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哈士奇|李玉莹:论家事领域居住权的构建与衔接
原创 李玉莹 上海市法学会 收录于话题#法学79#核心期刊79#原创首发79#上海法学研究48
李玉莹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 。
内容摘要
从赋予居住权栖身利益的性质出发 , 结合我国现行家事领域对栖身题目的划定 , 并综合专家观点及域外立法经验 , 从家事法的角度探讨居住权在解决离婚居住权纠纷、事实婚姻配偶权益和遗嘱继承自由等方面可能施展的作用 , 熟悉民法典进行居住权划定的积极作用 , 提出在家事领域设立居住权的设想及与物权编的衔接 , 并在其类型增加、合用主体范围、公示要求及划分尺度等方面提出详细建议 。
关键词:居住权 家事法 民法典 栖身利益
某老华侨膝下有两子女 , 儿子不孝 , 女儿尽孝 , 其在广州有一幢别墅 , 那时别墅少见而且价格昂贵 。 在临终立遗嘱时华侨犯了难 , 假如把别墅留给女儿 , 有悖于祖上不将财产留于外姓的规矩 , 因此最后在遗嘱中写到:死后把别墅的所有权给儿子 , 但是给予女儿永久的居住权 。 此案一出 , 讨论不断 。
“居住权”这一话题本就颇有争议 , 物权编(草案)首次突破性的对居住权进行了划定 , 在最新通过的民法典中对此予以了保存 , 对于物权领域、家事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一、居住权之解读与定位
(一)居住权之初解读
居住权一词最早起源于罗马法 , 属于人役权的一种 , 指在一所屋子中栖身和出租它的权利 。 在罗马早期人们曾就它是一种使用权仍是用益物权进行过讨论 , 优士丁尼效仿马尔切勒赋予居住权特殊含义 , 即承认居住权的享有人有权出租屋子 , 但无权让人免费享用它 。 依照立法者设立的初衷和支持该观点学者的意见 , 居住权合用的对象有父母、离婚后尚未有固定住所的前妻或前夫 , 以及保姆等弱势群体 。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居住权的设立在处理家事纠纷中具有积极意义 , 体现了对家事中处于经济弱势一方栖身利益的保障 。
(二)居住权的定性讨论
1.居住权与使用权、用益权的关系
判定一项利益或者一项权利在相关领域能否合用 , 首先需要对其性质进行明确的界定 。 因此分析居住权的性质需要从其发源罗马法入手 。
居住权最开始属于人役权的一种 , 罗马时期的人役权分为使用权(Usus)、用益权(Usus fructus)、居住权(Habitatio) 。 所谓使用权是指需役人(特定的人)在个人及其家庭需要的范围内 , 对他人之物按其性质加以使用的权利 , 权利范围包括土地、房屋等 , 会因未行使或人格减等而终止;用益权是在保持物的本质情况下对他人之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 其权利范围和权利终止原因与使用权相同;而居住权是因房屋设立而产生 , 并且不因未行使或人格减等而终止 。
以上三种权利固然存在不同 ,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孤立绝对的 。 居住权属于使用权的一种 , 故也称其为小使用权;使用权又是用益权的一种;而这三种权利又都隶属于人役权 。 我们始终承认居住权属于人役权的一种 , 但由于我国没有相关上位概念的定义 , 所以不做太多讨论 。
2.我国学界对于居住权的定性
居住权在我国学界引起广泛讨论 , 在支持居住权的学者中 , 多以用益物权对其进行定性 , 但也有少数不同看法 , 如崔建远教授建议增设居住权 , 并提出进行社会性居住权与投资性居住权的区分;陈华彬教授则倾向于把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人役权等 。
笔者将居住权作为一种栖身利益进行讨论 , 即栖身权利人依法定或意定对设定居住权的房屋享有栖身利益 。 这种栖身利益是一种财产利益 , 在家事领域这种财产利益与一定的人身关系有关 。 把居住权定性为一种栖身利益可以将权利人的权利限定于字面含义 , 有效地防止权利人滥用居住权 。 我们不可否认居住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 但笔者倾向选用一种不易产生歧义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定性以便后续分析 。分页标题
(三)中国现行家事法对栖身题目的划定及作用
栖身题目始终影响着人民生活 , 大到社会的不乱 , 小到家庭的辑睦 , 在家事领域更为凸起 。 基于以上原因 , 众多国家法律都对栖身题目进行了划定 , 我国也不例外 , 现行家事法中也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 试图解决栖身题目 。
1.居住权与栖身的区分
在对我国家事法中关于栖身题目的详细解决措施进行展开讨论之前 , 首先需要对居住权和栖身的定义进行区分 。 居住权作为一种栖身利益 , 在性质和程度上更偏向于财产利益 , 但在家事领域 , 其还具有一定的特殊人身利益 , 它是一个法律概念 , 受法律的约束和调整;而栖身偏向于事实概念 , 指的是在房屋内安顿、生活的事实 。 二者固然只有一字之差 , 但是所表现得内涵完全不同 。 在通读我国家事法以及相关著作后 , 作者对栖身与栖身利益有了一个较为深入地理解 , 从而对中国现行家事法关于栖身题目的详细解决措施展开以下讨论 。
2.现行家事领域对栖身题目的划定
(1)离婚经济匡助轨制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90条的划定 , 离婚时 , 如一方生活难题 , 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与适当匡助 。 相较之婚姻法划定:“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匡助 。 ”民法典删除了涉及房屋权利的划定 , 而是同一概括有负担能力的给予适当匡助 。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的划定 , “生活难题”的尺度是指依赖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 如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 , 属于“生活难题” 。 离婚时 , 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匡助 , 涉及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 可见家事法的中已经存在居住权的“雏形” , 这一轨制对离婚时处于弱势的一方提供了保障 。 但在司法实务中 , 往往认定为债权性权利 , 无法对抗第三人 , 存在一定缺陷 。
(2)父母为子女出资或赠与房屋的归属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中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置房屋进行了婚前和婚后的区分 , 以为婚前父母出资的除有特别指明外 , 属于对于子女个人的赠与 , 而婚后父母出资除有特别指明外 , 属于对夫妻双方共同的赠与 。 在原《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中将上述两种区分打破 , 按照产权登记以及出资方的不同进行区分: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且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产 , 除有特别指明外应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 , 登记在一方名下的 , 除有特别指明外按夫妻双方按份共有论 。
(3)共同遗嘱
共同遗嘱又称合立遗嘱 , 主要是夫妻双方针对夫妻共同财产所设立的 。 共同遗嘱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避免配偶双方死亡后在夫妻共同财产继承上产生纠纷 。 实务中往往是设立医嘱的双方中一方死亡 , 生存另一方与子女之间发生纠纷 。 在配偶一方死亡后 , 子女之间往往会因继续上演“争夺大战” , 而共同遗嘱设立另一方则是被争夺的对象 。
共同遗嘱在学界引发了强烈热闹讨论 , 关于共同遗嘱的意思表示毕竟是双方共同形成的一个意思表示 , 仍是两个意思表示的共同体 , 目前尚未有定论 。 实务中其效力很难得到公证部分的支持 , 造成此现象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 , 共同遗嘱中一般不会写明该遗嘱的生效期 , 遗嘱虽属死因行为 , 但是共同遗嘱中存在是一方死亡即生效仍是双方均死亡时生效的题目 , 在当事人没有商定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判定 。
二是 , 假如生存一方设立新的遗嘱将共同遗嘱撤销 , 那么该撤销行为是否有效 , 也是共同遗嘱将要面临的题目 。 笔者以为共同遗嘱在性质上是夫妻双方对共居共财进行商定 , 类似于合伙协议 , 因一方的意思变更是否会影响原协议的效力是值得商榷的 。
由此可见 , 无论在学界仍是实务界 , 共同遗嘱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 固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存一方对原房屋的权利 , 但因其存在意思表示难以认定、生效时间不明确等题目 , 对于生存一方栖身权利的保障力度值得商榷 。分页标题
(四)居住权的争议
居住权一直颇受争议 。 民法典物权编第十四章第366条至第371条划定意定居住权 , 即双方订立合同设立、消灭居住权等 , 同时划定了在家事领域可参照本章划定用遗嘱方式来设立居住权 。
1.学界对于居住权划定的争议
学术界对于居住权各有主张:有学者以为 , 居住权同时具有“房屋所有权”的稳定性和“租赁权”的灵活性 ,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现有的二元立法模式的关闭和僵化 。 居住权对于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 , 以及在家事领域的继续和赡养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 其中对于生存配偶对婚姻住房的居住权 , 王利明、陈苇等学者在民法典编辑的专家建议稿中进行了详细划定 。 两稿在合用前提上分别采取了交纳房钱和先取权进行衡量 , 但是其对于居住权在家事领域的作用是予以肯定和支持的 。
也有学者以为 , 居住权属于舶来品 , 其最初来源于罗马法 , 与使用权、对奴隶和牲口的劳作权等并属于人役权 。 我国在立法中并没有划定人役权 , 缺少居住权的基础 , 故而居住权在我国没有现实意义 。 居住权固然对弱势群体确有一定的保障意义 , 但无论是在离婚后权利的保障、父母子女赡养题目以及保姆终老题目等均为少数现象 , 为了解决少数人的题目而创设一种新的物权 , 不合乎逻辑 , 也不合乎情理 。
2.实务中居住权案件的现状
实务中涉及居住权的案件并不少见 ,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以“居住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 检索出来的案件达3万余件 。 笔者以2014—2018年5年间的居住权纠纷为例 , 对家事法领域(区分婚姻家庭纠纷与继续纠纷)的居住权纠纷数目进行统计 , 如图1所示:
本文插图
通过对判决进行收拾整顿分析发现 , 各地法院家事领域的相关案件中居住权哀求均被予以驳回 。 法院对此的裁判意见为:起诉居住权于法无据 , 故对要求居住权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 由此可见 , 在实务中家事领域的居住权因没有明确法律划定 , 而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
“所有的民法典之‘变’ , 在一定意义上 , 都源自事实判定之‘变’ 。 ”居住权对于解决家事领域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学界中对于居住权的争论尚无定论 , 实务中又采取完全否决的立场 , 凸显了在家事领域探讨居住权题目的急迫性 。
二、域外立法例的评析及其参考价值
(一)域外立法例:关于居住权的划定
1.罗马法——居住权的发源
罗马法中居住权最早起源于人役权 。 人役权设立的目的是特定阶层人的生存 。 居住权设立最开始的意义体现在罗马法的继续轨制中 , 为解决没有继承权但是又与被继承人有特殊身份关系的人的基本住所 , 罗马法律便有了相关划定“无夫权婚姻和奴隶的解放日多 , 每遇家长亡故 , 那些没有继承权又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生活就成了题目 。 因此 , 丈夫和家主就把一部分家产的使用权、收益权等遗赠给妻或被解放的奴隶 , 使他们生有所靠 , 老有所养” 。 这一轨制对于被解放的奴隶也有了一定保障 , 因此泛起“奴隶被解放之后还常常与恩主同住”的情形 。 罗马法还划定居住权不可转让、不可继续 , 但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出租 。 居住权的设立使得房屋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泛起了分离 , 但本质上所有权人始终对该房屋享有绝对权力 。 后代对于居住权的划定始终是以罗马法为底本的 。
2.大陆法系国家对居住权划定
大陆法系国家对于居住权的划定 , 以德国为代表 , 法国立法中也有部门体现 。 德国立法上划定了两种居住权 , 一是德国民法典第1093条中的传统居住权 , 另一种是1951年制定的住宅所有权与长期居住权法 , 确认了承租人的长期居住权 。 第一种属于限制的人役权 , 不得继续和转让;后者是为了弥补前者的不足而设立 , 房屋是可以继续和转让等 。 而在德国家事法中 , 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婚姻住所权 , 以及依据德国民法典第1093条 , 配偶另一方享有居住权;至于离婚后的婚姻住所题目 , 根据财产分割和房屋租赁情况等依物权法相关规则处理 。分页标题
居住权在德国民法中最明显的体现是在遗嘱继承轨制中 。 如在德国的遗嘱继承中 , 存在先位继续和后位继续轨制 , 即被继承人先指定某人为继承人 , 同时商定因某种前提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必需将所继续的财产转移给另一继承人的特殊继续轨制 。 其中先被指定的继承人为先位继承人(Vorerbe) , 后被指定的从先位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利益的人被成为后位继承人(Nacherbe) 。 依据德国继承法 , 假如居住权的设立以一定前提或期限达成为终止 , 在继续方面以先后继承人的区别在于赋予了先继承人一定的居住权 , 同时为保障后位继承人的权利不外分受到侵害而设定一定前提使其享有所有权 , 体现了居住权的立法原意 , 这一轨制在继承法中值得鉴戒 。 法国民法典中第633条中提到“居住权 , 仅以权利人与其家庭栖身所需为限”同时也划定了居住权不得让与 , 不得出租 。
3.居住权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划定
居住权在英美法系中也有不同的体现 。 英美法系国家存在终生地产权(Life estate) , 该权利是指权利人在生存期间对地产有所有权 , 但是死后不能作为其财产由其继承人继续 。 其中终生所有权存在不同的类型:首先以受让人的寿命来确定终生地产权 , 即以受让人的寿命为限 , 在其生存期间享有权利 , 死后权利即告终止;其次以受让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寿命来确定终生所有权 , 该类型类似于美国财产所有权中绝对所有权(Fee simple)所划定的以受让人及其继承人的寿命来进行确定 , 或者出让人商定受让人享有“终生所有权” , 但附以“不得再嫁”“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等使用前提为限制 。 在英美法系中 , 居住权与财产所有权密不可分 , 夸大了居住权用益物权的价值 。
(二)域外立法例的启发与鉴戒
域外立法例关于居住权的设计以罗马法为发源 , 德国在继承法上划定先位和后位继承人轨制 , 巧妙地化解了继承人之间的矛盾 , 同时将房屋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 真正体现了被继承人的意志;英美法系划定的终生地产权对受让人与继承人之间的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 , 在保障双方当事人权利的条件下 , 最大可能的实现利益的均衡 。
结合域外立法例 , 各国在继续编设立居住权以此保障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 通过设立一种使用居住权来实现房屋居住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 既可以实现保障弱势群体 , 使其“居有其所” , 又可以化解与缓和其他继承人之间的关系 , 符合被继承人真正的意志;通过对生存配偶、法定继承之外的人、离婚配偶权益的保障 , 赋予他们先取权或终生使用权 , 对解决我国离婚救济轨制的不足以及继续案件中遗嘱自由与法律划定之间的冲突均具有重大意义 。
本文插图
三、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划定的可行性
(一)婚姻领域衔接居住权划定的可行性
在婚姻领域衔接居住权 , 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离婚纠纷中 。 当事人双方在离婚时 , 涉及房屋争端的屡见不鲜 。 假如设立一个权利、一个轨制可以使复杂题目简单化 , 不失为一种良策 。
首先 , 离婚后造成夫妻一方生活难题时 , 法律虽划定了离婚经济匡助轨制 , 但在详细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难题 。 在家事法领域衔接物权编划定居住权 , 有利于将离婚经济匡助轨制 , 尤其是对于没有房屋一方匡助在实务中实现 。 在双方合意下赋予被匡助一方房屋居住权 , 但不影响房屋所有权人的所有权 , 待前提终止后 , 居住权消灭 。
其次 , 对于房改前提下的离婚也有一定的意义 。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城镇住房改革 , 符合承住独用成套公有住房以及分配住房条件的职工可以享受房改住房 。 在婚姻法领域 , 若双方均属于符合分配住房条件的职工 , 一方抛却了自己的职工住房资格 , 跟随另一方享受房改政策获得了房屋的 , 在离婚后房改房只能由有职工资格的一方享有 , 那么因结婚抛却了职工分房 , 离婚后既无职工房又无资格继承住现有房屋的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将无法得到保障 。 给无房一方在房屋上设立居住权可以暂时缓解其在离婚后无房可住的尴尬境地 。分页标题
(二)继续领域衔接居住权的可行性
有学者以为 , 居住权立足于继续编的轨制立异始具有立法价值和现实意义 。 继承法有助于实现法律对于人的最终关怀 , 着重体现在对被继承人意愿的尊重 。 正如罗马法一开始设立居住权的初衷一样 , 居住权的设立可以为那些没有继承权但是又与被继承人有特殊身份关系的人解决没有基本住所的题目 , 体现了居住权在继续编设立的重要意义 。 关于居住权在继续编的作用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民法典继续编将父母作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是一大亮点 。 近年来 , 很多学者对父母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持有异议 , 他们以为 , 基于人道本源的个人意志 , 一生积累之财富意愿留给出于己身的晚辈直系血亲 , 而父母作为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 , 将意味着被继承人的遗产借由父母转归旁系血亲继续 , 甚至流落到血亲之外 。 “遗产下流”无疑最有助于实现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 , 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可能会导致“遗产分流” 。 给予父母居住权 , 可以在被继承人的房屋被其晚辈直系血亲继续时 , 使其没有房屋栖身的父母享有在房屋栖身的权利 。
同时 , 若夫妻一方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后老无所居 , 而自家子女先逝 , 生存配偶对于其不存在赡养义务 , 生存配偶也不属于法律划定的继承人 。 此时 , 用法律划定的赡养义务无法约束子女配偶 , 出资又被认定为是对夫妻双方共同的赠与 , 居住权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为先逝配偶父母在房屋上设立居住权可以有效解决其老无所居的困境 。
其次 , 对于事实婚姻配偶的权益的保护 。 继续是以正当的法律关系为条件的 , 目前事实婚姻的认定在我国颇有争议 , 在继续题目上 , 事实婚姻配偶并不能依法继续被继承人的财产 。 不得不承认的是事实婚姻在我国并非少数 , 固然可以不承认其合法性 , 但是对于事实配偶之间的感情以及一方配偶留下的真实遗嘱又不得不加以考量 , 居住权的设立可以缓解这一紧张关系 。 事实婚姻配偶并不对被继承人的房屋享有所有权 , 但假如事实婚姻的配偶无居所的 , 对其共同栖身的房屋可以享有暂时的居住权 。 这在法律与人情之间找到了一个连接点 , 体现了人文关怀 , 可以使这个题目得到更好的处理 。
最后 , “黄昏恋”生存配偶的栖身题目 。 跟着时代和思想观念的发展 , 老年人在配偶死亡后再婚已是常事 , 但是由此也常引发子女与再婚配偶之间的纠纷 。 老年人再婚 , 会商定分别财产制 , 即使没有商定在实务中也是各自治理各自的财产 。 若再婚配偶一方死亡 , 另一方对于其共同栖身的房屋往往没有继承权 , 此时设立居住权对于保障老年生存配偶一方的权利也尤为重要 。 设立居住权或先取权 , 可以有力地保障生存配偶的居住权甚至是生存权 。
(三)关注雇工权益(保姆等)保障的可行性
居住权的设想与争论是围绕着保姆居住权的题目展开 。 目前中国家庭雇佣保姆已经很常见 , 有些保姆在一家从始而终不娶不嫁 , 若保姆终生服务于一家 , 以主家为生 , 为主家而亡 , 那么保姆的权益的确应当得到人们的正视 。 为保姆在主家房屋设立居住权 , 使其在一辈子所服务的家中有所依、有所居 , 更能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
四、完善民法典居住权设计及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的构想与建议
(一)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存在的题目
固然设立居住权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 但是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存在许多题目也是不可回避的 。
首先 , 离婚后 , 因一方暂时没有房屋 , 在另一方房屋上为其设立居住权 , 在离婚后双方栖身于统一屋檐下本就尴尬 , 假如对方滥用居住权 , 在自己栖身范围内带着朋友进行彻夜狂欢等行为 , 会扰乱另一方的正常生活或影响邻里安宁 , 类似行为终极迫使原本房屋所有人抛却房屋所有权的事也是比比皆是 , 背离了设立居住权的初衷 。分页标题
其次 , 在继续领域 , 对无继承权的人设立居住权 , 本是对被继承人生前意愿的尊重 , 但享有居住权一方“铺张”居住权 , 恶意侵犯或干涉干与继续的现象频发 。 居住权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弱者一方的权利 , 但是假如沦为了侵犯别人权利的有力“武器” , 那显然偏离了居住权的设立意图 。
最后 , 假如可以在现有的轨制框架内解决将上述题目 , 如支付一定用度 , 用租房取代设立居住权 , 依据子女的赡养义务解决白叟‘老无所居’的困境等等 ,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 , 另行设立居住权的合理性也确实存疑 。
但是我们必需清晰地熟悉到 , 上文提到的居住权所存在的题目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 。 用房钱代替居住权 , 房钱的给予、数额、年限以及滥用房钱等同样涉及诸多题目 。 一项权利、一个轨制、一项利益因其必要性而设立 , 在实践中逐步与国情相融合相打磨 , 终极成为一种成熟的权利 , 施展出其应有的效应 。 因此 , 居住权的设立利大于弊 , 是必不可少的 。
(二)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的构想与建议
1.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的法理依据
(1)居住权在民法典中的划定
目前就民法典各分编来看 , 居住权仅仅在物权编进行了划定 , 在家事法领域并未提及 。 在物权编突破设立居住权 , 可以体现立法者一定的立法意图 , 说明居住权轨制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普适性 , 居住权以其特有的价值在解决实务纠纷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 “轨制立异需要积累 , 法治建设也不可能一挥而就” , 但遗憾的是在家事法领域中并未找到相应的居住权的设计 。 而居住权的价值理念恰恰应反映在家事领域 , 尤其是继续方面 。
(2)家事领域与物权编居住权的关系
在家事领域居住权具有凸起意义 , 关于家事领域居住权与物权编中居住权的关系 , 通说以为居住权的性质为用益物权 , 我国民法典将居住权划定在物权编 。 但就其内容来说仅仅是一般性的划定 , 因此在家事领域 , 应当对居住权进行衔接、完善 , 并根据家事领域的特点作出特殊划定 。 马新彦教授指出尤其是在继续领域 , 应当对父母的法定居住权进行划定 , 在遗产的酌情分配时对居住权人、居住权要件等题目进行划定 , 同时应当完善在遗嘱中划定居住权的内容 。 物权编与家事领域的公道衔接是完善居住权 , 解决栖身题目的必然途径 。
(3)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的法理依据
家事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 1949年之后的第一部立法就是家事领域的基本法—婚姻法 , 家事法对于社会不乱、家庭和谐的作用是不问可知的 。 婚姻家庭编对协调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关系 , 稳固社会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 继续编对保障财产权利人的利益以及继承人的权益也施展着重要作用 。 因此居住权在家事领域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
如果说在物权编设立居住权是为居住权轨制的落实找到一个理论依据与载体 , 那么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则是对居住权作用的详细落实与最大体现 。 在家事领域的继续编中设立与物权编相呼应的居住权 , 可以更好地实现继续编与物权编的衔接与协调 , 从而更有利于民法典的体系完整以及体现对于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人文关怀 。
2.在家事领域居住权的构想与建议
在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具有积极意义 , 在婚姻与继续领域通过对于居住权不同的设计从而使居住权在家事领域施展最大效用 。
(1)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的方式
区分意定与法定两种设立方式 。 意定居住权以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 , 书面订立居住权合同 , 同时在家事领域 , 法定居住权也值得考虑 。 判决离婚或者协议离婚过程 , 给予处于弱势的一方当事人以居住权可以有效地保障其生活不乱 , 妥善解决因离婚而引发的“房闹”题目 。 值得一提的是 , 有必要把“保存居住权的所有权移转”作为一种典型的设立方式予以划定 , 其特殊之处在于一方在移转所有权(无论有偿还是无偿)的同时 , 能够为自己设立居住权 , 通过一个处分行为产生了两个权利 , 其中居住权是原始取得 , 所有权是继受取得 。 这使得婚嫁过程中的赠与行为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用房养老题目都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分页标题
(2)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需要划定的内容
家事领域衔接居住权内容侧重于所有权的绝对保护 , 以及对于栖身权利人权利的承认 。 物权编在内容上把栖身前提和要求作为居住权合同的基本条款 , 在此基础上应严格划分所有权以及居住权的界限 , 尤其在家事领域 , 当事人之间的商定可能泛起内心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 在家事领域详细设定内容区分所有与栖身 , 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代替支属之间无法表达的隐晦意思表示 ,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
(3)设立居住权应当公示应
在住宅治理等相关部分进行存案登记 。 在设立居住权的房屋上进行权利公示 , 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的去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 更有助于形成一种法律督促 , 督促栖身权利人与居住权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 有效防止栖身权利的滥用 。
(4)在家事领域划定居住权消灭的事由
居住权的消灭以居住权人死亡为前提 , 另有商定则从其商定 , 但是这样的划定是不全面的 。 在家事领域 , 居住权的消灭可能涉及子女成年、离婚后对房屋有需求的一方再婚 , 父母有能力租房等一系列原因 。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居住权消灭事由 , 详细题目具体分析才更有利于施展居住权在其领域的作用与价值 。
结语
在家事领域衔接划定居住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居住权的设立无论是对于离婚当事人住房保障、保姆权益保障 , 仍是在继续编对于非继承人等权利的保护都施展了重要作用 , 并且充分体现了立法的价值取向 。 物权编的居住权虽只是扼要划定了条框性的居住权 , 但若能与家事领域进行紧密结合 , 实现一般与特殊的协调衔接 , 将更好地在家事领域中实现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 。
上海市法学会欢迎您的投稿
fxhgzh@vip.163.com
相关链接
来源:《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9卷(民法典婚姻家庭权益保护文集) 。 转引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夺命哈士奇|李玉莹:论家事领域居住权的构建与衔接】_本文原题:《李玉莹:论家事领域居住权的构建与衔接》
- 鲁迅|鲁迅与许广平:甘苦两心知;曹禺与李玉茹:老年结合恩爱模范
- 夺命哈士奇|情报站|萌到犯规!济南佛慧山上壹粉邂逅激萌小松鼠
- 夺命哈士奇|中国西华第四届胡辣汤大赛剑拔弩张 11月16日48家熬汤人同台“斗”汤
- 夺命哈士奇|珠峰“睡美人”: 生前请求别丢下她, 如今冰封22年景闻名登山路标
- 夺命哈士奇|四川有座锦绣的城市, 名字非常响亮, 却很少有人踏足游玩
- 夺命哈士奇|山西晋中-平遥古城
- 夺命哈士奇|哈尔滨往昔繁华热闹的街道, 如今冷冷清清, 今昔强烈反差令人惋惜
- 夺命哈士奇|在这份“游学指南手册”里,“焦作元素”为何能闪耀其中?!
- 夺命哈士奇|领略海南山海之美 2020BMW越山向海人车接力海南年终巅峰赛12月开启
- 边疆时空|【边疆时空】倾听边疆 | 李玉刚唱响“昭君出塞”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