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科举在唐宋时期 , 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科举制度其实对于中国封建历史的中后期 , 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隋唐时期正处于科举制度肇建之初的发展阶段 , 虽然这个时代是被历史学界公认的 , 中国封建历史的重要变革时期 。
特别是日本学者提出的极具影响力的"唐宋变革论" , 至今仍在隋唐史以及两宋史的研究中 , 占据重要理论地位 。
将唐宋两个大的时代作为中国封建历史 , 由中古向近世转变的关键时期 , 其实是有多方面的依据的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政治、经济、军事 , 以及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的跨时代的变革 , 都可以作为"唐宋变革论"创建和提出的重要依据 。
笔者认为政治、经济以及军事 , 历来作为封建王朝统治极度关注的领域 , 的确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
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 特别是在官僚人才的选拔方面中 , 科举制度的创立 , 及其后来的发展、演变 , 对于封建王朝的重要作用 , 无疑是"唐宋变革论"颇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时期 , 正式步入文官时代
虽然科举制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 但是通过科举考试 , 也就是分科取士的方式 , 被中央选拔为封建机构人才和官员的例子并不是很多 。
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 , 传统的门阀士族的世袭制及其封建特权 , 依旧是隋朝时期封建官僚的主要来源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书》载:"以此求治 , 庶几非远 。若文武皆另有职事 , 宜依令十科举人 。有一于此 , 无需求备 。朕当待之不次 , 依才干升擢 。但其九品已上官者 , 则不在举送之限 。"
特别是当时自魏晋南北朝时期 , 逐渐发展起来的关陇贵族、江南门阀士族等群体 , 他们都是极具地域影响力的特权集团 。
再加上隋朝是由关陇贵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 , 因此在封建特权的授予上 , 特别是政治资源的获取上 , 这些士族群体有着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基础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即便像山东士族这种拥有数百年发展基础的衰落士族 , 尽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遇了重大打击 , 但是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 依旧在隋朝时期的官僚机构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
因此隋朝不论从哪方面来说 , 都属于一个贵族气息十分浓厚的特权时代 。尽管分科取士被官方定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 但是似乎贵族势力依旧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则天时期重视庶族官僚 , 以及科举制成为了唐朝官制特点的转折点 , 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由于战乱的冲击 , 士族力量不断衰落 , 科举制才逐渐真正成为主要的选拔人才、官员的方式 。
到了北宋时期 , 得益于五代十国时期频繁的战乱 , 使得传统的贵族政治彻底消亡 , 贵族势力也几乎被消灭殆尽 。北宋也正式依靠科举制度 , 并对其进行适当改革 , 步入了文官政治时代 。
加强对科举制度的管控力 , 保证公平性与时效性并存
科举制自诞生之初 , 虽然经历了短暂的被忽视局面 , 毕竟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 , 使得庶族始终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绝对的政治优势 。分页标题
但是由于科举制本身就具备了 , 相较于传统选拔人才方式更为公平的内涵 , 使得科举制的发展最终无法被士族长期压抑和控制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尤其是武则天时代以后的唐朝 , 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 而科举制在选拔人才、官员的功用上也在不断增强 。
五代十国时期 , 由于战乱原因 , 武将横行的时代 , 使得各种选官制度基本上全部被荒废 。而军事力量成为了能否成为统治集团成员的重要参考因素 , 甚至是决定因素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尽管科举制在此时被封建割据军阀势力忽略 , 但是在武将政治时代 , 传统的贵族政治已经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 并且逐渐走向了终结 , 这也是"唐宋变革论"的重要理论支撑 。
即中古时代贵族政治的终结 , 近世时代平民政治的兴起 , 中古即以唐朝为代表 , 而近代则是以北宋为代表 。
科举制在北宋时期得以重新启用 , 而为了加强中央对于人才选拔的管控 , 对于官员的掌握 , 科举制也做出了适时的调整 。

科举制|被误解的“科举制”?在其走向腐朽之前,科举的确做到了公正选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史》载:"四门学之初立 , 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任学生 , 每岁试补 。差学官需锁宿、弥封校艺 , 先疏名呈上而后给牒 , 若不中式者 , 允仍听读 , 若三试不中 , 则出之 。"
比如北宋初期十分注重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时效性 , 特别是对科举考试举办的时间、过程中的规定 , 都有了高度的重视 。
为了防止考官和考生徇私或者作弊 , 北宋政府相继发明了锁宿制度、誊录法、糊名法等等 。为的就是能够通过加强对于科举制度的管控 , 实现其选拔真正社会人才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