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如果要从中国历史上筛选一个战乱最频繁的时代 , 那么战国时代一定一枝独秀 。 因此 , 战国时期也是名将涌现最为频繁的时代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而在众多名将之中 , 为什么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入选四大名将 , 而不是其他人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 , 那么你对四大名将这个组合或许有些误会 。
01 名将的时代
毫不讳言地讲 , 战国时代是个名将的时代 。
战国时代200多年间 , 几乎没有一年没发生战争 。 兵戈之声频闻 , 华夏大地几乎被士兵的鲜血洗了一遍 。
兵者 , 国之大事 。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 , 战国时代各国十分重视治军、练军、战术 , 因此也涌现了众多的名将 。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 仅仅单独列传的名将 , 就有田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白起、王翦、信陵君、乐毅、田单、廉颇等10人 。
当然 , 战国时期的名将还远不止于此 。 齐将田忌孙膑、匡章;赵将赵奢、庞煖、燕将秦开等人也都闻名于世 。
如果要算军事理论和治军 , 孙武、吴起、田穰苴都是其中佼佼者;如果以实战战功论 , 吴起、乐毅、田单、吴起、匡章也未必会输给四大名将中的任何一人 。
从四大名将中白起、王翦、廉颇三人的履历来看 , 似乎是注重实战的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那么 , 问题来了 , 既然是实战为主 , 连以战术战略全面闻名的吴起、乐毅二人都没能入选 , 李牧这位连单独的列传都没有的人为何入选了呢?
细究下来 , 李牧的成名之战只有两场 , 破匈奴之战、宜安之战(肥之战) , 虽然战术操作十分高明 , 但也并不见得能够力压白起、乐毅的战功和成果 。
为什么是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列战国四大名将 , 而不是其他人入选呢?
02 四大名将是怎么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 , 很多人从战术特点、国籍、战功等很多方面进行了猜测 , 然而子负责任地告诉你 , 这都是无稽之谈 。
事实上 , 我们对四大名将有些误会 。 说得更直白一点 , 或许战国四大名将的入选 , 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 单纯的以战功而论 。
现在的我们仍然和我们的祖先一样 , 喜欢搞排名一类的东西 , 什么四大天王、四大名旦 。 其实 , 这都是我们祖先玩剩下的 ,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唐宋八大家都是古人搞出来的东西 。
这些称呼我们都耳熟能详 , 但是 , 很少有人问过 , 这些称呼都是怎么来的呢?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都是因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这些人合传;而唐宋八大家是因为明朝有个叫朱右的人将他们的文章编写成《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钞》 。
由此可见 , 哪些人能成为五子良将 , 哪些人是五虎上将 , 那些人是唐宋八大家 , 并不是单纯因为这些入选的名将和文学家个人的原因 。 后人中的好事者 , 特别是执笔人陈寿和朱右对这段历史、对这些文章的认知与认可 ,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些人能够入选 。
同理 , 如果我们能找到战国四大名将的出处 , 不就能找到为什么是这四个人入选战国四大名将了吗?
首先 , 我们看看战国时期的史书 。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 白起王翦共同列传排在第十三 , 廉颇列传排在第二十一 , 中间隔着乐毅、魏无忌的列传 , 而且李牧的列传都没占标题 , 只是附录 。 其余如《战国策》等史书 , 更没有专门列出这些名将 。
由此可见 , 我们常见的战国史书古籍中 , 很难有人能够总结出战国四大名将来 。
找完了权威史书 , 再找找其他流传很广的书文 。 终于 , 在一篇叫做《千字文》的古代儿童识字课本中 , 我们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分页标题
起翦颇牧 , 用军最精 。 -《千字文》
普遍认为 , 这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最早的出处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这里不仅有名单 , 还有原因 , 用军最精 。 准确地 , 之所以是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 是因为这篇文章认为他们"用军最精" 。
那么 , 为什么这篇文章 , 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03 《千字文》里的秘密
《千字文》 , 是南北朝萧梁时期 , 梁武帝萧衍命令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启蒙读物 。
因为其文风简明、条理清晰、朗朗上口等原因 , 《千字文》在后世流传颇为广泛 , 而战国四大名将的名单也就因此盖棺定论 。
那么 , 问题来了 , 为什么周兴嗣在这篇文章中要这样写呢?我们不妨摘录出《千字文》的上下文 , 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晋楚更霸 ,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 百郡秦并 。
看来这段话是对春秋战国历史的简明普及 , 而最后的这两句话值得我们注意 , 因为他提到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宣威沙漠 , 一个是百郡秦并 。 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话就是 , 他们的声威远到漠北、秦国统一了华夏 。
这两句话看起来是毫无关联 , 为什么要放在四大名将的名单之后呢?
并不是 。 如果我们结合四大名将的履历 , 就会发现:
白起、王翦正是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 , 功勋最为卓越的两位名将 , 而廉颇和李牧是战国时期 , 极少数大胜过漠北匈奴的名将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明白了吗?也就是说 , 之所以是他们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功是最突出的 , 而是因为廉颇、李牧宣威沙漠 , 白起、王翦促成了百郡秦并 。
而大家心中最负盛名的吴起、乐毅等人虽然战功赫赫 , 战略战术都很卓越 , 但他们并没有为秦国的统一、战胜异族方面做出贡献 。
说的更直白一点 , 之所以李牧等人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 并不是单单因为他们的战功力压群雄 , 而是他们立功的地点和方式 。
那么 , 问题又来了 , 周兴嗣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方面写进《千字文》呢?而不是其他方面呢?这背后是他本人的认知 , 还是梁武帝的意图?
04 深藏的希望
由于年代久远 , 文史典籍经过多次毁坏 , 我们对先秦时代的认知 , 实际上十分有限 。 而周兴嗣作为梁代的学者 , 距离先秦不过数百年 , 很多典籍都还在流传 , 因此他对先秦时代的认知应当比我们还要丰富 。
也就是说 , 我们通过一本《史记》都能知道吴起乐毅等人战功赫赫 , 周兴嗣不可能不知道 。
那么 , 既然如此 , 他为何还放弃了乐毅吴起 , 而选择了李牧进入战国四大名将呢?
答案只有一个 , 就是给他发号施令的人 , 梁武帝让他这么写的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对 , 就是朕 , 没想到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我们纵览千字文的内容会发现 , 虽是启蒙读物 , 但其内容却是华夏的历史和文化 。 作为九五之尊 , 梁武帝特别命令写一篇启蒙文章 , 写的又全是历史和文化 , 你敢说梁武帝没有什么目的在里面?
在中国古代 , 文化几乎是为政治服务的 , 特别是这种御制的文章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那么 , 这篇文章 , 或者说战国四大名将的这份名单 , 藏着什么秘密呢?
我们还是可以从宣威沙漠和百郡秦并这两个方面入手 。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使命 , 华夏的大一统 , 这就是百郡秦并 。 而要达成大一统 , 中原王朝又必须接触北面草原帝国的巨大威胁 , 这便是宣威沙漠 。分页标题
而恰恰 , 南北朝时期 , 北胡肆虐 , 南朝萎靡 。 虽贵为皇帝 , 梁武帝却没有完成这个使命 。
那么 , 梁武帝想不想完成这个使命呢 , 有没有为此而努力呢?
结合历史来看 , 答案是肯定的 。
所以 , 梁武帝写这篇千字文 , 选择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进入战国四大名将 , 即是宣传祖国曾经百郡秦并、宣威沙漠的光辉历史 。

名将|吴起榜上无名,李牧凭什么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文章图片
就跟我们现在崇尚汉唐的强大 , 而耻于宋朝的软弱、晚清的无能一样 。
当然 , 说的更加深入一点 , 梁武帝希望建立起世人对这四位名将的崇拜 , 希望有人能够效仿他们 , 为萧梁达成华夏一统、宣威沙漠的目的 。 而显然 , 虽然同为名将 , 吴起、乐毅并不能帮助梁武帝达到这样的目 。
就如同 , 丰臣秀吉虽然厉害 , 但在我们的史书中 , 只会写万历三大征 , 一个道理 。
总结
为什么是李牧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 而不是乐毅吴起 , 并不是因为李牧的战功比他们厉害 , 而是因为战国四大名将这个说法的发明者梁武帝 , 更需要战胜匈奴的李牧 , 而不是乐毅吴起 。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 李白杜甫的诗歌写的比韩愈好 , 但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因为唐宋八大家比得就不是诗歌 , 而是散文 。
同理 , 吴起乐毅军功比李牧更加显赫 , 为什么没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因为战国四大名将比的根本就不是战功赫赫 , 而是谁促进了华夏一统 , 谁更能宣威沙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