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北京联盟了解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向西驱车半小时 , 就到了梅里斯区哈拉新村 。 四弦琴造型的村口大门、广场上英雄莫日根的雕像、街道上鱼叉状的路灯、院落里别具一格的民居……一进村 , 浓郁的达斡尔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
哈拉 , 达斡尔语意为“冰道” 。 哈拉村是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村落 , 村民70%为达斡尔族 。
“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今天的哈拉新村 。 ”说这话的是村民康索庆 。 1998年嫩江流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 哈拉村被洪水冲毁 , 受灾严重 , 村民们无家可归 。 康索庆的房子被大水冲塌 , 临时住在当地的小学校 。 “当时很绝望 , 想着以后该怎么生活 。 没想到 , 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 , 给盖了新房 , 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 ”
1999年 , 全国政协筹集捐款3000多万元 , 哈拉村得以重建 。 重建后 , 村民的生活环境虽然得到了极大改善 , 但由于受灾严重、地少人多、达斡尔族语言沟通障碍、收入渠道单一等原因 , 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 2013年哈拉新村被确认为贫困村 。
党的十八大以后 ,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 哈拉新村迎来了转机 。 “依托哈拉新村的民族特色和生态资源 , 我们将其列为全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 , 累计投入两亿元相继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民宿、栈道等基础设施 , 每年举办达斡尔族盛大的民间节日‘库木勒’节 , 有效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书记吴昊介绍 。
72岁的村民康淑珍身体很硬朗 , 性格外向 , 和老伴两人经营一家民宿 , 一年收入两万多元 。 “年轻的时候就爱看电影 , 但家里穷 , 买不起票 。 现在村里有电影院 , 家里有电视 , 还有手机 , 想看啥都方便 。 ”坐在热炕头上 , 康奶奶热情地和采访人员拉起了家常 。
晚上8点 , 在村部办公室 , 村党支部书记多雪英准时进入“哈拉新村特色村寨”直播间开始直播 , 和上个月刚开通时的手忙脚乱相比 , 现在熟练了许多 。 “哈拉新村是首批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 全国100个重点民俗文化村之一 , 五星级新农村 , 有‘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的美誉 。 村里正在建游客接待中心二期 , 明年开春欢迎你们来 。 ”两首达斡尔民歌唱罢 , 看到网友们兴趣浓厚 , 她开始介绍达斡尔民族历史及文化特色 , 热情邀请网友到村里体验 。
2019年 , 哈拉新村接待游客量达57万人次 , 旅游收入7500余万元 。 村民人均收入1.1万元 , 其中旅游增收6600元 。
【达斡尔族|挖掘传统文化 达斡尔村落获新生】民俗旅游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也使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焕发新生 。 梅里斯区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哈拉新村开展达斡尔民族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工作 , 乌钦、哈库麦勒、扎恩达勒、萨满调、口弦琴、哈尼卡、达绣、蔓子炕、鱼罩、库木勒、曲棍球、嘎拉哈、围鹿棋、摔马跤等有代表性的达斡尔符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
走进哈拉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 , 入门后是一处微缩的达斡尔人生活场景 , 表现达斡尔族是农牧渔猎多种经营的民族 。 展馆里 , 负责人吴明晨给参观者介绍馆藏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出土文物、民间用品、饮食文化和民族风俗 。 “‘木库莲’是达斡尔古老的口簧乐器 , 多用于青年男女表达爱意或祭祀活动 。 ”介绍完 , 他现场给大家演奏起来 , 曲调婉转悠长 。 “以往到哈拉新村旅游看的都是自然风光 , 但近几年我们特别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 希望来到村里的外地人能更多了解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 。 ”最近几天 , 他接待很多大中小学的师生到此研学 。
在展馆一楼的非遗体验区 , 达斡尔族刺绣省级传承人谢丹妹正在领着绣娘做绣品 。 受家里老人影响 , 谢丹妹十几岁开始学习达绣 , 开始只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 绣品受到游客青睐 , 很多村民找她学习 。 为此她注册了公司 , 培训收徒 , 发展达斡尔族刺绣旅游产品 。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 随着老人的故去 , 很多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 达斡尔刺绣针法粗犷 , 颜色艳丽 , 民族文化符号鲜明 , 看到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找我学习 , 心里特别开心 。 ”
柳蒿芽对于达斡尔族来说意义非凡 , 被称为“救命菜” 。 它伴随着这个勇敢顽强的民族 , 战胜灾害、饥荒、战乱……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 。 2018年 , 90后青年康健返乡创业 , 在哈拉新村景区内创建了契丹壶柳蒿芽茶厂 , 用达斡尔族特色柳蒿芽加工制成“契丹古茶” 。 “达斡尔族是契丹的后裔 , 是先人发现食用了柳蒿芽 , 造福了后代 , 故起名为契丹古茶 。 达斡尔族孩子是闻着柳蒿清香长大的 , 希望通过自己的品牌推广将民族特有的文化发扬光大 。 ”康健说 , 今年企业正在科研柳蒿芽的无土栽培技术 , 制作柳蒿芽速冻水饺、柳蒿芽丸子等新产品 。
“挖掘、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带动乡村振兴 。 ”对于哈拉新村未来的发展 , 多雪英充满期待 。
(本报采访人员 张士英) 【编辑:王诗尧】
稿源:(光明日报)
【】网址:/a/2020/1110/010news350079.html
标题:达斡尔族|挖掘传统文化 达斡尔村落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