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南京11月13日消息(采访人员景明 通讯员何玢于维兵)走进赣榆区柘汪镇响石新社区 , 只见一座座统一规划的“小别墅”错落有致 , 矗立在道路两侧 , 格外引人注目 。 房前屋后花香怡人 , 道路两侧的新型节能路灯 , 点亮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
“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 现在啊 , 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 ”作为响石村的重点扶贫对象 , 陈大明一家从平房搬进了小别墅 , 他和老伴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始了特色养殖 ,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

光明网|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本文插图
赣榆区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 , 对焦区域优势 , 放大规模效应 , 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因地制宜把农村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 , 放大以农房改善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 , 努力做到选好一条路子、致富一方百姓 。
搬得出 强保障让群众拥有归属感
白墙灰瓦的院落、和谐秀美的村庄、整洁静逸的环境 , 在响石新社区 , 一切都是小康路上幸福的模样 。 这些依山傍海的小别墅就是响石村村民的新居 。 今年29岁的苏琳在柘汪镇响石村出生 , 如今在镇上一家企业工作 , 在此生活多年的她告诉采访人员 , 搬进新房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现代化 , 用水用气都比以前方便许多 。 “新房就像城里的小区 , 规划整齐布局合理 , 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 住起来也舒心 。 ”

光明网|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本文插图
为了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 拥有归属感 , 赣榆区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坚持服务为先 , 综合配套与政策保障同向发力 。 着眼“功能配套” , 完善公共设施 , 让群众“舒心”;灵活开展现金安置、房屋安置、托底安置 , 让群众“安心”;保持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土地承包关系、村集体债务债权关系“三个不变” , 让群众“放心” 。 抓住“搬得出”是关键 , “稳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的重点 , 全力推进农民住上新居之后的扶持工作 , 让群众搬迁之后再“扎根” , 踏实过上好日子 。
稳得住 好政策让群众增强幸福感
“我家老房子置换一套还能余下好几万块钱 , 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么好的政策我得赶紧去告诉村里人 。 ”刚签完安置协议的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岭村民王艳红小跑着“串门”去了 。 她口中的好政策是城头镇在搬迁工作中 , 对优先搬迁和腾空房屋的实行一系列政策优惠 , 根据被搬迁房屋面积按月发放临时安置补贴 , 安置房价格按照最低标准收取 , 只要在奖励期阶段顺利签约的 , 在选择一套安置房后还可以余下几万元 。 如今的安置房——润城华庭小区已经封顶 , 100余户村民今年底就能搬进去住了 。 做好农房改善工作 , 群众致富是关键 。 城头镇通过“就创结合”的思路 , 为搬迁群众找到致富“好路子” 。 在润城华庭新型农村社区南侧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和中小企业园 , 建设标准化厂房17栋 , 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12家 , 可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 , 所有岗位优先对搬迁户开放 ,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解决群众的就业之忧 。
同时 , 城头镇在优势农业的基础上 , 进一步发展“稻虾混养”项目 , 打造“公司+合作社+搬迁户”的模式 , 目前多半的搬迁户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包田养殖 , 每年的收成由公司统一收购 , 圆了群众“当老板”的创业致富梦 。
【光明网|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能致富 多途径让群众提升获得感
今年32岁的城西镇程圩村村民谢春雨 , 现在到了镇工业园区一家电子厂上班 , 谈到如今生活的变化 , 她感慨地对采访人员说:“当初村子要拆迁 , 还有点舍不得 , 现在看到马上要搬进去的新小区 , 在镇上核心地段 , 条件比俺村强多了 , 心里啊很期待 , 现在自己也有了新工作 , 离新家也不远 , 还真是充满幸福感 。 ” 分页标题
今年以来 , 赣榆坚持练好“内功” , 谋定后动“重规划” , 做到超前谋划、高起点规划 。 按照“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的指导原则 , 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 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 , 努力做到镇村“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 实现15个镇区总体规划、35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 因地制宜“创特色” 。 计划完成农房改善户数6000户 , 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30个 , 总改善户数1.12万户 。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必须让群众安居又乐业 , 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 而赣榆区厉庄镇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 厉庄镇对涉及搬迁的6个居民点探索土地经营权试点 , 引导社区居民以土地入股经营高效设施农业 。

光明网|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本文插图
截至目前 , 共有81户居民加入特色种植 , 预计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 。 发挥医辅器械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 依托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 , 已吸纳近200名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 近年来 , 医辅器械产业园又新签约在建企业共有6家 , 预计建成投产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最真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