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

_原题为 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
中新网金华11月9日电 一头连着产业 , 一头连着学生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 。 这可从位于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高级技工学校窥见一二 。
作为五金产业技能人才的“蓄水池” , 永康高级技工学校把专业设在产业链上 , 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 ,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完善德技并修、工学一体的育人机制 , 探索技工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 为学生成才筑基 , 为脱贫攻坚助力 , 为经济发展赋能 , 予中国职业教育以新的启示 。

永康|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
文章图片
哈尔斯工贸生产车间内 , 忙碌旋转的机械臂 。 王刚摄
“深耕细作”让职业教育“人人出彩”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出路不理想——这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 , 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 回忆起二十多年前学校招生的场景 , 校长王钟宝坦言:“那时候家长都不太愿意把孩子往职校送 。 ”
面对师资不足、信任匮乏的尴尬困境 , 职业教育该如何布局?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如何形成特色、增强竞争力?这是当时所有职业教育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
在王钟宝看来 , 职业教育的“作战能力”更多取决于学校特色、取决于专业建设、取决于内涵发展 。
为提升“作战能力” , 永康高级技工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 做“强”传统制造类专业 , 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 , 做“精”新兴产业类专业 , 让专业设置始终跟着永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现在 , 学校专业方向数量由最初10个发展到现在21个 , 已全面覆盖整个五金产业链 。
此外 , 在教学过程中 , 学校全面推行校企双元育人 , 主动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转化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 进行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 , 建立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打造永康技工品牌 , 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 每年为永康企业输送上千名高技能人才 。
疫情之下 , 工贸企业跨境电商业务需求被进一步激发 。 9月 , 由学校商高班、中澳班组成的跨境电商团队深入对接永康滑板车以及门业企业 , 仅一个月就促成了多笔订单 , 总成交额约40万元人民币 , 为永康企业参与“双循环”打开了新的思路 。

永康|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
文章图片
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上 , 参赛者在模具加工比赛中 。王刚摄
“三场共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技工院校 , 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 。 3D打印实验室、慢走丝线切割实验室、电商直播间、模具产学研中心……走在永康职技校校园 , 亮点不断跃入眼帘 。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永康高级技工学校创设“技术难题攻关场”“新品研制试验场”“技能人才训练场”三大功能场 , 全面承接和引入精密加工、技术改进、产品研发、工艺改造等项目 , 培养“四能型”(能操作、能设计、能创新、能协作)五金高素质技能人才 。 三大功能场促使师生全程参与技改项目的设计、改造、管理、验收等真实的生产环节训练中 , 打造师生基于理论、实践、管理三维能力的训练工坊 。
在为学生搭建提升平台的同时 ,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 大力培育“上得了讲台 , 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 。
教育界有句老话 , “要给学生一杯水 , 教师要有一桶水” 。 这“一桶水”从哪来?从教学实践中来 , 从实训车间摸爬滚打的岁月中来 , 从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的奖杯中来 。
【永康|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拥有百项专利的“创新达人”教师陈正敖 , 创新创业教学紧密联系当地产业 。 在陈正敖带领下 , 学校师生拥有160多项专利;早年从该校毕业又回母校任教的教师胡桂兰 , 如今作为主编出版了多本教材 , 疫情期间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入数十家企业 , 拍摄五金产品生产过程 , 制作了《走进模具》和《走进五金机电》微课 , 让学生“停课不停学” 。
在永康高级技工学校这片充满阳光雨露的土地上 , 学生们学技能、修品德 , 努力成长为“大匠心”的高能手 。 来自06数控班的吕晓强 , 进入浙江包氏铸造有限公司后利用所学技能扎根岗位 , 多次到德国、美国参加技术交流活动 , 如今已经成为该公司机加工技术经理 。
如今在永康 , “吕晓强”们正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 , 汇聚起反哺社会的蓬勃力量 。 学校也形成了“质量好、就业好、生源好”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
从职校毕业生“就业难”到用工企业“抢才难” , 从“有就业”到“高质量就业” , 该校毕业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 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

永康|技工教育之路的永康启示:办好一个专业 赋能一个行业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在永康高级技工学校举行 。 王刚摄
“双元育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当前 , 永康正从传统五金走向现代五金 。 如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 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 既是当务之急 , 也是长远之计 。
清秋时节 , 保温杯品牌企业——哈尔斯工贸正处于赶货交货的繁忙期 。 步入公司生产车间 , 一只只机械臂有步骤地旋转忙碌着 , 操控关键工位的工人反而是极“少数” 。 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 掌握新技术、懂得新工艺、熟悉新设备的工人是企业的稀缺资源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为让人才输出“无缝对接”企业需求 , 永康职技校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 , 与步阳集团、哈尔斯工贸、飞剑科技等规上企业合作 , 实施“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 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
学校负责人介绍 , 以“步阳工匠班”为例 , 该班在课程设置上搭建专业课程体系 , 形成门业技能型工匠人才培养方案 , 引入企业典型案例 , 实施生产“教学化”转换、课堂“企业化”转变、考核“多元化”评价 , 形成“工厂+”技能训练模式 , “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到步阳集团就业 , 企业也能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 可谓是一举多赢 。 ”
不求“大而全” , 但求“特而精”——这是采访人员在永康高级技工学校采访后的深刻感受 。 在王钟宝看来 , 永康五金产业基础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 。 学校的改革进步 , 不仅是自身的需求 , 更是社会对技工教育的需求 。
教育与产业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 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 , 又是实现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 永康高级技工学校以“办好一个专业 , 赋能一个行业”为愿景 , 打破了专业围着市场转的常规 , 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职业院校毕业生“低人一等”“有能力无地位”的尴尬局面 , 为推进技能社会和人才强国建设加码助力 。 (奚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