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成长工作坊|聆听世界和自己,然后参与到生命的建构中去 | Joy姐姐在冬季来临时的一封信
_本文原题:聆听世界和自己 , 然后参与到生命的建构中去 | Joy姐姐在冬季来临时的一封信
聆听世界和自己 , 然后参与到生命的建构中去
Joy姐姐在冬季来临时写给你的一封信
文 | Joy Liu
编辑 | Joy Liu
图 | 网络
本文版权归 Joy Liu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首先交代一下今天这篇文章的背景 。
今天在大学心理系任教的闺蜜找到我 , 问我有没有一些小视频 , 她在给大一学生的讲专业课导论的时候想给他们看看 , 觉得我在写作者 , 创业者 , 咨询师这些分身上的故事很“励志” , 让我讲讲自己的故事 。 拍视频还是有那么点复杂 , 所以我决定先写一篇文章做一些回应 。
其实很感激闺蜜的邀请 , 让我有机会回顾一下自己这些年走过的历程 。
这篇文章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 , 也不想讲任何“知识” , 以下的内容是私人的 , 带有强烈的我个人色彩的故事和反思 , 希望能为大一的弟弟妹妹们 , 也包括此刻在读文章的你 , 提供一点点未来人生方向的灵感 。
本文插图
01
转折和萌芽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很多年前特别激励我的一个人 , 其实是乔布斯 。 他2005年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我在大四那一年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 他说生命中的点 , 只有在你回望的时候 , 才能连接起来 , 你才能发现当时做的很多事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小时候我跟很多小朋友一样 , 在大人们的鼓励和催化下 , 渴望成为科学家 。 初中的时候我看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虽然根本也没看懂) , 买了天文望远镜 , 然后想要成为天体物理学家 。 这些梦想 , 如今看来 , 大概只是一时脑热 。 到了高中 , 关于天文的梦想 , 就变成了看看订的天文学杂志 , 和在自习的时间偷偷看【科幻世界】杂志 。
当然在初高中的时候我还萌生出很多其他梦想:当画家 , 当歌手 , 当作家 , 甚至也想过学习心理学 , 但所有这一切都跟闹着玩一样 , 没有什么我真的很了解 。 我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赋何在 , 似乎什么都有那么一星半点的天赋 , 但又什么都没有足够引起我的兴趣 。
我爸是一名水电工程师 , 因此也特别希望我“女承父业” , 学习工程 。 所以在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土木工程”的情况下 , 我便进入了大学开始了自己学习结构力学 , 材料力学 , 理论力学等一系列力学课程的学习生涯 。
英文里有个词叫“gut feeling” , 就是你肚子里的感觉 , 也可以翻译成直觉 。 我觉得直觉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 我们终究都骗不了自己 。
在土木工程系(后来分专业我学的是桥梁工程)我看起来“如鱼得水” , 从开始的班级第一名到后来的年级第一名 , 似乎所有人都认定我“是这块料” 。
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桥梁结构专业课的时候 , 一位老师给我们出题 , 然后他就站在我旁边 , 指点了我一下 , 我成了全班第一位解出这道题的人 , 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的“天赋” 。 期待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 当你周围所有的人都觉得你行 , 觉得你适合的时候 , 你便忽略了自己的声音 , 开始让他们看到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你 。
有趣的是 , 尽管“众星捧月” , 但我内心始终有个声音在说“你根本不是这块料” 。 大概这就是gut feeling吧 , 我们或许可以扮演任何其他人 , 但最终还是骗不了自己 。 我知道自己其实对于工程没有任何兴趣 , 也并没有什么天赋可言 。
这大概跟我后来学习心理学的状态正好相反:在转学心理学的那些日子里 , 几乎没有人相信我 , 但我自己内心却一直没有动摇 , 我的心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点燃了 , 或者像是被唤醒了一般 , 彷佛从前的那些年都是一场黄粱大梦 , 而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开始活着 。分页标题
所有这些事情的转折 , 其实发生在大三和大四这两年 。 大三我被保送了研究生 , 但没有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学校(自己的学校不放我走) , 看到很多比自己成绩“不好”的同学都去了那所我想去的学校 , 当时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我来说 , 像是晴天霹雳 。
如今看来 , 我十分感谢这次“挫折” , 不然我还是会一直生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 生活在别人的肯定和褒奖中无法自拔 。 保研的“不顺利”让我开始反思 , 土木是否是我想要终身从事的行业 。 同时 , 这期间我开始跟随我研究生的导师一起做我本科的毕业论文 , 看到教授他每天的工作状态 , 我更加确定:如果他就是我的未来 , 那么我并不想要这样的未来 。
后来 , 正如乔布斯所言 , 我在一系列巧合和命中注定的协奏曲中 , 一点点接近着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到极致 , 并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意志力就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事业 。
本文插图
02
走上“助人之路”
最近正好在读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天才之为责任】 , 作者在里面有一句话颇为有趣:与其说是维特根斯坦找到了哲学 , 不如说是哲学找到了他 。 他是被拽进哲学问题中的 。
之所以援引这句话 , 是因为我感觉到 , 似乎是心理学 , 更准确地说 , 是一种与人同在的对话方式和存在方式 , 是这些生活方式找到了我 。 它们在一瞬间就紧紧抓住了我 , 俘获了我的心 , 并且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热情和共鸣 。
下面我想花点时间讲讲这部分的故事 。
故事的缘起看起来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 , 我在准备托福考试 , 虽然我已经确定自己并不喜欢土木专业 , 但我仍旧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 所以想着或许出国会有更多机会让我探索 。 我没有抱着强烈的企图心去做测试题或者刷题库 , 而是在网上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国外大学里的公开课 。
然后完全是凭借着直觉 , 兴趣和一点点运气 , 我找到了后来在网上爆火的耶鲁大学的死亡课(哲学课) ,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入门课 , 还有哈佛大学本沙哈尔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 在当时它们都还没有字幕 , 而我几乎是用自己强大的拼写能力 , 把听到的课程逐字逐句的写了下来 。
这一切回头看的时候 , 似乎特别清晰:现在我生命中两条重要的主线—哲学 , 心理学 , 都在那个时候同时出现了 。 然而当时 , 它们不过是我“一时兴起” , 全凭强烈的好奇心去做的“不是特别有用的事情”罢了 。
谁能想到 , 在那之后 , 如今11年已经过去了 , 我已然成为一个所谓的“专业”助人者 , 并且主要从事的就是哲学取向 , 用自身 , 而非用技术去助人的工作 。 有时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生命将用你想象力无法穷极的方式 , 带你到最合适你的地方去 , 只要你足够勇敢 , 时刻准备着出发 。
之后一切便“一发不可收拾” , 我离土木越来越远 , 甚至已经到了无法忍受在实验室里多呆一天的程度 , 离心理学越来越近 , 并且开始了那几年的探索 , 碰壁 , 怀疑 , 焦虑 , 同时也充满希望 , 冒险和惊喜的时期 。 限于本文的篇幅 , 那些故事先做个省略 , 让我们快进到2015年 , 也就是5年之前 , 我生命里的另一个转折 。
其实在2014年我便开始了自己工作坊的雏形 , 但那时候我基本都在做带领团体的工作 , 很少做一对一的咨询对话 。 主要原因也在于我自己的一个深深的顾虑:因为特别粗浅地了解了认识行为疗法 , 精神分析 , 正念等一系列的东西 , 同时也学了那些积极心理学的各种干预方式之后 , 我对于作为一个权威 , 在一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人面前 , 做一个能解决他们问题的“专家”的这种方式 , 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困扰 。
最困扰我的是:我觉得我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 。 我没有结婚 , 当时甚至都没有谈过恋爱 , 更没有孩子 , 没有经历过出轨 , 也没有得过抑郁症 , 这些经历我都没有 , 但我却要做家庭治疗 , 要听别人出轨和心碎的故事 , 要听很多很多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分页标题
所有这些 , 对于6 , 7年前的我来说 , 是可怕的:我凭什么在一个有着20年婚姻经历的人面前 , 去指导他们的婚姻该怎么做?我如何保证我的“指导”会带来不同 , 而不是新的问题?所以 , 对于这些事情没有把握的我 , 基本还是在用积极心理学做我能做的一些团体的干预 。
事情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 ,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合作对话的创始人贺琳·安德森的工作坊 。 之前我其实已经接触过了后现代的短程焦点疗法 , 和叙事疗法 , 虽然在理念上很契合 , 却从来没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 。 下面我想稍微说说这种“被击中” , 被触碰 , 被撼动的感觉 。
本文插图
03
“在遇到它之前 , 我都不知道自己一直在寻找它”
标题的那句话是贺琳说的 , 她说她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哈利·古力辛在遇到这些哲学理念之前 , 都不知道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它们 。
合作对话给了我非常相似的感受 。
我觉得做对话是需要一种笃信和相信的 , 就是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天赋 , 适合 , 能收到正向的反馈 , 并且知道自己可以越做越好 , 越来越得心应手 。 在做学习合作对话之前 , 我从未在一对一的对话中有过这种感受 。
对我来说 , 学习合作对话的那些最核心的哲学理念 , 成为了一种最大程度上的解放:我突然可以放下地放下那些技术 , 最大程度上跟一个人平等的 , 如实地 , 甚至忘记角色的对话 。 并且我也不用成为对方生命里的专家 , 因为对方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和专家 。 我要做的 , 是提供一种空间和关系 , 让他们看到从前没看到的可能性 , 或者说 , 让他们以一种或多种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人生 , 以新的方式去讲述他们的故事 , 或者用一双新的眼睛看到自己 。
很多人觉得因为合作对话没有什么理论框架 , 也没有“术”的东西 , 所以难学 。 但对我来说 , 恰恰是这些对待人的哲学立场和假设 , 让我一下子抓住了“要害” , 从此开窍了 , 并且一下子有了跟人做一对一咨询的信心 。
我想这也许就是契合吧!在没有遇到之前 , 你不知道你在寻找它 , 但在遇到了之后 , 你一瞬间就知道 , 其实你一直想要的 , 就是它!
对我来说 , 不站在那个“权威”的位置 , 把生命的主权交付给来访者 , 真正让他们在其中看到自己本来就有办法 , 有能力 , 有其他可能性 , 本身就是一个让我无比幸福愉悦的过程 。 当这些解决办法 , 能力和可能性都不是来自于我 , 而是来自于他们自身时 , 我也感觉到我才真正是在“助人” , 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地出主意 , 结果让别人觉得他们自己很差劲 。
后现代 , 尤其是合作对话 , 从很多方面都跟传统的咨询方式“格格不入” , 它对于理论和理论如何束缚我们真正看到一个人的反思 , 对于从前我们种种理论架构的反思 , 对于权威和绝对真理的质疑 , 对于比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 对于多元视角的包容和看到 , 都让我一次次学着打破从前看待世界的方式 , 用新的眼睛 , 新的耳朵 , 去看 , 去聆听和感受这个世界 。
值得一提的是 , 因为合作对话本身是哲学取向的 , 从这里出发 , 我先后接触了肯尼斯·格根 , 约翰·肖特 , 维特根斯坦 , 巴赫金 , 贝特森 , 梅洛庞蒂 , 汤姆·安德森和雅克·塞库拉等一系列哲学家 , 社会学家 , 心理学家 , 人类学家 , 甚至是文学评论家 。 我人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心理学”这个狭小的范围 , 而是通过跟人文领域的接触 , 到了更广阔 , 更大视角的天地当中 , 这也是我以前不曾想过的 。
时至今日 , 在学习合作对话的第五个年头 , 站在此刻回望过去 , 我略感惊奇却又无不欣慰地发现 , 生命中的点都慢慢连接在一起:我对人类的全部好奇 , 我对生命可能性的探寻和疑惑 , 我对于哲学 , 人类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甚至文学所有这些东西的好奇 , 竟然都在此刻我所从事的日常作务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分页标题
当然在遇到合作对话之前 , 我也走了很多年别的路 , 它们都有某些部分非常吸引我 , 却又都少了点什么 。 如果你问我少了点什么 , 我想那大概就是一种蓬勃发展的 , 让我可以一直去成为自己 , 一直在成为的路上的力量 , 一种带着敬意和谦卑的茂盛生长的感觉 。
至于我怎么遇到了贺琳 , 遇到了合作对话 , 怎么遇到了自己学习合作对话路上的恩师海波老师和其他人 , 也都源于闺蜜的一次偶然的邀请(论有一个好闺蜜的重要性) 。 当时我们俩都不知道 , 虽然我们已经参加了很多很多工作坊 , 但这个工作坊 , 将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 和我们看待整个世界的视角 。 这些东西无法预料 , 我只能叫它serendipity , 英文里的幸运+奇迹 。
虽然无法提前预知 , 但我始终相信:人生会向着每个当下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发展 , 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做到 , 或者具体是怎样的路径 , 但我们会向着自己的太阳生长 , 会一点点靠近那些把我们的禀赋 , 好奇和潜力都发挥到极致的地方 。
本文插图
04
写出你心
接下来我想用一点篇幅说说写作这件事情 。
如今在***时代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 或者至少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跟世界建立连接 , 既然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人在写作了 , 而多我一个的意义又是什么?有时候我会这么思考 。
在10年之前 , 我几乎无法想象 , 自己会有一个写作者或者“作家”的标签 。 有趣的是 , 我一直很喜欢给别人写信 。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 , 我几乎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写了封信 。 跟妈妈吵架无法沟通的时候我会写信给她 , 跟伴侣浓情蜜意的时候我俩会给彼此写情书 , 申请学校的时候我也用写信的形式跟导师沟通 , 写信 , 是我在成为一个所谓的写作者之前 , 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 。
此刻坐在这里回顾从2014年起 , 自己这6年的写作生涯 , 我会觉得其实我仍旧在写着一封封的信 。 如果从前写信的对象是具体的某个人 , 那么现在我就是在写给读者你 。 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卓越的文采 , 或者拥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 但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告诉我 , 我的文字具有某种魔力 , 让他们从中汲取到某些力量 , 或者读完之后觉得十分振奋 。
我也会问自己:我文字里的魔力或者魔法到底是什么?至今我仍旧无法全然去理解这种魔力 , 但我还是试图在这里为跟我一样对写作抱有热忱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 现在我会觉得 , 这些文字假如真的能给到你一些什么触动 , 大概是因为我从不把它们看成是某种形式的“教育” , “科普” , “说理” , 或者我要向你传递什么“中心思想” , 而是把它们看作是我与你的一次对话 。
正如我前面所言 , 每一次写作 , 不过是我写给你的一封信罢了 , 在这封信里 , 我试图彻底放弃某种“专家”分身 , 放弃我要在你面前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企图 , 而仅仅是用我这个人在写作 。 我没有什么专家知识可以给到你 , 更没有复杂的理论可以阐述 , 但我在用自己的反思 , 体验和经历 , 试着跟你描述一些特别触动我的东西 。 这或许也是我的写作跟很多人不同的地方 。
我从不避讳去谈及自己的生活 , 甚至我觉得谈及对自身的反思可能是最有价值的 , 因为对他人的反思 , 难免会陷入某种自以为是 , 而我对自身的反思本身 , 就是在你面前呈现一种突破自己的努力 。 这些年我写了可能有超过50万字的东西 , 但文字的篇幅本身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成就感 。 真正让我觉得最有价值的 , 是通过我的文字 , 一次次跟你的对话和连接 , 和由于阅读我的文字 , 而在你我之间产生的奇妙因缘 。
曾经也有人问我写作灵感是怎么来的 。 其实对我来说 , 写作就是对于世界的回应 。 每周都会有事情触动我 , 让我感动 , 所以几乎每周我都会有写作的冲动 。 当我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人的故事时 , 当我容许自己被他人触动时 , 灵感会一次次找上门来 。 我觉得除非是一个闭塞目听之人 , 否则任何人 , 任何人在用心聆听自己周遭的故事 , 用心去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中 , 都会自发地想要回应些什么 , 这就是写作的起源 。 正如我前面说的 , 大多数时候与其说我主动想要写作 , 不如说我被某种回应的冲动抓住 , 不得不坐下来 , 好好回应一番 。分页标题
我一直相信 , 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东西 , 要比那些穷尽脑汁编纂出来的东西更加动人 。 所以我也很多年都没有写过命题作文了 , 因为也真的写不出来 , 即便能写出来 , 也让自己觉得别扭 。
最后 , 在结束这一小段关于写作的反思之前 , 我也想对那些怀抱着写作梦想的朋友们说:用你独特的经历 , 体验和反思 , 去书写你独到的文字 , 或许这就是每个人都写作 , 但你的文字仍旧有存在价值的原因 。 写作在我看来并不是“输出” , 它不过是一种回应他人 , 回应世界的方式 。 而如果我们要回应 , 首先就要用心聆听 。 当你足够细致 , 足够有洞察力时 , 自然会听到从前听不到的东西 , 你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自然会被听到 。
本文插图
05
聆听世界和自己 ,
然后参与到生命的建构中去
贺琳曾经说:“生命是神秘的 。 ”(Life is mysterious.)
在过去的这10年间 , 我一次次体验着这种神秘 。 正如前文中我提到的 , 10年前我不会想到自己会找到跟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此契合的后现代哲学理念和合作对话 , 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以作家的身份存在于世 , 不会想到自己可以跟随那么多人去探寻很多复杂 , 艰难而又美好的人生故事 , 也不会想到在助人路上自己会走这么远 。
所有这些经历 , 都远远超过10年前我最狂野的幻想 , 也是我根本无法提前预知的 。 但某种程度上 , 我又深刻地体验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 恰恰是我一直都想要的 。 换句话说 , 我感受到我在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因缘和合下 , 走在一条让自己觉得自由 , 自在 , 并且可以把自己的热忱和禀赋发挥到极致的路上 。
我对于世界的全部好奇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 并且用最生动的当事人的视角呈现给我 , 我在跟随他人探索他们生命还有何种不同可能性的同时 , 也在摸索和超越自己生命的疆域 。 如果说从前我写作和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 , 甚至是“展示自己” , 现在我的话语更多时候 , 是在回应 。 换句话说 , 我从活在自己脑中的独白世界里 , 走到了一个丰富多元 , 并且在无限变化之中的 , 与他人共创的世界当中 。 我的生命本身是对话性的 , 是流动不居的 , 是聆听性的 。
而这一切之所以得以实现 ,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开始学会聆听 。
如果没有11年前我对于自己困扰和痛苦的聆听 , 如果我对于那个告诉我 , 我并不喜欢土木工程的声音置若罔闻 , 我就不会有新的探索和尝试;如果不聆听自己对于哲学 , 心理学 , 社会学 , 人类学等学科的好奇和喜爱之声 , 我大概也无法确定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和助人工作者的心意;如果不去聆听他人 , 不去聆听很多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声音 , 我大概也无法遇到后现代;如果不在每天的日常中 , 不在对话中一次次用新的耳朵聆听对方的故事 , 我的来访者们大概也无法在我这里 , 看到他们自身的力量和可能性的种子……
所以此刻在读我文章的亲爱的你 , 不管你现在多大 , 还在读高中 , 刚刚上大一 , 还是已经年过半百 。 如果非要跟你分享一个来自我自身经历的体悟 , 我想说:保持开放 , 用心聆听 , 全心全意地参与和投入其中 , 然后用你的独特和禀赋去回应 。
愿我们都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点 。
本文插图
END
预约心理咨询
为期20周的研读课下周一(2020年11月9号)正式启动
我们的第一本书将从贺琳的【合作取向实务】开始
热诚期待你的加入 ,
【繁荣成长工作坊|聆听世界和自己,然后参与到生命的建构中去 | Joy姐姐在冬季来临时的一封信】分页标题一起成为贺琳说的 , 聆听和对话的存在!
- 中国三明治|神童与录音机 | 三明治×林培源短篇小说工作坊
- 创意写作坊|无论如何,你的写作应该围绕它展开
- 海文之家|《正念,生活的艺术》工作坊
- 创意写作坊|在筹备一部小说时,你需要这个练习
- 穿搭讲究|56秒丨万顷湖天碧,一池雪花白!威海荣成大天鹅迎来最佳观赏期
- 广师学生视界|课程回顾 | 广师大“一人一故事剧场”减压工作坊(第一课)
- 语言学微刊|会议 | 跨学科视野下的汉语音韵学·诗律学研究工作坊
- 电视剧杂谈|Vlog丨天鹅交响曲开演!荣成烟墩角过冬大天鹅已逾千只
- 创意写作坊|当你想写作时,写作为何如此艰难?
- 九州心理|国际舞动大师Zvika舞动治疗深度工作坊(DMT,长沙和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