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中文网|安徽的这片山峰终于复苏了!
_本文原题:安徽的这片山峰终于复苏了!
本文插图
几十年前——
“我们小时候到河里抓石鸡(黄山当地的一种蛙)、抓鱼 , 就带一包石灰粉 , 随随便便就能抓一篓子!”石灰粉洒进溪水里 , 像开了锅的水一般 , 动物们四处蹿 。 “一抓一个准 , 都吃不完 。 ”
本文插图
几十年前——
九龙峰的密林黑森森的 ,
山里有数不清的动物;
后来山林越来越亮堂 ,
轰隆隆的伐木声不绝于耳 ,
动物越来越少了 。
而到了现在 ,
九龙峰变成什么样了呢?
本文插图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
位于黄山主峰西侧 ,
在黄山-怀玉山脉保护优先区内 ,
东连黄山景区 ,
南接世界遗产地宏村 ,
西邻青徽古道上的古镇郭村 ,
北向天下翡翠太平湖 。
现在 , 九龙峰森林覆盖率 ,
已经从建区时的78%——
上升到了96.7% 。
而它的前世今生 ,
浓缩了这个时代的变化 。
撰文:袁媛
摄影:陈新宇
本文插图
九龙峰西邻青徽古道上的古镇郭村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初夏的皖南山区雨水多 。
阵阵绵雨中 ,
葱郁的山林罩上白雾 ,
衬着白墙黑瓦的徽派村落 ,
显得格外安静 。
本文插图
黄山区焦村镇上岭村 , 村子西侧是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记忆中的九龙峰
本文插图
【国家地理中文网|安徽的这片山峰终于复苏了!】
70多岁的戴梦庭医生夫妇 , 一辈子都生活在九龙峰的山林脚下 。
戴医生如今已年过七旬 , 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片山林脚下 , 在他的记忆里 , 小时候的九龙峰是黑森森的 , 山里有数不清的动物 , 河里有密密麻麻的鱼和蛙 。 夏天 , 层层叠叠的大树挡住烈日 , 那是村里孩子们最爱的游乐场——
“我们小时候到河里抓石鸡(黄山当地的一种蛙)、抓鱼 , 就带一包石灰粉 , 随随便便就能抓一篓子!”石灰粉洒进溪水里 , 看不见的动物们四处蹿 , 像开了锅的水一般 。 “一抓一个准 , 都吃不完 。 ”
本文插图
那是 1960年代的事情 ,
那时九龙峰还不是“保护区” ,
人们也没有什么保护的概念 ,
靠山吃山是村里人生活的习惯 。
到了 1970年代 ,
砍伐森林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
山里的一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 。
轰隆隆的伐木、水电、木材加工设备
一股脑进到山里 ,
贤村采育场成立了 。
本文插图
“那会生活条件也差 , 大家没东西吃 , 就上山打猎 。 ”那时戴医生刚20出头 , 也是村子里一把打猎好手 , 他还记得上山打猎偶遇云豹的惊奇遭遇 , “当时以为是树上的胡蜂窝 , 忽然 , 胡蜂窝动了 , 竟然蹿下来一只云豹 。 ”分页标题
那时候 , 还有机会偶遇云豹 。
从“采育场”到“保护区”
掠夺性的开发行为一直持续到 1990年代 , 中国 全面禁止采伐天然林 。 此时 , 部分原始林已经变成了人工种植的杉木林 。 随着自然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响 , 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全中国铺开 , “ 采育场”的概念逐步淡出历史 , 取而代之的——是“保护区” 。
2001年 ,
贤村采育场被批准成为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
本文插图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内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从此 ,
上山打猎不再合法 ,
靠山吃山有可能犯罪 。
山林与自然正在慢慢恢复 , 而这也导致村里失去赚钱机会的年轻人们外出打工——家住上岭村旁焦村的陈贞便是在那时候去了南京打工 。 “那会家里的农活挣不上钱 , 总要出去闯闯 。 ”陈贞说 。
本文插图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但出去得再久 ,
却总还是要回来 。
2017年 ,
在外打工多年的陈贞回到了家乡 。
本文插图
陈贞和丈夫焦宗奎用在南京学到的虾稻田模式养殖小龙虾和无公害水稻 。
这个决定源起于一份母爱 , “ 有年回到家过年 , 我女儿买了雪糕吃 , 一个贫困户的孩子伸出手在下面等着 , 雪糕滴了一滴就啪嗒舔一口 。 ”这件事让她想为改变家乡的贫困做些事情 。
陈贞计划引入在南京学到的 虾稻田模式:用天然无公害的方法种水稻 , 水田里还能养殖小龙虾 。 “只要算好时间 , 水塘一年四季都有收成 ,还能收到老天送的礼物 。 ”陈贞笑眯眯地说 , 她说的礼物是水塘里长出的 泥鳅和黄鳝 。
本文插图
一大早 , 焦宗奎就来到虾稻田边捕捞小龙虾 。
依托周边保护区的好山好水好环境 , 陈贞引入新品种 , 养殖的虾和种植的稻米一年比一年好吃 。 现在 , 她的稻米 一公斤能卖30多元 , 价格是普通稻米的3 倍 。 陈贞已经租下了2000多亩水稻田 , 雇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帮她一起挖水塘、插秧、收虾 , 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 , 陈贞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
这事业也给陈贞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 “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来看 , 我说我建了个湿地 , 鸟就回来了 。 ”陈贞的口气里带着一番自豪 , 她的稻田里总有白鹭悠闲觅食 , 几乎四季不断 , “多的时候有上千只鸟呢!”
本文插图
消失的云豹
山中数不清的动物 ,
是戴医生这样老一辈们对于九龙峰的记忆 。
而对于1997年出生的 江鑫而言 ,
野生动物便只能流传在老人的口中了 。
江鑫住在距离九龙峰100公里的歙县 , 2019年退伍回来后想找份离家近的工作 , 于是应聘成为了九龙峰的一名巡护员 。 村里的老人管云豹叫大猫 , 是稀奇又漂亮的动物 , 但江鑫从来没见过 。 他听老人说 , 1990年代 , 村里有人下猎套抓野猪 , 没想到逮了只云豹 ,那人剥了云豹的皮去卖 , 结果被判了十年刑 。
本文插图
云豹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在江鑫看来 ,常兆前就幸运得多——他是九龙峰保护区里“救过豹子”的巡护员 。 今年40多岁的常兆前最早在贤村采育场工作 , 随后成为九龙峰的巡护员——分页标题
在中国 ,
几乎每个年纪稍大的巡护员 ,
都经历过从伐木到巡护的角色转变 。
本文插图
九龙峰保护区巡护队队员的巡山工作不只是防山火 , 他们一周要巡护50公里 。
常兆前救云豹是2003年的事情 , “豹子钻进了我家猪圈 , 不知道是饥饿还是伤病 , 很虚弱 。 我们把它转到保护站准备送去救助中心 , 可第二天豹子就死了 。 ”这只云豹被制成了标本 , 也成为在九龙峰出现的最后一只云豹 。
2000年前后 , 安徽的媒体时常报道云豹下山的消息 。 有人猜测 , 只是因为原始森林萎缩 , 野生动物和栖息地都在变少 , 云豹的食物也在减少 。 于是饥饿的云豹铤而走险 , 频频进入人类生活区 。 再后来 ,云豹从九龙峰乃至整个皖南山区消失了 , 再没人说自己见过云豹的故事 。
↓↓自九龙峰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 , 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恢复 。(由上至下)俗名黄麂的小麂、俗名五步蛇五步龙的尖吻蝮、黄山短尾猴、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物如今已愈发常见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安徽师范大学的吴海龙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皖南地区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近几年皖南较为可信的云豹观测记录 , 为2009年科研人员发现的云豹粪便和2013、2014年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高度疑似个体 。
本文插图
九龙峰的森林覆盖率由78%上升到了96.7% 。
自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 ,
这里的 森林覆盖率 ,
已经从建区时的78%上升到了96.7% 。
年轻人看到机会开始重返家乡 ,
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到了这片皖北山林 。
本文插图
2018年 , 红外线相机在九龙峰拍摄到的黑麂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这几年 ,
常兆前上山遇见白颈长尾雉的次数多了 ,
就连“神兽”黑麂也时不时出现在巡护员眼前 。
前不久 ,
村里还救下了一只中华穿山甲 ,
放归九龙峰 。
本文插图
穿山甲
供图:桃花源基金会
江鑫这几天刚刚通过星级巡护员考试 ,
顺利成为九龙峰的一名巡护员;
常兆前带着巡护队在村子里发着传单;
戴医生正在收拾家里二层楼的几间客房;
陈贞和丈夫在虾稻田边捕捞小龙虾
……
九龙峰几十年的变化 ,
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
本文插图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紧靠黄山风景区
本文选自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华夏地理》10月刊
点击下图购买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
就点一下“在看”吧!
- 红秀中文网|张钧甯搞破坏
- 安徽海豚播报|男子水中被困5小时,救援行动难住消防队员,80岁大妈:让我来
- 六安|安徽这两市太幸运,入围“全国文明城市”,被国家看重,未来可期
- 安徽|合肥许愿“最灵”寺庙 因曹操闻名 有多处三国遗迹成网红旅游地!
- 古籍|安徽博物院藏《云岭志》、《罗颖楼初稿》二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中安在线|降雨降温!马上就来!还有个重要提醒…
- 爱旅游的哆啦|安徽喀纳斯,叫板加拿大水上枫叶大道,居然没火!
- 车辆知多少|安徽有这样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 是自驾赏秋的好去处, 枢纽还免费
- 电影胡侃|安徽黄山一条质朴老街, 300幢徽派建筑构成, 你去过吗
- 文明宿州|央视《秘密大改造》为“安徽好人”陈红打造温馨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