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物联网+执行”在江苏法院推广 让善意文明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江苏网讯 11月9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无锡召开全省法院推广“物联网+执行”促进善意文明执行现场会,提出要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扩大财产查控、监管的手段和方式,促进查封标的物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减少因强制执行给被执行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善意文明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
被查封已久的宝马车内长了蘑菇,近百万的悍马车因查封保管不善变“空壳”,拍卖价仅为1000多元……近几年,财产因查封被“查死”的案例不时发生 。如何在加强对相关财产监管的同时不影响财产价值利用,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链条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点 。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要求避免因查封影响财产效用的发挥,能“活封”的不“死封” 。省高院也于今年11月5日下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不影响债权实现或者不构成财产价值严重贬损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其效用或保值增值功能,提高债务人生存及履行债务能力 。比如,查封的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能够创造价值或具有使用价值的,可以允许债务人继续生产经营 。
如何对“活封”财产进行有效监管?今年9月,无锡中院上线财产动态查封监管平台,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通过轮廓体积感知、重量位置感知、状态感知、异常行为感知等技术,实时采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客观信息,通过终端协同及边缘计算,建模还原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真实状况,对生产经营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数量等进行动态监管,从而实现财产全流程、全时段、全方位的感知和预警 。
【查封|“物联网+执行”在江苏法院推广 让善意文明执行真正落到实处】“过去半成品被查封了,就只能堆在那儿,现在企业可以继续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对查封标的物保值增值,让申请执行人和企业的权益都得到最大化保障 。”无锡中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主任闵仕君介绍,目前已有一家无锡企业在系统监管之内 。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失衡,企业被查封,但仍处于生产经营之中 。而通过系统,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线的情况、企业内设备的情况,甚至是人员进出车间的情况 。“比如企业进了多少原材料、生产了多少成品,又销售了多少产品,对这个过程进行动态监管,申请人也可以实时看到企业的动态 。”闵仕君说 。
财产动态查封监管平台并不是物联网在执行工作中的唯一使用方式 。今年10月,无锡启用首个物联网电子封条,封条保留了传统的封条样式,但材质采用硅胶,由3D打印而来,不易撕毁,同时防水抗晒,可以重复使用 。封条中间安装有一个感知设备,一旦有人触动封条,封条便会发出语音提示:“未经人民法院允许,不得擅自动用、毁损人民法院查封、扣押的财产 。”同时,触动封条的行为也会被感知设备上的摄像头立即拍下,传回到监管平台和执行法官的手机终端上 。通过电子封条,可以实现对被查封财产及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感知设备上的广角摄像头也保证了封条所能监控的范围 。目前,宜兴、江阴、梁溪法院已使用这种电子封条 。
省高院副院长褚红军说,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现有案例应用的范围主要表现为物联网电子封条、查封财产监管系统等,对被执行人企业继续生产经营、维护经济链条稳定的效果已经初显 。作为新生事物,物联网技术在为法院所用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前划清运用的边界,明确各类主体特别是物联网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使物联网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具有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
《关于运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善意文明执行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已经印发,将在修改完善后下发全省法院施行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