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
文章图片
在中国 , 什么病是最严重的死亡原因?肿瘤 。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发病率数据 , 2018年全国有393万新生恶性肿瘤患者 , 相当于平均每7.5分钟就有一个人患癌 , 每天有1万多人会发生恶性肿瘤 。 其中 , 大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 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腾讯医学ME大会上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蔡三军表示 , 大肠癌在诊断时候的分期对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 , 二期可以达到80% , 三期在60%左右 。 但是 , 在实际诊断的时候一期的肠癌只有10% , 晚期肠癌的比率比较高 。
“上海有一位著名的胃肠肿瘤专家 , 当他确诊的时候已经是结肠癌合并肝转移 , 虽然经过了中国目前最好的治疗 , 他的生存时间也仅仅是两年 , 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 会有很好的效果 。 ”蔡三军说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 , 1/3的肠癌可以预防 , 1/3的肠癌可以治好 , 1/3的肠癌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
做好三级预防
尽量减少发病
面对这样一种恶性肿瘤 , 能不能够预防呢?
据蔡三军介绍 ,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 从正常黏膜到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进展癌这样一个过程 , 大概需要5到10年 , 甚至更长的时间 。 “这样长的一个时间 , 就给了我们一个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 , 我们不应该丧失 。 ”他说 , “恶性肿瘤有三级预防的概念 , 第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 , 第二级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 , 第三级就是临床病人的规范治疗 。 ”
因此 , 一级、两级预防的价值非常重要 。 一级预防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二级预防 , 筛查起了很大的作用 。 “通过筛查和普查能够降低发病率 。 所以大肠癌在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我们是有机会通过筛查普查来早期发现 , 甚至于减少它的发病 。 ”蔡三军说 。
具体来说 , 第一 , 改变生活方式 ,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饮食 , 减少腌炸、烟熏食品 , 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 , 减少吸烟、过量饮酒 , 加强运动 , 减少肥胖 , 适当地应用钙、硒、阿司匹林这类药物 。 第二 , 积极开展筛查普查早期发现 。 这是最重要的手段 。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 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
只要参与筛查
就会有所获益
资料显示 , 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上世纪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 。 值得注意的是 , 他们根据不同的危险度选用不同的筛查方法 , 不在不同的危险度采用同一种方法 , 这样会浪费很多医疗资源 。
2011年 , 上海启动了400万目标人群的大肠癌筛查 。 2012年 , 天津开展了大肠癌筛查 。 2015年 , 广东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 。 2016年 , 香港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这些筛查只是在几个大城市里开展 , 还没能够在全国开展 。
据蔡三军介绍 , 大肠癌的筛查方法有7种 , 包括大便隐血、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模拟肠镜、磁共振模拟肠镜、大便DNA分析和Septin9 。 “没有任何一种研究方法优于其他筛查方法 , 只要参与筛查 , 都会有所获益 。 ”他说 , “进行大肠癌筛查时要注意筛查年龄、区域经济状态和服务能力 , 以支持我们能够开展筛查 , 并能够获益 。 ”
外科治疗主攻
化疗放疗有效
能预防的预防了 , 已经发生的大肠癌能不能治好?蔡三军发现 , 很多病人在诊断明确以后都会发生以下过程 。
先是否认 , “我怎么会得恶性肿瘤?”然后是恐惧和焦虑 , “我怎么办?我的家庭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我的未来怎么办?为什么没能够早一点发现?”接着是郁闷、焦躁不安 。 但通过医院就诊 , 会逐渐接受 。 蔡三军提醒 , 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周围人的帮助 。
蔡三军表示 , 外科治疗是大肠癌治疗最主要的决定性手段 。 “可以讲 , 大肠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的85%到90%是由外科来决定的 , 包括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机器人手术都在肠癌的治疗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 他说 , “但仅仅依靠外科治疗是不够的 , 肿瘤的内科治疗也可以在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包括化学药物治疗 。 ”
很多人一谈化疗就怕 , 觉得要掉头发、要恶心、要吐 , 甚至觉得化疗并没有效 。 “其实医生用化疗的时候一定是经过证明可以提高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 。 ”蔡三军说 , 除了化疗以外 , 还有耙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 这两种治疗在提高大肠治疗的有效率方面也有帮助 , 但在提高生存率方面目前还做得不够好 。
此外 ,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 , 它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上 , 可以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 同时在复发转移肠癌里可以增加局部的控制率 ,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 ”蔡三军说 。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按照指南治疗
能得八十五分
蔡三军表示 ,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 , 要强调规范性治疗 , 就是照着国家发布的诊疗指南进行治疗 。 “按照这样的指南去做 , 就可以获得目前世界5年生存率的中位水平 , 简单讲 , 可以考试考85分左右 , 再结合一些经验和综合治疗的话 , 可以达到90分 。 ”他说 。 分页标题
此外 , 外科、内科、放疗、内镜、病理、影像、肝外科、胸外科等很多学科都牵涉到大肠癌的治疗 , 所以一个好的治疗计划必须结合大家的智慧 , 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 , 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任何一种疾病 , 都不像过去单打独斗了 。 ”蔡三军说 , 多学科综合治疗 , 就是大家坐在一起 , 根据病人情况 , 所有的诊断完成以后 , 制订治疗计划 , 比如 , 是先化疗三次根据化疗反应决定是不是开刀 , 还是要再化疗三次再开刀 , 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 , 避免不必要、不规范的治疗 , 可以让病人总体上获得更好的结果 。
快问快答
问:应该在多少岁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蔡三军:筛查年龄的选择主要靠发病率的高低来决定的 。 简单讲 , 10岁到80岁都去查 , 检出率可能是3% , 如果是40岁到80岁 , 检出率可能就到15% 。 花的钱大量减少 , 效果得到明显增加 。 目前是采用50岁—74岁 , 为什么74岁以上不查了?虽然发病率很高 , 但期望寿命决定了 , 到这个时候再查出来 , 获益很少 。
问:筛查方式应该怎么选择?
蔡三军:在这7种方法里 , 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大便隐血检查 , 基本上70%左右可以通过大便隐血检查来发现 。 通用的方法是 , 大便隐血检查阳性了 , 再去做肠镜检查 。
问:日常饮食中 , 哪些吃的跟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关?
蔡三军:最相关的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 现在的菜大都是荤的 。 素菜比例要提高 , 腌的、熏的、炸的要减少 。 撸串 , 这个烤那个烧的 , 明显不好 。 蒸的煮的是好的 , 生菜也是好的 。
问: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做大便隐血检查?
蔡三军:一般到50岁就去查是最好的 。 有症状就更应该查 , 比如 , 到了40岁以上 , 大便习惯改变了 , 过去一天一次 , 现在一天两次三次 , 拉不干净的感觉;过去大便蛮成型的 , 现在经常是稀的 。 另外 , 有些带黏液带血的都需要及时去看 。
需要注意的是 , 很多人说大便带血可能是痔疮 , 实际上可能被耽误了 , 所有40岁以上的人发现不舒服的时候 , 都应该认真去检查排除肿瘤 。 除非明显是划破了 , 发炎了 , 那再考虑炎症 , 其他的首先考虑肿瘤 , 因为现在肿瘤的发生率太高了 。
问:是不是天天排便才健康?
蔡三军:每天排便一到两次是很正常的 。 当然现在便秘的人很多 。 便秘很难治 , 女性到四五十岁 , 20%—30%是有便秘的 。 两天三天都不大便 , 肯定不好 , 希望通过各种促进排便的方法 , 保持大便通畅 。 (采访人员熊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13日第09版)
(健康直通车(第41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