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_本文原题: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采访人员 但唐文)11月2日报道“新诗潮以来的巴蜀诗歌 , 今天也可看成百年新诗的一个小传统 。 ”“今天诗人的想象力大不如古人 。 ”......今日下午 , 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上 , 吕进、杨克、晓雪、蔡世平、敬文东和王家新等著名诗人、评论家、学者 , 围绕“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新时代创造” 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谈论 。 在他们看来 , 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现实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 成都和重庆是全国诗人的向往之地 , 是新诗歌的圣地 。
【成都全搜索|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成都全搜索|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本文插图
杨克:打通传统巴蜀和川渝新时代的时空
围绕“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新时代创造”这一主题 ,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发表了主题演讲“打通传统巴蜀和川渝新时代的时空” 。
“我还是小学生时 , 李白《蜀道难》便耳熟能详 ,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 , 四川是中国现代诗运动最如火如荼之地 , 引领潮流 。 ”杨克表示 , 当时成都和重庆作为四川的一对双子星 , 是全国青年诗人的向往之地 , 他也是其中一员 。
他始终认为 , 新思潮以来的巴蜀诗歌 , 可以看成百年新诗的一个小传统 。 在中国传统诗歌当中 , 有大量表现巴山蜀水的创作 。 而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快节奏的态势下 , 成都和重庆保留了其他一线城市罕有的休闲安逸 。
杨克觉得 , 巴蜀为中国和世界的城市诗歌写作提供了有别于他乡的文化元素 , 而中国古典诗歌中大量写巴山蜀水的作品更为今天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创造性的可能的强力支撑 。 “在我看来 , 传统资源和新时代创造并不是割裂的 , 在写作中也不一定是一个一个时间段来呈现 , 完成可以古今对话 , 跨时空表现 , 甚至融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 ”

成都全搜索|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本文插图
吕进:巴蜀诗歌本来属于相同的区域文化
“上个世纪80年代 , 成都女诗人王尔碑在报纸上写道 , 重庆有三宝:火锅 , 长江大桥 , 中国新诗研究所 。 ”西南大学教授、诗评家吕进就《巴蜀 , 中国新诗的圣地》为题 , 与大家分享巴蜀的诗歌文化 。他说:“虽然重庆三宝是属于诗人的视角 。 不过 , 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上 , 川渝的确是一块发光之地 。 巴蜀诗歌本来属于相同的区域文化 , 我们也可以分开来谈 , 去寻求更细致的感受 。 ”
他说 , 四川有深厚的文脉 , 这里是李白的故乡 , 也是杜甫草堂的所在地 , 蜀人陈子昂 、苏东坡、杨慎都是大家 。 在现代 ,巴金、张秀熟 、沙汀、艾芜、马识途等“ 蜀中五老”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新时期以来 , 四川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就有三位:周克勤、王火、阿来 。 李白以降 , 四川从来是诗的故乡 。 再回头看重庆 ,这里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承 , 尤其是三峡地区 。 三峡是诗之峡, 是一片诗的沃土而奉节则素有“诗城”之称。
吕进认为 , 巴蜀应该形成中国新诗的活跃之地 , 繁荣之地 , 荣耀之地 , 领军之地 , 川渝理应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上 , 占据辉煌的一页 。

成都全搜索|诗歌名家成都观点碰撞:成渝是全国诗人向往之地
本文插图
蔡世平:“想象”创造了巴蜀文明 , 这给我们以启示
“近些年来 , 我老有一个奇怪的想法 , 就是觉得今天诗人的想象力大不如古人 。 古人的书读得没有我们多 , 可是诗却乎比今人写得好 。 ”在论坛上 , 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蔡世平谈到了诗歌创作中的“想象”问题 。 “今天我们一些诗词写作的想像力贫乏 , 或是想象力退化 , 应是一个不会有多大争议的事实 。 ” 分页标题
“屈原一口气提出一百几十个问题 , 这些问题到今天仍有科学的认知价值 , 有的今天也没有得到科学的确解 。 ”蔡世平以屈原《天问》举例 , 他认为李白能想象“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 但今天的诗人就不会这么想 , 即便想了怕也不敢这么写 。 “怕什么?怕人说你疯子、脑瘫诗人 。 ”
蔡世平认为 , 古之蜀人“想象”创造了巴蜀文明 , 这给我们以启示 。 “今天的诗人可不可以也借灵山之石 , 来敲开头脑中封闭着的艺术之玉门呢?”他认为 , 如何发挥“想象”之“伟力” , 写好当代诗歌 。 无疑是值得诗人思考的 , 有必要讨论的问题 。
为什么想象不足?蔡世平认为 ,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首先一个是想象力被‘传统’局限了”古人作诗讲究出处 , 这种方式客观上提高了诗人的学识水平和知识涵养 , 但这种方式却被后来的诗人当做诗词写作的金科玉律 , 不二法门 , 从而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 。 其次 , 在于求“真”求“实” , 限制了诗人的想象力 。 “一些诗词写作者不大明白‘现象’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区别 。 ”蔡世平说 , 第三原因就是“见多识广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诗人的想象空间 。 ”蔡世平认为 , 人的观念世界是由知识和想象构成的 , 诗也是由知识和想象构成的 , 空有想象而没有知识(常识)垫底 , 是肯定写不好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