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长江经济带

4、加码长江经济带在当前的中国经济版图中 , 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呈现出梯度发展的现象 。 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特有 , 而是海洋时代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 由于海运运程远、运量大、运价低等特点 , 使得生产要素在沿海地区聚集相较内陆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 因此以港口为依托的各国沿海地区纷纷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高地 。 单从经济角度看 , 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正常结果 , 并无不妥之处 。 但是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说 ,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容易增加区域间的矛盾、影响民族团结 , 甚至有可能会对国家的统一造成不良影响 。 因此如何缩小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 , 是摆在很多国家中央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按照国际上的经验 , 要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 缩小与沿海的地区差距 , 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就是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 , 即内陆利用后发地区在生产要素上的价格优势承接沿海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 , 引“上游”之水来增强本地区的经济活力 。 地区间的产业转移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外 , 还需要物流通道 。 在除海运之外的各种物流方式中 , 内河航运无论在运量、运价还是与海运进行转换的便捷度来说都有明显的优势 。 因此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 , 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 。 二十世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强势崛起 , 而莱茵河流域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长期繁荣 。在中国说到内河航运 , 就不得不说到长江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世界上是第三大河 , 全长6300余公里 , 其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 , 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 长江干线航道共2838公里 , 自2005年以来货运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内河航运第一 , 约相当于美国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4倍、欧洲莱茵河货运量的5倍 , 是名符其实的“东西经济大走廊” 。 2014年长江干线生产性泊位为4097个 ,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77个 , 拥有亿吨大港11个 , 干线货运量达20.6亿吨 , 而当年全国铁路总货运量为38.13亿吨 。 一条长江的运量比全国铁路总运量的一半还要多 , 长江水运的运力之强可见一斑 。谈到长江流域的开发 , 点轴开发理论可谓赫赫有名 。 该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 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 。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 , 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 , 成斑点状分布 。 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 , 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经济中心逐渐增加 , 点与点之间 , 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 , 相互连接起来成为轴线 。 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 , 但轴线一经形成 , 便会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 , 并产生新的增长点 。 点轴贯通 , 就形成点轴系统 。 因此 , 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借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国实际 , 进一步发展了点轴理论 , 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T”字型发展战略 。 该理论认为: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构成的“T” 字型地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 , 经济技术基础雄厚 , 交通便捷等多项优势 , 应当作为全国的一级重点开发轴线 , 重点建设、重点布局 , 以实现最佳的空间组合 。“T”字的一横指的是东部沿海地带 , 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是东部重点论 。 东部重点论的发展战略是根据中央提出的“沿海发展战略”而进一步提出的 。 该理论主张集中全国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 首先在沿海开放地带 ,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大胆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循环 , 以引进更多的外资和先进技术 , 率先把沿海地区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范” , 该战略后被概括为“两头在外 , 大进大出” 。 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 , 东部沿海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 , 经济实力雄厚 , 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无可置疑的大哥大 , 而且它的市场机制已发育得比较成熟 , 即使中央政府不给予政策支持也能实现高水平的发展 。“T”字的一竖指的是长江经济带 。 长江经济带主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 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 , 人口约6亿 。 长江经济带包括我国的上、中、下游产业群 , 可以说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全图之一 。 由于早期的"T"字型发展战略中只重视南北轴线的发展而忽视了东西轴线的发展 , 因此造成了长江轴线上的中游城市和上游城市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沿海城市 。 1993年 , 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 , 仅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 , 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仅为20.21% , 与其人口数量和资源规模相比极为不对称 。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连接点和线是经济发展的最佳区位 。 点轴模式的基础就是有若干可以作为增长极的城市 , 以及联结这些城市的交通线 。 增长极与交通线的点线结合组成发展轴 , 其不但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 , 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 。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就有重庆、武汉、安庆、南京和上海这“长江五虎” 。 今天的长江经济带中有2个国家中心城市、10个二级中心城市、15个地区中心城市、14个一般城市 , 是中国城市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 再加上长江这条黄金水道 , 成为中国最适合点轴开发模式的地区 。另外 , 从经济发展的自身条件来说 , 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 。 除了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等条件外 , 它本身的产业基础就十分雄厚 。 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 , 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 , 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 , 其中钢铁产业全国占比达36% , 汽车产量达47% , 石化工业产量达50%以上 。 正是凭借着如此优势的条件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迅速成长 , 至2014年GDP全国占比已达44.72% , 进出口贸易总额全国占比41.25% , 虽比不上东部沿海经济带 , 但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而且完全有潜力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从当前情况来看 , 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 长江流域9省2市 , 是一个典型的横贯中国大陆的雁行发展形态 。 从人均产出比较来看 , 2013年东部长三角苏浙沪地区已经达到1.2-1.5万美元 ,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 , 已经进入了发达地区的行列;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和重庆市为6-7千美元 , 和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齐平;西部的贵州、云南还只有3-4千美元 。 如果把比较的时间轴再拉长一些 , 1992年 , 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地区GDP总量占整个经济带GDP总量的比重结构为51.18:23.61:25.21 , 2013年转变为52.93:22.60:24.47 , 中、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的梯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 这说明即使有“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持 , 长江流域下、中、上游的经济差距依然很难缩小 。长江经济带这种呈阶梯状的发展现状 , 既是中国东西部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影 , 又是长江航运能力由东向西不断下降的必然结果 , 通常手段是很难改变的 。 有人曾经说过 , 在海洋时代中国的经济崛起需要依靠“T”字型这把弓箭 , 东部沿海地区的抛物线是弓 , 长江是那根箭 , 箭头是上海 , 而箭尾则是重庆 。 从今天的经济格局来看 , 东部沿海的这把弓和上海这个箭头已足够强悍 , 只是长江这根箭的后半部分还不够健硕 。 弓箭要射得远 , 关键要看箭尾的发力点 。 因此充分运用点轴开发理论 , 将打造长江发展轴的着眼点放在长江箭尾的重庆 , 或许是破解整个困局的题眼所在 。现代交通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托贯通全境的交通主通道 , 特别是沟通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出海通道作为主骨架 。 一旦大通道建成并发挥作用 , 将改变流域或地区生产力布局 , 并依据主通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构成产业密集带 , 从而促进全地区或全流域的经济发展 。 长江是我国西南地表水东泄入海的唯一通道 , 是中西部内陆地区连接各大洲的主要水路通道 。 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素以山高水险著称 , 运往东部地区的货物如果走陆路则路程比水路长得多 , 再加上水运具有的运能大、运距长、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等优势 , 使长江水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重庆对于长江发展轴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 , 是国家一类口岸和长江上游唯一一个拥有一级航道的省市 。 重庆港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点 , 地处长江上游和中西部结合带 , 是内陆重要的“出海口” , 依靠长江黄金水道连通长江上下游沿岸城市和太平洋 。 一方面西部各省市相当大的一部分物流因重庆港的区位优势而选择重庆港为中转中心 , 重庆成为大西南水运物流的枢纽;另一方面以市场与资源为导向的工业“西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 正在逐步向具有港口优势、运输便捷、水利资源丰富、销售顺畅的内陆地区转移 , 重庆成为沿海地区向西部扩散的咽喉地带 。 正是这种承东启西的地理区位使重庆成为撬动中国西部地区 , 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 , 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杠杆 。如果以点轴开发理论来看 , 将重庆打造成一个与上海具有同等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的增长极 , 再以长江黄金水道作为交通连线 , 形成“哑铃状”的长江发展轴 , 对于开发长江经济带无疑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 这不但可以利用重庆这个巨大的增长极对大西南的经济辐射足够的能量 , 有效改变长江经济带东强西弱的局面 , 又能利用上海和重庆这两个增长极之间频繁的经济往来 , 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成长 。 正所谓“一着棋活 , 全盘皆活” 。在海洋时代 , 上海发展经济的地理区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中国东部沿海中心+长江出海口+长三角中心+东北亚经济圈中心 , 即使是美国纽约也望尘莫及 。 可以很肯定地说 , 长期来看上海必定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 。 重庆的地理区位在整个西部地区虽然一枝独秀 , 但与上海这种好到逆天的区位相比 , 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 在正常情况下 , 重庆要想在经济上与上海一较高下 , 几乎没有可能 。 在今天中国的经济版图上 , 唯一能与上海相提并论的只有顶着首都光环的北京 。 因此要想使重庆出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 在经济上不输给上海 , 唯一的办法就是迁都重庆 , 用首都的光环推动大西南经济中心的建设 。 本文摘自《中国应迁都重庆》 , 想看《中国应迁都重庆》的更多章节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五星升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