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升内容质量,让消费市场越来越“热火”

节假日一直是引领拉动消费回暖的风向标和重要支撑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重庆充分利用假日契机,及时出台消费促进政策,着力突出假日商圈消费、夜间消费、住宿餐饮消费、文旅消费等,推动了消费市场加快回暖 。日前,重庆市政协主席会议聚焦假日消费情况,和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 。
“从‘五一’开始,全市主要商圈和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零售额实现了转负为正,‘双节’期间同比增长8.3% 。”“国庆中秋期间文旅消费大幅增长,全市253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08.6万人次,同比恢复86.3% 。”市商务委、市文旅委交出各自“假日答卷” 。
当前,疫情带来的消费“寒潮”正在消退,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让“重启”后的市场越来越“热火”?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的委员们一点没闲着,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完成“委员作业” 。
“从渝中商圈假日期间整体销售来看,本地消费支撑更加明显 。”陈全委员特地对在全市商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渝中区消费情况进行调研 。他认为,要顺应消费分级升级趋势,继续优化商业供给,发掘本地消费潜力,巩固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
渝中区以“嗨GO渝中”金秋消费节为统揽大力促销,持续集聚人气助推消费升温的举措令陈全十分赞赏:“整体促消费活动统筹安排,可有效激发节日消费!”他建议,坚持发挥好重庆商业基础、文化底蕴、山水特色优势,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大力塑造全国知名的城市消费地标,加快构建体验式特色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愿意来、喜欢买” 。
对刘光宇委员来说,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过得相当“充实” 。在其间举行的“首届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暨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中,他带领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放歌艺术厅、走进基层街道,接连为山城父老乡亲献上了27场精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
刘光宇说,每场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们都久久不愿散去 。住在机场路的一位老爷爷10月3日那天一早就冒雨赶到新光天地艺术展演现场观看表演;长江师范学院的三位大学生从9月30日起便扎根在剧院艺术厅等待“歌剧院天天演”……他感慨,从本次长假期间文化消费情况看,市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是旺盛的,“我们应加强文艺创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精品,同时,建议加大对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打开剧场,让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多的公益演出!”
“文旅消费模式较单一、夜间经济发展不规范、文旅服务质量待提高……”身在大足区的陈廷剑委员经过一番走访调研,梳理出部分区县在推动文旅消费方面还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他建议,久久为功推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拉长、延伸、织密旅游产业链,结合谋划重庆市“十四五”文旅发展总体规划,在提档升级山水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致力于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推进业态融合,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把重庆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
【消费|提升内容质量,让消费市场越来越“热火”】主席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将委员们的呼声转达给了相关部门 。他建议,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着力提振消费信心,不断优化消费供给,持续强化企业服务,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立体山城”“不夜重庆”等城市名片,提升重庆假日经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