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BIM技术进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_原题为 BIM技术进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环球网科技报道 采访人员 勃潺】一座桥在修复之后要如何安装到位?从岸上整体运到水上 , 怎样上浮船 , 怎样定位 。 如果按照原本的传统方式 , 需要依据施工组的经验来推进 。 但是现在 , 通过数字化模型可以进行动态模拟 , 将安装过程精确到安放时间、定点、甚至是在哪个槽位下应该做什么事情 , 都能进行精准的把控 , 安全性比以往更高 。
这是数字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一个案例 。 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部总经理蒋力俭看来 , 现在的数字化技术给行业提供了一个业务机会 , 或者说是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
【数字化|BIM技术进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目前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中 。 在这其中 ,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 BIM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 , 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 , 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 。 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 , 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创新杯”BIM应用大赛上 , 共有896家参赛单位提交了1653个有效参赛作品 , 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 同比去年参赛单位增长了37% , 参赛作品增长了35% 。 经过初评、网评、终评和公式环节 , 共有525个项目 , 15家单位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实践和探索都表明 , BIM技术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在于能够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 既是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 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 也是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 ”
传统技术与信息化、数字化相互融合
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呈现出了颇多亮点:BIM正向设计趋势显现;施工BIM应用项目数量继续高速增长;跨专业的融合呈现延伸趋势:例如工程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的数据融合 , 设计企业基于BIM技术提供施工阶段技术服务 , 施工企业及设计企业针对运营维护提供更多产品服务 , 施工企业提供更精细的施工深化设计服务 , 各工程企业通过内部或外部资源进行BIM平台/BIM工具的研发 , 物联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更加广泛等 。
王子牛认为 , BIM面向工程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趋势更加明显 , 反映出实际需求的提升 , 以及专业人员对BIM技术落地生产的深刻思考和积极的实践 。 同时 , 跨专业集成应用更多 , 利用工程技术+制造业技术的数据融合 , 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共同建立数据模型并且为运营维护提供服务 , BIM平台和BIM工具的系统研发进展是非常明显的 , 物联网的运用也更加广泛等等 , 这些都表明BIM技术应用整体水平是进一步提高了 , 协同技术也进一步得到了落实 。
近年来 , 有许多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在适应新基建需要的产业升级道路上谋划在先 , 积极探索 , BIM技术得到了创新应用 , 使传统技术与信息化、数字化相互融合 ,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而工程建设企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 更高的市场需求 , 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融合正是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 , 从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提升企业的自身价值 。
BIM是数字化技术的支撑 , 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 。 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表示 , 现在看今年的获奖项目 , BIM是数字化的基座 , 但是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和其他信息化技术相结合 , 整个企业和项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和创新方面应用的高度完全不一样 。 他说道:“这个高度不一定是这个项目一定要像上海中心大厦这样复杂的综合体 , 在一个中等规模项目也能得到体现 , BIM的价值从‘创新杯’的过程中是一个缩影或者是一个折射 , 把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完整的体现出来 。 ”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打造生态平台
如何能够提升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李邵建给出建议是:在数据方面互联互通 。 如果将建筑行业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 那么目前行业已经步入互联时代 。 互联是在工作流程上互联 , 在不同产业链的不同阶段互联 , 在不同的应用当中互联 , 在不同信息化和数字化之间互联互通 , 如果想要实现这些目标 , 则需要一个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互联互通 。
李邵建认为 , 如果想要实现数据互联 , 首先要有比较坚实的开放的数字化平台 , 这个数字化平台可以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平台 , 对不同的数字格式做到更好的连接 。 此外 , 大量服务型企业针对不同行业有针对性的开发应用 , 可以帮助企业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把大平台上的数据更好的应用在某一具体阶段、节点或者场景 , 从而创造出数据价值 , 这一价值能够促使更多数字化的数据整合到平台上 , 形成非常丰富的 , 海量的但是又结构化的数据的平台 , 能够为更多的技术应用 。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 , 数据的来源十分庞杂 。 它可以来自于一个传感器 , 可以来自一个机器人的计算 , 也可以来自云端算法的反馈 , 也可以来自BIM模型设计端 , 甚至是在虚拟现实当中现在阶段的数据和未来数据的融合 , 包括三维激光扫描 , 点云技术、无人机、遥感、历史数据 , CAD 。 如此庞杂庞大的数据 , 如果想要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 , 便要求平台一定要有融合能力 。分页标题
“真正数字化技术不是在于数据的产生 , 而是在于对数据的应用 , 如果数据不能应用 , 那数据没有价值 , 数字化本身也没有价值 。 ” 李邵建说道 。
因此 , BIM技术的下一阶段便是进入整合阶段 。“全生命周期是BIM阶段的价值 。 ” 李邵建强调:“创建者当中产生大量的数据 , 这些价值不是在设计这个环节体现的 , 这个价值如何被上游、开发单位、建设单位甚至规划单位看到 , 同时延伸到下面的施工单位 , 甚至到运维单位 , 产生合理、完整的生态体系 , 这是最关键的 。 ”
责任编辑:刘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