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河南一大学生毕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为省钱冬天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张成诚 受访者供图
“番茄崽子们 , 我来看你们了!”天色泛明 , 高斌准时走进自己的种植基地的大棚内 , 自言自语地跟培育的“番茄宝宝们”打招呼 。
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包地种植番茄四年以来 , 他承包的大棚从三亩发展到了十几亩 , 一年能产出十万斤优质番茄 。
可产品滞销、出棚价格低等新问题 , 让高斌对于自己的热爱的行业多了几分危机 。

河南商报|河南一大学生毕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为省钱冬天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
本文插图
【故事】农大毕业生毕业后做起了农民 孤独时自己和番茄说话
2017年6月 , 当众多高校学子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时 , 河南农业大学的一位大学毕业生 , 却选择了来到新密市郊区农村 , 拎起锄头做起了农民 。
靠着大学实习攒下的工资和东拼西凑的1万6千元钱 , 刚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毕业的高斌 , 在新密市承包了一个大棚种植番茄 , 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农民”生涯 。
“班上30个人 , 大多数都去了农研所或者种子公司 , 像我这样选择自己种地的好像只有我一个 。 ”高斌告诉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 , 对农业有着特别的感情 , 大三期间跟随学校老师在校农业基地里实习开始 , 就萌生了自己搞种植做“职业农民”的想法 。
“番茄崽子们 , 我来看你们了!”起初 , 因为资金紧张请不起帮工 , 整个大棚只有高斌一个人忙前忙后 , 长时间两点一线的生活 , 让他和外界的沟通形成了闭塞 , 高斌的世界里 , 只有这些番茄可以说说话了 。 每天高斌走进自己的种植基地的大棚内时 , 都会自言自语地跟培育的“番茄宝宝们”打招呼 , 日常养护时 , 也会对着它们喃喃自语 。 “那段时间一心都扎在番茄上 , 甚至把它们当做养孩子来看待 。 ”高斌回忆说 。
夏季白天大棚内温度接近40℃ , 为了照顾好这些“番茄宝宝” , 每天天还没亮 , 高斌就准时“打卡上班” , 下午躲过高温时段后 , 又一股脑钻进大棚里 。 “搞种植确实比较辛苦 , 但比起按部就班的工作 , 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倒是惬意一些 。 ”高斌笑着说 。

河南商报|河南一大学生毕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为省钱冬天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
本文插图
【优势】为省钱自己育苗 冬季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
众所周知 , 农产品种植是一件传统力气活 , 作为农业类院校走出的毕业生 , 高斌在埋头苦干的同时 , 高斌是如何把大学学来的“巧劲儿”用在这个力气活上的呢?
提起中番茄的原因 , 高斌介绍说:“这个番茄种子是学校的科研产品 , 适合在河南地区种植 。 ”
这种名为水果番茄口感介于圣女果和蔬菜番茄之间 , 每个有婴儿拳头般大小 。 “吃起来很有儿时记忆中对于番茄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 。 ”高斌告诉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
做农民后他慢慢地发现 , 亲手种地和大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 他一边不断向周围农户请教种植技术的 , 一边也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网课学习 , 摸索和总结一套对于番茄生长发育的“望闻问切”方法 。 高斌举例说:“番茄培育对温度、湿度要求都很高 , 大棚里湿度多少 , 戴着眼镜进去镜片上起多少雾就能知道 。 ”
一段时间后 , 高斌发现把种子交给育苗公司育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为了节省这笔育苗费用 , 高斌决定利用自己的知识 , 自己亲手培育幼苗 。
由于没有专业的育苗保温设备 , 冬季每天凌晨2点气温最低时 , 高斌都要赶到大棚给幼苗取暖 , 他买来增温块儿 , 自己一个人挖防寒沟 , 甚至跑到附近镇上买了20多个浴霸灯来给棚里的幼苗增温 。

河南商报|河南一大学生毕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为省钱冬天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
本文插图
【喜悦】首季7000斤番茄卖光光 3年基地扩大4倍
天遂人愿 ,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番茄种子优良的品种 , 2018年初 , 高斌即将收获自己的第一季番茄 。 收获后 , 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 。
原来 ,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搞种植的高斌 , 把番茄的销路和市场给忽略了 。 他大棚里种植的是一种水果番茄 , 虽然口感很好 , 但在市场认知度不高 , 眼看果子已经越来越红甚至开始掉落 , 高斌心里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 自己家的番茄品种 , 卖给菜贩子人家嫌贵 , 当做水果卖好多人又没见过这个品种不敢买 。 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 一家果蔬公司以每斤5元的批发价格打包收购了高斌的7000斤番茄 , 就这样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拿着赚来的钱 , 高斌扩大了种植规模 , 自己的番茄种植基地也从三亩地逐渐扩大到了十几亩 。
【困境】遇到种植通病“滞销”大学生农民能否破局
据了解 , 水果番茄近年来在郑州瓜果市场上开始慢慢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不同品牌价格也从10元/斤到20元/斤不等 。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 , 2019年赵斌的水果番茄就遇到了众多种植大户碰到“通病”——产品滞销 。 几千斤的番茄由于销路不畅 , 最后都烂在了大棚里 。 “都是和果蔬公司签订的批发订单 , 丰收了剩下的却卖不出去 。 ”高斌介绍说 , 烂在地里的农产品 , 也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痛 。分页标题
“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 , 钱都让别人赚了 。 ”由于高斌的水果番茄在销售模式上还是以传统批发给果蔬公司为主 , 这也造成了出棚价格偏低 , 产量无法控制的困境 。
从事传统农产品行业多年的赵志坤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学子 , 在他看来 , 农业是一个基础行业 , 紧靠传统种植很难有突破 , 很多种植户把目光都聚焦到了产品加工和服务类项目上去 , “就目前来看 , 产业融合是一个方向 , 但有很多条件不具备 。 ”
【河南商报|河南一大学生毕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为省钱冬天凌晨2点起床给幼苗照浴霸】为了摆脱这一困境 , 高斌在2020年开春缩小了种植规模 , 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 试图把自家的水果番茄 , 走上品牌化道路 。 “每一段路都是成长的过程 , 农业是我热爱的行业 , 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 ”赵斌坚定地说 。
河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 农产品种植是一门传承了近千年的学问 , 对于高斌这样的农科类院校科班毕业生来说 , 如何把传统农业种植做大做精 , 在降低行业风险提高稳定性的同时 , 给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