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吐蕃族与吐蕃王朝1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吐蕃族与吐蕃王朝1
吐蕃族与吐蕃王朝1一、民族来源吐蕃民族的来源 , 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 , 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生出最早的人类 , 其后子孙繁衍 , 分别在今西藏各地开垦平地 , 建筑城邑 。 直到聂赤赞普 , 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从天降临 , 才有了君臣之分 。今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藏语 , 意为游戏的平地) , 传说即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场所;泽当附近的山上 , 还有“猴子洞”的古迹 。 这种“猕猴变人”的传说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性 , 也是古代藏族对本民族来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 , 认为“吐蕃本西羌属 , 盖百有五十种 , 散处河、湟、江、岷间” 。 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 , 早在公元1~2世纪时 , 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 , 其地距中原绝远 , 互无往还 。《新唐书》根据“蕃发声近”的理由 , 认为吐蕃即发羌的后裔 。 另一说 , 吐蕃是鲜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 。 秃发利鹿孤有二子 , 一名樊尼 , 一名傉檀 。 傉檀为西秦乞伏炽磐所灭;樊尼率残部臣服于北凉沮渠蒙逊 。 北凉亡 , 樊尼率所部过积石山 , 西越黄河 , 成为诸羌部的首领 。二、吐蕃王朝1、建国阶段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 。 战国以后 , 有些羌族部落 , 如发羌、迷唐等部 , 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 。 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 , 繁衍发展 , 形成了吐蕃族 。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 , 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 。 “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 , 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 。 从弃聂弃开始 , 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 , 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 , 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公元6世纪时 , 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 , 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 。 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 , 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 。 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 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 。 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 , 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 , 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 , 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 , 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 , 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 。 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松赞干布即赞普(藏语 , 意为有权势的君主 , 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位后 , 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乱 , 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 , 原来叛离的属民 , 又都重新归入他的统辖之下 。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 , 松赞干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邻近诸部往来不断增多的形势下 , 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 此时 , 吐蕃社会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 , 度量衡也适应生产的发展而趋于统一 , 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 。 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 , 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 , 规定统一的度量衡 , 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 , 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2、友好往来641年(贞观十五年) , 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10年(景龙四年) , 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 吐蕃还通过互市 , 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 , 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 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 , 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 ”文成公主 , 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 ”“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 , 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 ”金城公主 , 唐朝宗室女 , 雍王李守礼的女儿 。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 都是唐朝处于优势时 , 和亲吐蕃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 , 松赞干布退兵谢罪 , 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 ,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 , 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 , 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 ,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 。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 , 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 , 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 ,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 , 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 , 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 。 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 , 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 。 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 当时 ,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 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 。 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 。 729年(开元十七年) , 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 又蒙降金城公主 , 遂和同为一家 , 天下百姓 , 普皆安乐 。 ”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 。3、鼎盛阶段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 , 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 , 使得西部防务空虚 , 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 , 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 。 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 , 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 , 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 , 北到宁夏贺兰山 , 南面以南诏为属国 , 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 , 数十年后吐蕃失去北庭、安西 。 据藏文史籍记载 , 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4、国力削弱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 , 唐朝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 。 进入9世纪以后 , 吐蕃开始由盛转衰 , 不能再向外扩张 。 821年(长庆元年) , 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 , 缔结友好盟约 。 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 , 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 。 823年 , 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 , 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 , 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 , 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 王室内部互相争夺 , 使吐蕃陷于分裂 。 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 , 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 848年(大中二年) , 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 , 唐人群起响应 , 很快占领了沙州 。 接着 , 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 。 851年(大中五年) , 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 , 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 , 以张议潮为节度使 , 河西、陇右地区归附于唐朝 。5、崩溃瓦解达玛死后 , 由于他的两个儿子 , 即大王妃抱养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欧松之间的争立 , 大臣们分成两派 , 从此吐蕃王室分成两支 , 连年混战 。 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 , 彼此争立 , 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 。 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 , 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 , 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随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溃了 。 其中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1)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 , 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 , 自号“浑末”军 , 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 , 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民族 。 这支起义队伍大致往两个方向发展:①向南进驻大渡河流域 。 (首领鲁耨月)②向西北移居河西 , 主要是凉州一带(今武威)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 ,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 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 , 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 , 后来发展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河西节度使、六谷部、唃厮啰 , 也称东凉) 。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 , 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 , 尔后 , 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 , 时达二十余年 。 公元866年 , 论恐热被拓跋怀光杀死 , 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 。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 唐朝将其安置在吐蕃东部附近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 。 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 , 吐蕃王国灭亡 。①公元869年 , 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 , 席卷拉萨一带 , 取得巨大胜利 。②随后卫如的韦·洛波洛琼趁乱揭杆而起 。 (没卢氏与贝氏混战)③约如(今山南、工布一带)的大奴隶主尚·解赛耐赞强派奴隶百姓在山顶修筑水渠 , 工程浩大而艰巨 , 奴隶不堪其苦役折磨与残暴压迫 , 提出:“砍出头不如砍人头容易!”的起义口号 , 以钦普和工布地区的六人为领袖 , 发动了暴动 , 给了奴隶主以沉重打击 。④公元877年 , 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 , 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 , 取出的殉葬财物 , 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 。 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 , 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 , 沉重地打击了吐蕃奴隶制社会 。 起义军杀死了欧松的儿子贝科尔赞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 , 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 , 其中出现了四个王系:拉萨王系—朗达玛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 , 称为拉萨王系 。 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 。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 , 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 , 布让、象雄——古格王室 , 总称为“上部三衮” 。 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 。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 , 称亚泽王系 。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三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 , 称为“下部三德” 。 斡德的第三个儿子赤穹 , 据雅隆秦昂达则城 , 形成雅隆觉阿王系 , 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 , 成为宗喀王(唃厮啰)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