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


_本文原题:《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
《江湖一盏灯》
作者:李伟杰
深秋时节 , 一家人浮生偷闲 , 暂离尘世繁芜 , 来到碛口古镇 。 饱览国画大师吴冠中惊为“汉墓”的古村落李家山之后 , 和同窗好友卫明、卫平一起 , 于“流水极天横晚照”的黄河岸边 , 于“一弯新月半亭风”的深夜客栈 , 推杯换盏 , 痛饮畅谈 , 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江湖一盏灯”的妙趣 。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
本文插图
▲李家山村
李家山的面世 , 归功于吴冠中先生独具慧眼 。 先生对李家山的赏识及一幅“窑洞人家”的横空出世 , 立刻“马价十倍”——让待字深山人不知的李家山声名鹊起 , 波委云集 。
李家山村隐于碛口古镇往南3公里的山坳里 , 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 。 村庄坐北朝南 , 将盛行于北方的砖瓦民居与西北窑洞合璧 , 在几百米约70度的黄土高坡上依山就势而建 , 从沟底一直延绵到山顶 , 层楼叠榭 , 错落有致 。 每一户都有几孔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窑洞和一块在山坡上开辟出来的庭院 。 各家的窑院呈阶梯状分布 , 我家的院子即是你家的屋顶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既和谐、又美观 。
据说以往在黄土高原的民居窑洞建筑 , 只有一层 , 最多二层 , 而李家山的窑洞竟标新立异建了11层 , 这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无疑是个奇迹 。 惟其如此 , 游客把这座像是从山壁上长出来的立体村落 , 评价为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 。
据专家考证 , 李家山民居的形态在8种以上 , 既有因陋就简的穴居土窑洞 , 也有奢华讲究的明清建筑群 。 桥、庙、房、厅、堂、厦、窑、照壁等应有尽有 , 石雕木刻做工精巧 , 飞檐翘角气韵灵动 。
这座小山村当年还拥有一套完善的、高标准的道路网络和排水系统 。 为防止大雨造成山体滑坡 , 村里修建的大小砖石排水沟随处可见 , 最高的落差有三四十米 , 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
本文插图
▲碛口古镇
惜别李家山 , 我们来到碛口古镇 。
碛口的繁荣 , 缘于大同碛的凶险 , 自古道:“黄河一险壶口瀑 , 黄河二险大同碛” 。 “黄河行船 , 谈碛色变” 。 碛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砂石堆积的浅滩 , 而大同碛却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 , 落差10米 , 水急浪高 , 船筏至此难以通行 。 因此 , 上游来往的船只 , 统统在碛口停泊转陆路 , 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 。 鼎盛时期 , 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 , 有3000多个行商坐贾云集在此 。 商铺林立 , 昼夜辉煌 。 船筏在黄河里穿梭 , 驼铃在山谷间回荡 。
日久天长 , 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闻名遐迩 。
来到黄河之滨的碛口客栈 , 这里酒肆高筑 , 露台临水 , 幕天席地 , 别具一格 。
眼前是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 , 夕阳晚照 , 流金溢彩 , 水天一色 , 横无际涯 。
晚餐别致 , 灿然在悠闲的光阴里 。 30年高度老白汾 , 注入黑色仿古土陶瓷碗中 , 上古遗风飒然 , 我等豪气顿生 。
时光在杯中流转 , 记忆萌芽于心间……
一盏“碛口客栈”的灯 , 随风摇曳 。 仿佛“龙门客栈”的酒望迎风猎猎 。 抬望眼:迢迢星河 , 点点渔火 , 渺渺思绪 , 滔滔不竭……
夜饮黄河畔 ,
时闻波涛声 。
把酒话沧桑 ,
江湖一盏灯!
此刻此景 , 油然想起苏东坡写给子由《满江红·怀子由作》的词句:“一尊酒 , 黄河侧 。 无限事 , 从头说 。 相看恍如昨 , 许多年月 。 ”
今夜 , 我们枕着黄河入眠 。
·本文来源于源于山西日报2020年11月4日见报稿件《江湖一盏灯》 , 本期内容对原文有改动和删减 。分页标题
·本期音频素材来源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原声 。
·本期音乐素材来源于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欧翠峰《黄河》(节选)、纯音乐《遇见-钢琴版》、qq音乐《讲话背景音乐》 。
·本期录音:王擎
·本期音频制作:王擎 厍颖(实习)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 , 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 , 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
2、音频格式为mp3 , 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 , 也可自己加垫乐 。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163.com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我们将择优发布 。 期待您的分享!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江湖一盏灯
本文插图
编辑:杨智伟
校对:郭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