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哈尔滨女诗人凭这首诗获得年度诗歌大奖


_本文原题:哈尔滨女诗人凭这首诗获得年度诗歌大奖

生活报|哈尔滨女诗人凭这首诗获得年度诗歌大奖
本文插图
李琦简介
李琦 , 哈尔滨人 , 写诗40余年 , 出版诗集《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最初的天空》《李琦近作选》《这就是时光》《山顶》散文集《永远的布拉吉》《云想衣裳》等 , 曾获鲁迅文学奖、艾青诗歌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等文学奖项 。 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意大利、俄 , 韩文等 。

生活报|哈尔滨女诗人凭这首诗获得年度诗歌大奖
本文插图
经过长达10个月的征集与评选 , 诗歌界颇具公信力的2020年“第三届草堂诗歌奖”颁奖典礼 , 25日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 , 我省诗人李琦摘得本届备受关注的“年度诗人大奖” 。 这也是继鲁迅文学奖、艾青诗歌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文学奖项之后 , 李琦获得的又一含金量颇高的奖项 。
各方祝福纷至沓来 , 很多来自于同行 , 包括与李琦同时入围的诗人们 。 此次获奖 , 李琦称之“意外之喜” , “参与的好诗人多、竞争力强 , 同时入围的 , 也都是我非常欣赏的诗人 , 这次我的运气好一些 。 ”
A
14岁初读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 “感受到诗歌的美好和动人”
李琦的诗歌生涯可以追溯到14岁 。 因为父母都是热爱文学的人 , 家里有很多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的书籍 。 李琦读的第一本诗集 , 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 , “尤其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那种青春的忧伤和爱情 , 我被感动的 , 都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了 , 就觉得诗歌这么美好这么动人 , 当诗人真好 。 我就仿照 , 写了我这辈子第一首诗 , 叫做《今天我14岁了》 。 现在看着非常幼稚 , 但的确是我最初的起步 。 ”
之后 , 父亲送给李琦一个本子 , 并题了三个字“心血集” , 让她自由写作 , 这也是李琦的第一本诗集 。 “我的两个闺蜜还在本儿上配插图 , 图文并茂的 , 想想都是美好的 , 现在她俩一位是哈师大美术系教授 , 一位是咱们省专业画家 。 那以后我就开始写作 , 十七八岁发表作品 。 ”
在作品《这就是时光》里 , 李琦写道:“有三件事情/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对诗歌的热爱 , 对亲人的牵挂/还有 , 提起真理两个字/内心深处 , 那份忍不住的激动 。 ”接受采访时 , 李琦说 , 写作是她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 从14岁到现在 , 这个信念都没有变过 , “我记得我得鲁迅文学奖时 , 有个采访人员问我是咋坚持写作的 , 我当时问他‘你如果爱一个人 , 你还用坚持吗?’其实 , 我根本就不用坚持 , 因为我就是喜欢 。 ”
B
拒绝追随潮流 “用诗歌写出对生命的困惑”
李琦的写作方式 , 更像是交谈或是自语 。 就像此次授奖词写的那样:李琦的诗歌呈现着成熟诗人愈渐至真至纯的诚恳、通透与挚爱 。 无论是写作的题材还是表达的主旨 , 她总是能举重若轻地让这一切回归诗学最本真的原点 , 触及艺术最本质的核心 。 她对世间万物和人类命运所葆有的一份原初性的敏感 , 让语言如水和空气般明澈 , 让情感思想如山川星辰般直扣眺望者的心弦 。 她随心所欲的手笔下 , 饱含着对生死或苦难深切的悲忧 , 倾注着对亲友和往事深情的眷恋……她给我们见惯不惊的平庸日子 , 赋予了朴素而动人的诗意 。
写诗40余年 , 谈及写作风格 , 李琦表示年轻的时候 , 也有过短暂的迷茫 , 在想是否要用一些华丽的辞藻、追随所谓的潮流 , 但很快她的心就定下来了 , “因为写作不是为了别人 , 如果我对自己都做不到诚实 , 我怎么可能对读者诚实 , 诚意的写作 , 对写作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 我还是更喜欢朴素、明澈、平淡、沉静的表达方式 , 诗由心生、有感而发 , 跟随自己的心 , 生活就是这样 。 ”都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听命 , 但在李琦这儿却不是这样:“应该说从四十岁以后 , 我对人生 , 无论是写作还是生命的本质 , 有了更多的困惑 , 我甚至觉得生命的本质是不是就是困惑呀 。 我就把对生命的这种困惑写出来 , 这也算是一种探寻吧 。 ” 分页标题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女诗人格丽克 , 也让大众更多关注女诗人 , 李琦表示:“有媒体问我 , 作为女诗人 , 怎样平衡写作和家庭的关系 , 我想没有人会问男诗人这个问题吧 , 其实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 女诗人承担的生活重量 , 确实比男诗人多 。 但也正是因为经历的风雨更多 , 她的创作才会更细腻、更纯粹 。 ”
C
在家乡“猫冬”时产量最多 “哈尔滨是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地方”
有人说 , 李琦是“哈尔滨主义者” 。 李琦说 , 哈尔滨是这个世界上她最爱的地方 。 “我生在这儿、长在这儿 , 亲人、同学、朋友、同事都在这座城市 , 我的一切都和这里相关 , 每次从机场或者车站出来 , 我都会望向天空 , 我觉得哈尔滨的天空是我最熟悉的 , 高远、透亮 。 我的诗歌故乡就是
我的家乡 , 寒冷、明亮 , 同时也最能让人感受温暖 。 ”
李琦说 , 哈尔滨是她的起点也是她的远方:“严酷自然环境里呈现的勇气、粗粝、硬度 , 包括落在基因年轮上的隐忍、厚道、希望和明亮 , 慢慢地成为了我写作的精神背景 。 ”就像很多作品的背景都是北方一样 , 李琦说自己的一切都跟家乡息息相关 , “咱们经常说‘猫冬’ , 我写作产量最大的时候就是冬天 , 外边大雪一飘 , 然后我泡上一杯茶在家里写作或者看一本书 , 就觉得心神安稳 , 也同时让你想到很远的地方、很远的事情 , 这种感觉很美好 。 ”
D
自己写诗歌 女儿写小说 “我们是彼此的第一读者”
李琦和丈夫、女儿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张抗抗戏称他们家是“中国作家协会家庭分会” 。 李琦的女儿马小淘也是80后优秀作家 , 17岁时就已出版随笔集《蓝色发带》 , 创作了长篇小说《飞走的是树 , 留下的是鸟》等多部作品 , 最近她的《骨肉》又获得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提名奖 。 母女间的互动也很有爱 , 李琦在朋友圈推荐女儿新作时 , 会写“我最喜欢的80后作家 , 对她 , 我知根知底”“转一下(文章) , 因为这个人我比较熟 , 而且还得处下去 。 ”李琦获奖 , 女儿也第一时间发来信息 , 问“奖金可否分享” 。
接下来 , 李琦的写作计划中 , 包括出一本读书随笔 , 还有两个系列的写作 , “岁数越大我越觉得写作成全了我 , 要不然我这辈子可能活得会更加茫然 。 ”
附 获奖诗歌(选)
《香水的味道》
李琦
母亲年迈
已不再忌讳谈论死亡
她越来越糊涂
却常有奇异之想
比如 , 她知道
她如果去世 , 我会在清明节
去墓地看她
哎呀 , 那一天人会很多
她开始焦虑:我眼神不好
会不会认不出你呢
我逗她 , 你鼻子好使啊
你可以记住我香水的味道
她恍然大悟 , 一下子有了把握
而后 , 她会经常
拿起我的衣服或者围巾
用力地 , 闻上一阵
龙头新闻采访人员 吴海鸥
编 辑:实习生 张钰欣
责 编:王 健
【生活报|哈尔滨女诗人凭这首诗获得年度诗歌大奖】审 核:静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