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态画笔绘就绿城发展新画卷


生态|生态画笔绘就绿城发展新画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百里秀美邕江”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民生红利 。采访人员黄维业摄
一片天 , 一片蔚蓝的天 , 千万里澄静无纤尘 , 白云飞动;
一条江 , 一条清澈的江 , 千百年来孕育生机 , 千帆过尽;
一座城 , 一座奋斗的城 , 千锤万凿接续勠力 , 守护生态 。
从邕江河畔出发 , 一路向东 , 倾听流淌在岁月中的悠悠往事 , 静观跃动在两岸上的可喜变迁——一幅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南宁土地上绘就 。
“十三五”以来 , 南宁市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 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 , 坚决完成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项“硬任务” , 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不断擦亮首府生态宜居品牌 。一个个生动的数据展现南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2016年以来 ,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2015年至今 , 南宁市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100% , 连续多年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十三五”期间 , 南宁市市级在用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 。
厚植生态底色
让蓝天常在青山常伴绿水长流
“蓝”是天空的底色 , 可不知何时 , 却让“灰”拉低了“颜值” 。
宽阔的马路上 , 大型施工车辆飞驰而过 , 掀起滚滚烟尘 , “以前不敢穿白衬衫站在马路旁 , 就怕落得一身灰 。”这样的场景 , 留在不少市民的记忆中 。
【生态|生态画笔绘就绿城发展新画卷】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 我市以“不容一粒沙”的决心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 相继出台《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 先后开展了扬尘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城市治理“制度建设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 ,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
我市创新引入“互联网 ” , 实施大气污染智慧防控“慧眼”全流程可视监控、走航监测道路积尘负荷等措施 , 把硬核科技搬上治污“舞台”;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 开展烟囱专项整治、燃煤小锅炉淘汰等 , 绿色能源成为主流;制定《南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 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和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禁止通行区域 。
如今 , 南宁的天空又唤回蔚蓝的色彩 ,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截至10月31日 , 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 , 比2015年提高9.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 , 比2015年下降36.8% 。
“绿”是江河生态的底色 , 可不知何由 , “黑”曾主宰了部分河段的色彩 。
南宁水网密布 , 18条内河润泽城区 , 但过去每每提到亭子冲流域 , 市民往往直摇头:“河道黑 , 河水臭 。”
“黑”从何来?河道两岸乱搭乱建多 , 小散乱污现象严重;流域内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 , 存在断头管和雨污管错接混接等问题 , 导致每天最多6万吨污水溢流进入亭子冲河道 。
黑臭在水里 , 根源在岸上 , 关键在排口 , 核心在管网 。如何“抓方取药”?强弱项、补短板 , 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河道沿岸排污口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 提升城市污水收处能力 , 实现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 , 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攻坚 。
把黑水变成清水 , 把河道嵌入绿道 , 从亭子冲到南宁市建成区18条内河、38个黑臭河段 , 黑臭水体治理开启了城市内河的美颜“绿镜” 。其中 , 竹排江黑臭水体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成效今年1月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 , 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南宁经验” 。分页标题
绿 , 在我市渐渐铺开 。经过整治后的“百里秀美邕江”集防洪、饮用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 , 古老的邕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流淌着天人合一的赞歌 , 这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契合 。
近年来 , 南宁市厚植生态底色 , 推进绿城品质提档升级 , 目前 ,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7% , 人均公园绿地12.19平方米 , 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 , 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 2019年实现“美丽山水城市”三连冠 , 绿城南宁在山水和谐中焕发勃勃生机 。
筑牢底线思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绿树翠柏连绵起伏 , 景观小品错落有致 , 沿着步道拾级而上 , 从半山腰登上山顶 ,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尽收眼底——这里 , 就是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 。
如今 , 点灯山已经建成了隆安县最大的生态休闲公园 , 为周边群众提供娱乐、健身场地 。
然而 , 在上世纪90年代 , 点灯山却是另一番模样:炸山取石鼓胀了村民的钱袋子 , 但石尽山空 , 给点灯山留下的是一道道难以抹除的丑陋“疤痕” 。
侧耳倾听 , 隆隆的炸山声消失了;极目远眺 , 寸草不生的废矿山变绿了 , 通过实施宝塔新区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 这座曾经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重获新生 , 实现从“产石头”到“产风景”的华丽转身 。
“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 是我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曾鸣说 , “从2018年起 , 南宁市着手实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 涉及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等23个项目 。”
从牺牲绿水青山到修复绿水青山 , 从实现绿水青山到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绿色接力棒”不断交接 , 生态治理的脚步迈向更高标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在南化集团原厂区 , 一场土壤防治攻坚战正在打响 , 南化集团原厂区土壤治理修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污染最复杂、投资最多的化工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土十条”要求 , 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总基调 , 对这块土地开展修复工作 , 守住土壤生态红线 。
“南宁市坚持以环境安全为底线 , 以优化发展为导向 , 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 ,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 力促全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好鹏说 。
坚持绿色发展
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十三五”以来 , 南宁市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 , 促进生态与经济相生共融发展 , 着力构建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体系 , 将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 推动南宁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
南宁市通过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三大重点产业 , 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以创新驱动发展 , 孕育出更多绿色新动能 。据统计 , 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16年的35.4%增长到2019年的37.13%;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16年的18.7%增至2019年的27.6% , 增长动能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换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
以生态优势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我市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 重点对城区重污染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和搬迁入园调整布局;同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 大力发展绿色产品 , 实现装备升级、产品上档次、节能环保上水平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 ,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不断探底 , 节能降耗压力减轻 , “十三五”末期节能形势良好 。分页标题
南宁市还在农业上不断做好做足“生态文章” 。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 , 把示范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实验区和先行区 ,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 , 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目前全市成功创建了150个市级以上各类农业示范园区 , 其中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81个……
如今 , 南宁市正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 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 , 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 在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和绿色崛起之路上阔步前行 。(杨盛 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