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风平浪静,踏上归国的船只,行驶在浩瀚的大海上 。这时候徐志摩会想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再别康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再别康桥读后感范文|名著再别康桥读后感范文】
文章图片
再别康桥读后感1
读过很多离别的诗,最喜爱的还是《再别康桥》 。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单言语,充分体现出作者在离别康桥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 。让人读来感到格外的柔美,并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
最初接触这首诗不是在书本中,是在电视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诵着,配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美丽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诗的意境中 。虽然当时并不明白这首诗的意义,但已被它轻柔、委婉的情调所打动 。
再次听到这首诗是在语文课上,听到教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 。课后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丽的康桥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英国上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 。他追求资产阶级的政治梦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梦想 。而康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美妙结合激发出徐志摩的创作的灵感 。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 。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 。
这首诗写的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康桥时而引起的一番感想 。诗中的一字一句无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惆怅气氛 。在诗的开头处写的是向云彩告别,而结果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全诗字数不多,却已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
尤其喜欢《再别康桥》中唯美的意境!第一节中的出现的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隐约听到诗人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给人无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终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轻轻的”巧妙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 。同时,让读诗的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
《再别康桥》,从寻梦,到告别,是诗,似歌,如画,是寻梦的挽歌,是离别的绝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首诗,一段意境,我喜欢 。
再别康桥读后感2
高中时的一首诗总让那些学子平添了些叹惋恋校之情 。《再别康桥》初读它犹品清泉,甘香润腑,余音袅袅 。再读它,细水流长,千回百转,一曲恋歌成就绝世佳人 。三读它,风回路转,抬眼望去,绿柳成荫,芳菲四溢,真应得那句山重水复,却又柳暗花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其说是离别之作,还不如说是誓约之辞 。我钟爱首尾四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走了,正如同我来时一样,来得自在,来得洒脱,来得平静而自然,或许诗人那轻挥的手掌之间是不忍带走他生活的记忆的 。因为每一种风景,每一种颜色,甚至每一个他以想象所幻化出来的代表他内心境愫的语言符号都是他生命中那时那刻那地那风景中的唯一记忆 。我觉得诗人不是不愿带走它,而是不忍破坏它 。因为一向以来,那花那水那云那草是诗人的现实生活里最甜美的梦,最亦真亦幻的心灵感受,或者说是他主观世界中的一种完美 。那不是伊甸园,因为世上本没有伊甸园,可是有相信存在伊甸园的人,诗人就是这样的主角 。
有人说诗人总是情绪化的,甚至有人曾言诗人都是疯子 。而我以为,之所以诗歌的世界能够独其特色,区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而流传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更加懂得用心品察生活,体味记忆,并以其创造性的思维或是将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或是将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 。总之,诗是艺术,而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是无法超越诗歌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深度体验的 。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诗是诗人的杰作,情感却是一切世人情感的升发与总结 。
再别康桥读后感3
几回读,总愿追随诗人,去往他以往的寻梦地,究竟是旁观,还是亲临那样怅然不舍、时空颠倒、梦境穿插,都因为,那即将的别离 。——题记
声明:本文是由网友投稿,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立场。
来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0/1125/00122631.html
标题:再别康桥读后感范文|名著再别康桥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