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乌蒙山区的红色传承

十月的乌蒙山,层林尽染 。傍晚,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县城四渡赤水广场上游人如织,市民们纷纷来到这个新建的网红打卡点放松身心、感受红色氛围 。
“红军四渡赤水,三进古蔺,转战54天,足迹遍布古蔺县境现辖的26个乡镇,‘红色古蔺’名副其实 。”人潮中,县政协委员王海清的精彩讲解吸引了不少市民 。作为这个“红色广场”创意的提出者之一,王海清表示,“奋勇当先、攻坚克难”的红军精神早已融入每一个古蔺人的骨髓,在全国上下掀起传承红色基因热潮的背景下,更应该充分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好四渡赤水红色资源,为更好继承、发扬红色基因尽一份绵力 。
该广场不仅巧妙地将红军四渡赤水时间线与广场水景相融合,还通过浮雕生动呈现了红军四渡赤水期间一个个感人的精彩故事 。广场深处,4面鲜艳的红军军旗及镌刻在红色飘带上的毛主席诗词,让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更加立体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谈及当代古蔺人如何传承发扬这一份红色基因时,县政协副主席王从静感言,在党旗的引领下,古蔺政协人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政协委员坚持“实”字当头、用足绣花功夫,以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6年来,县政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共整合投入资金3.3亿元,为箭竹苗族乡改善基础设施;完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和分散安置户建设,使579户2176人喜迁新居;发展产业,使全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947元,实现全乡671户249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6.36%降为0.23% 。
“我刚来时,这里连1公里水泥路都没有 。”站在箭竹乡蔓岭村“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现场鲜红的党旗下,蔓岭村主任郭庆均说 。如今的蔓岭村已人人用上自来水、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有了新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箭竹生态鸡、冷水鱼、丫杈猪、方竹笋、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也走出深山,深受市场欢迎 。旅游环线公路的建设必将为这颗深山明珠插上腾飞的翅膀 。他热切地希望,县政协能继续为蔓岭村、箭竹乡农旅融合发展送来更多的“金点子” 。
“快来看看我养的鱼 。”在蔓岭村官仓坝冷水鱼养殖基地,县政协委员刘波热情地向采访人员挥着手 。这个占地17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是他和另外两名县政协委员一起投资建设的 。
“这里的水质非常好,特别适合养殖特色冷水鱼 。但却因地处深山无人知晓 。”刘波介绍,他和几名熟识的委员一合计,干脆自行筹资120万元与村集体合作干起了特色冷水鱼养殖 。如今,这个养殖基地产出的冷水鱼已供不应求,年均产生集体经济效益纯收入4.1万元 。此外,基地还聘请了1名贫困户为长期务工人员;更有不少贫困户在基地临时务工,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
沿着崎岖的山路从谷底爬到山顶的丁木树易地扶贫聚居点,两栋崭新的红色养殖用房进入视线,村民黄继均一边仔细地修整着猪圈上的瑕疵,一边小心地把散落的建筑垃圾清理出去 。
“政协的办法就是好,很快我又可以养上猪了 。”看见采访人员,黄继均乐呵呵地介绍起来 。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他和其他30户贫困户告别了世代居住的破旧房屋,住上了明亮安全的住房 。但因年龄越来越大,劳动能力越来越弱,又缺乏生产用房,没条件从事传统养殖业,“我一直希望能老有所为,帮助子女减轻些负担 。”
这一情况引起了县政协帮扶干部魏厚伦的重视 。今年7月底,一场由县政协组织的“蔓岭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养殖用房建设”微协商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召开,政协委员、村组干部、聚居点群众代表,有关单位、帮扶部门、乡政府有关人员聚在一起,围绕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生产用水、环境保护、建设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建后管理等问题畅所欲言、深入讨论、互动交流,逐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
“近期,我们还将就养殖房规范管理、养殖产业发展等事宜展开新一轮‘有事来协商’,确保这一惠民工程为蔓岭村百姓快速奔康发挥更大作用 。”谈及下一步的帮扶打算,魏厚伦心中早已笃定 。
【县政协|乌蒙山区的红色传承】“今年2月,古蔺县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县政协主席刘松梅说,古蔺庇护了红军,红军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也留在了古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古蔺政协人将不忘初心,奋力脱贫攻坚、大力振兴乡村,以优异的成绩,慰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展现新时代政协人的新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