筑为原稿,按1∶1比例选建圆明园18处景点的珠海圆明新园曾成为当地标志性的旅游项目。但随着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此类景区已很难单纯依靠仿建吸引游客。2012年,珠海圆明新园开始实行免门票入园,同时通过升级改造,增添了新的文旅场馆和游乐设施,从昔日的“皇家园林”变为接地气的市民公园。
“做得好仿古建筑的精品项目,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晶。以‘为未来留下文化遗产的理念’来做仿古建筑项目,是做成精品项目的基础。”张建林建议,仿古景区在规划时,要考虑周边整体环境的匹配度,将周边的人文风貌纳入其中,不能人为地隔断原有的生活气息或人文生态。(工人日报—中工网采访人员 曲欣悦)
内容来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