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曹操麾下猛将如云,此人却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他或要感谢孙权关羽

东汉末年 , 群星璀璨 , 谋士屡见不鲜 , 武将层出不穷 。跻入宋徽宗时评定的“武庙七十二将”(春秋时期到北宋末年1800多年间)中 , 活跃在东汉末年就有七人 , 分别是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张飞和关羽;孙权集团的吕蒙、周瑜、陆逊;曹操集团的张辽 。
相对实力较弱的孙权刘备两方 , 号称帐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曹操一方 , 竟然只有张辽一人入选取 ,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 。然而 , 作为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之所以能以偌大的名声从而跻身武庙七十二将之中 , 无非是和三个小我有关 。
《辞海》对“小我”一词的解释有两种 , 即第一种:对自己的谦称;第二种:指个人 , 同“大我”相对 。当代学者、文学家、格律诗人和鲁迅学家阿袁(陈忠远)《大国》:“大国何人怜 , 纷纷为小我 。寒夜风雨声 , 广厦万间破 。”中的“小我”则是指对局限于个人自我利益者的反讽 。总而言之 , 正如德国作家艾克哈特·托尔在《新世界》的“小我的核心” , 即小我是无关乎个人在集体的层面来说 。因而 , 成就张辽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就是三个小我的功劳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曹操麾下猛将如云,此人却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他或要感谢孙权关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个小我 , 关羽 。
关羽性格孤傲 , 一生没几个真正朋友 , 刘备张飞是兄弟 , 不是朋友;张辽徐晃是敌人 , 却是知已 。但能跟关羽同病相怜且沥胆披肝的“基友”只需张辽一人 。关羽为了张辽可以不顾心高气傲的性格而屈膝跪求曹操 , 也可以不理不成功便成仁的军令状而私放曹操;同样 , 张辽为了关羽可以不考虑曹操的利益而劝降关羽 , 也可以不顾及自身安危而成全关羽 。为此 , 张辽作为关羽独一无二的知已 , 照样义薄云天 , 照样适宜历朝历代忠君爱国的标准 。因此 , 在关羽“侯而王 , 王而帝 , 帝而圣 , 圣而天”的万丈光线之下 , 张辽同样声名遐迩 , 光明正大地跻身进武庙七十二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曹操麾下猛将如云,此人却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他或要感谢孙权关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个小我 , 孙权 。
孙权是“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的政治家 , 而非“决机於两陈之间 , 与天下争衡”的军事家 。孙权想要北上与曹操争夺天下 , 就必须要拿下合肥这个前进基地 。但是终其一生 , 孙权都未能拿下这座梦寐以求的重镇 , 尤其是在第二次合肥会战中逍遥津之战 , 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精锐击破 , 连孙权本人差点被张辽活捉 。一夜之间 , 张八百之名威震江东 , 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和传奇 。为此 , 在“勾践之奇 , 英人之杰”的孙权十万大军地造诣下 ,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所创造“张八百”的威名 , 名正言顺地入选武庙七十二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曹操麾下猛将如云,此人却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他或要感谢孙权关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个小我 , 曹操 。
造就张辽的第三个小我——曹操 , 往往被世人所忽略 。毕竟曹操太优秀 , 用“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来形容 , 一点也不为过 。《三国演义》里 , 几乎所有曹操阵营参加的战争 , 都是曹操亲自挂帅、亲自指挥 。曹操帐下的一大班谋臣武将 , 虽各有本领 , 却只是曹操手中的一颗棋子 。换句话说 , 曹操一人的光环 , 就掩盖掉下属的亮点 。曹操就如同月圆之夜的皓月 , 其他即便有“张良之谋”的荀彧、“奇佐之才”的郭嘉 , 还是有“韩信之能”的张郃、“恶来之勇”的典韦 , 都只是一颗小小的星星 。要是雄才大略且生性多疑的曹操没有信任且重用张辽 , 没有将张辽放在防守东吴最前线的合肥 , 就不可能让东吴造就出一个张八百 , 一个孙十万 。分页标题
张辽之所以能和关羽并列 , 除了和关羽孙权曹操有关之外 , 还和他本身出众的才能、杰出的人品和非凡的忠义密不可分 , 更为重要是他遇到特别的时代 , 特殊的领导和稀奇的知已、稀罕的对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曹操麾下猛将如云,此人却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他或要感谢孙权关羽】笔者按:幸运 , 指很难发生的好事竟然发生 , 侧重运气好 , 多用于形容人的机遇好 。在东汉三国这个谋臣武将层出不穷的时代中 , 张辽能脱颖而出 , 跻入宋徽宗时评定的“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全凭自身活络的心思、勇猛的斗志和真挚的情义 。因此 , 张辽迅速蹿红也就情理之中了 。张辽成名说明一个道理 , 即其实人生有时候需要小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