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大家都知道 , 公共场所的文字和标语必须简单大方 , 通俗易懂 , 不能出现明显的失误 。 而我国甘肃省的兰州火车站 , 却出现了“错别字” , 且这个“错别字”一挂就是66年 。 为何这么长时间不进行修改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兰州火车站
兰州火车站站名最显眼的地方 , 便是那个“兰”字 。 按照简体字的书写方式 , “兰”字应该是上面和中间两横短 , 下面的一横最长 。 但现在的字体却是:上面一横最长 , 下面两横短 。 这是怎么回事 , 难道是工作人员疏忽了?其实并非如此 , 其中有着深刻的书法内涵 。
张邦彦早期经历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为兰州火车站题字的人 , 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张邦彦 。 张邦彦 , 字粲卿、石帆 , 甘肃天水人 , 于1914年出生在天水北城门张氏家族 。 张氏家族乃是古秦州以琴书传家的名门大家 , 族中人才辈出 , 书艺代有传人 。 张邦彦从6岁起 , 便在祖父和父亲的启蒙下 , 开始学习《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著作 , 在10岁时便以颜真卿的《多宝塔》为模板 , 练习书法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张邦彦
在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下 , 张邦彦在13岁时就涉猎了家藏丰富的北碑南帖 , 在入学时已经初具书法功底 。 15岁考入省立三中时 , 由于甘肃遭遇了旱灾 , 所以父母难以再继续供他读书 。 恰逢当时土匪军阀马廷贤攻入天水 , 学校停办 。 为了谋生 , 张邦彦便混迹在报社或县政府等地方 , 干些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于右任
抗战胜利后 , 张邦彦又调入省政府工作 , 专门为省级要员缮写函件和应酬文字 。 而在这些地方工作 , 对于文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 所以多年的工作习惯 , 不会让张邦彦写出“错别字” 。 除此之外 , 国民党元老 , 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在前往新疆 , 途径兰州时 , 在见到张邦彦的字 , 也是大加赞赏 。 还在书法技巧和艺术观念等方面 , 对张邦彦进行了指导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站长
张邦彦为兰州站题字
在新中国成立后 , 张邦彦先后在西北军区招待所、甘肃省图书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 。 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文博事业的发展 , 书法艺术的振兴 , 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59年 , 武威发现《仪礼》、《王杖诏书》等汉简时 , 他也曾参与简牍的释文、编次、临摹、校勘等工作 。 1964年 , 他受两家历史博物馆邀请 , 临摹《武威汉简》一千多枚 , 至今被公认为我国古简临本中水平最高的作品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张邦彦
既然张邦彦在书法上的造诣如此之高 , 那兰州火车站的“兰”字 , 显然不是“错别字” 。 当初兰州火车站请他题字时 , 张邦彦本想写繁体字“蘭州” , 但站长希望还是用简体字 , 那样通俗易懂 , 大家都能看明白 。 而张邦彦在写简体字的“兰州”时并未采取寻常的写法 , 而是进行了艺术设计 , 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 。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
书法作品
之所以“兰”字上面的一横最长 , 最要是考虑到旁边的“州”字 。 “州”字属于上窄下宽的梯形 , 为了进行书法上的避让 , 张邦彦就将“兰”字设计成了上宽下窄的样子 。 在专业的书法家看来 , 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误 , 反而很有艺术性 。 如果将其改回去 , 便丧失了原来的韵味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兰州火车站才一直没有进行修改 。 所以这个字并非“错别字” , 而是艺术字 。分页标题

朝夕会馆|中国唯一的“错字”火车站66年未修改,专家为何却称这样更美?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