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_本文原题: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原创 as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本文插图
心理学近年来遭受到了一连串打击 , 最为众所周知的就是“可重复危机” 。 那些原本知名度很高的发现 , 却多次未能通过重现验证 , 促使人们重新去审查它们所用到的方法 , 这些方法可能只是无意中产生了这些重大发现 , 而实际上不过统计学伪像而已 。 现在 , 又有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学研究面临着新的质疑 。 这些研究旨在为大脑如何处理我们身体“自我”的内部表征提供一个窗口 , 而对它们的质疑来自一个不太可能的方面:催眠研究 。
【澎湃新闻|橡皮手错觉源于催眠暗示?又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被质疑】
本文插图
Hypnotic Séance (1887) by Richard Bergh , 图片来源:wiki
很长时间以来催眠都被视为一个边缘话题 , 如今却作为一种可测量的、可重复的现象 , 在认知科学中令人惊讶地得到了确立 。 这是一种看似改变意识状态的诱导 , 在这种状态下 , 一个人似乎放弃了自控 , 对暗示变得高度响应 。 有关催眠研究的发现表明 , 该行为归根结底要看人们有多容易受暗示 , 这项新调查的研究者称之为“特质现象学控制” 。 他们的论文指出 , 这种特质可能为一些重要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 这些研究原本探究的是自我或他人行为和经验表征的神经机制 。 此外 , 论文中还提出了敦促心理学家提高未来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
论文的首席作者、催眠研究员Peter Lush和合作者、心理学家Zoltan Dienes都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 他们对某个现象很感兴趣:仅仅暗示 , 都不需要与催眠相关的戏剧性引入 , 就足以导致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行动 , 或者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 Lush说:“一旦我们开始思考催眠之外的暗示 , 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暗示效果可能发生的其他环境 。 ” 。 于是一组研究立刻浮现在他们脑海中 , 就是那些涉及“化身”——也就是人们感知身体自我的方式——的研究 。 这些实验使用的方法可以被看作类似于催眠暗示 。
暗示性与心理学中一个叫做“需求特征”的概念密切相关 , 这个概念是指参与者想知道研究者期望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 “我们开始怀疑需求特征是否在实验中起到了隐含的暗示作用 , ”Lush说 。 该团队开始着手检视一些著名的“化身”实验 , 以确定参与者是否接受了研究者的期望 , 并受到了相应影响 。 “我们的想法是在化身效应中测试它 , 然后让人们注意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所有地方发生 。 ” 。 他的研究小组于9月25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结果 。
该小组的目光第一个投向了“镜像联觉” , 该现象指的是 , 当人们看到别人疼痛或被触摸的时候 , 自己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 这些效应被与镜像神经元系统(当我们做某事和看到别人做某事时大脑细胞都会激活)相联系 ,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移情发展的基础 。
本文插图
镜像联觉 。 图片来源:tate.org.uk
Lush他们首先利用了萨塞克斯大学研究镜像联觉的同事收集的数据 。 他们从同一人群中收集了暗示性指标 , 就参与者进行了配对 , 然后发现 , 这些分数可以预测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镜像的触摸和镜像的疼痛 。 这一结果表明 , 暗示性至少可以部分解释镜像联觉效应 。 “这并不是说这些经验是不真实的 , ”Lush说 , “只是它们可能与镜像神经元或其他被提议的机制没有什么关系 。 ”分页标题
更进一步地 , Lush观察了“橡皮手错觉” , 这个现象指的是参与者报告说当看到一只橡皮手和他们真实的(但藏起来不让看见的)手同时被抚摸时 , 他们会感觉到橡胶手是自己的 。 这一惊人的效应 , 在20多年前首次被证实 , 曾推翻了我们所感知的“我们”是不可改变的观念 , 而指向了自我意识的可塑性 。
本文插图
橡皮手错觉示意图 。 图片来源the-scientist.com, @TAMI TOLPA
在Lush和他的同事们对橡胶手实验的测试中 , 353名参与者单独坐在一张桌子旁 , 一只胳膊被隔板挡住了视线 , 一只橡胶手臂放在他们面前 。 一名研究人员同时用刷子抚摸隐藏的真手和可见的橡胶手 , 然后向受试者提出旨在揭示身体“所有权”体验的问题 , 与镜像联觉研究一样 , 研究小组发现 , 暗示性可以预测参与者体验幻觉的程度 。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认知科学同行Vince Polito评论说 , “这项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突显了隐藏的需求和期望在塑造人们体验方面的作用 。 ” 。
心理学家们早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 “暗示确实存在 , 在心理学实验中也是一个问题 , 所以我很高兴它们被注意到了 , ” 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家Patrick Haggard说 , “他们选择了正确的挑战 。 ”橡胶手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于排除暗示的通常做法是使用一个控制条件 , 即参与者的手与橡胶手的运动不同步 。 如果受试者在这些条件下没有体验到幻觉 , 但在同时真手和橡皮手同时被抚摸的时候却有这种错觉 , 那么这种效果就(被认为)不能与暗示联系起来 , 或者他们的推定就是如此 。 然而 , Lush认为 , 参与者很有可能预期到这些案例之间存在差异 。 “这些控制条件是完全无效的 , ”他说 , 因为不同的反应可能完全来自不同的期望 , “但它们已经被使用了20年了 。 ”因此 , 在测试条件下的回答可能完全与建议有关 , 这意味着标准解释是错误的 。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所有权是可塑的 , 这一观点可能根本就不对 。 ”
Lush说 , 显示相关大脑活动的脑成像研究和测量皮肤电导的实验都无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 因为暗示可以产生相应的大脑活动和生理反应 。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 , 使用尽可能不透露研究人员期望的问题 , 即使用所谓的内隐测量 。 在橡胶手研究中 , 这通常涉及要求让参与者指出手的物理位置 , 以测量人的身体位置的变化 , 即“本体感受漂移” 。 但是 , Lush指出 , 这种方法也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 并引用了他进行的一项研究来进行解释 。 该研究表明 , 当观看橡胶手实验的视频时 , 人们会给出相同的回应模式 , 无论是否有被询问到他们的身体所有权感和手的位置在哪儿 。
当然 , 暗示还没有提供一个关于镜像联觉或橡胶手错觉的完整解释 , 所以它也有可能并没有起作用 。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 但并不很大 , ”Haggard说 , “似乎有很多东西不能用暗示性来解释 。 ”他指出 , 本体感受漂移与暗示性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 。 这项工作的一个潜在好处是它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提高他们的测量质量 , 确定哪些措施容易产生暗示性影响 , 哪些措施不那么敏感 , 从而改进心理学实验 。
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 , 暗示效应对心理学的影响有多么广泛 。 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的神经科学家Mirta Fiorio并未参与此次研究 , 他说:“这些期望可以应用于许多情况下 , 比如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效果 。 ”参与者可能会从被告知正在接受大脑刺激中体验到明显的效果 , 而当刺激实际启动时 , 效果会降低 。 这可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期望 。 “催眠性和预期性都与安慰剂效应密切相关 , 我们应该去询问参与者对所发生事情的信念 。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穆勒-莱尔错觉指的是箭头方向会影响人们对线段长短的判断 , 如上图两条线段 , 明明是一样长 , 但观看者会觉得上面的更长 。
本文插图
匹诺曹错觉指的是在捏着鼻子的手臂上增加一个震动 , 会使参与者产生一种手臂从面部移开把鼻子一起拉长的错觉 。
本文插图
界面错觉指的是一个人在观看放在面前的屏幕中的脸被用棉签轻拭或用针扎的时候 , 会觉得自己的脸也在经历同样的变化 。
Lush和他的团队正在计划去检视其他关于“化身”效应的实验 , 它们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名字 , 比如“界面错觉”和“皮诺曹错觉” 。 但他们将从最底层开始 , 检查那些最不容易引起暗示性的效应果 , 比如简单的视觉错觉(比如穆勒-莱尔错觉) , 然后转向多感官效应 , 比如声音诱发的闪光错觉(人们听到的声效次数会使他们报告上来的看到的闪光次数产生偏差) 。 最后 , 研究人员将评估复杂的行为领域 , 如社会启动 , 指的是一些微妙线索被认为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无意识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 , 由于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而遭到了巨大的阻碍 。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ypnosis-experts-cast-doubt-on-famous-psychological-experiments
阅读原文
- 中国旅游新闻网|大美商洛,横扫金秋,C位出道 四天骑行探踪路线
- 红星新闻|四川满汉全席有哪些?来逛世界川菜文献展,660多册菜谱让你饱眼福
- 火爆新闻|《鹿鼎记》口碑扑街,张一山用力过猛像猴,女主网红脸识别度低
- 女仆报新闻|杨超越新剧正式开机,我却被“男二号”所吸引,这外形不当男主可惜了
- 中国新闻网|美国洛杉矶户外就餐成新风尚 帐篷配彩灯别有风味
- 界面新闻|江苏省11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境外输入
- 界面新闻|特斯拉全球最大超充站诞生,充电桩数量近普通充电站6倍
- 无锡新闻|无锡新改建10个游园全面竣工,你家门口有没有?
- 上观新闻|太突然,才58岁!知名男演员去世,不少人都看过他演的电视剧
- 澎湃新闻|传统武术能不能打不知道,但是武侠精神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