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经济学家潘家华:公园城市不是对城市病的小修小补,而是革命性的发展范式


_本文原题:经济学家潘家华:公园城市不是对城市病的小修小补 , 而是革命性的发展范式
“我们可以用技术解决城市扩张的各种难题 , 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 我们可以造城、造高楼 , 但是我们造不了自然” ,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的观点中 , 公园城市的探索之所以重要 , 就是因为在这种全新的发展范式之下 , 可以寻求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
10月24日 , 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 。 作为论坛嘉宾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接受了采访人员的采访 。 在他看来 , 公园城市的探索 , 绝不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的大城市病的修修补补 ,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全新的发展范式 。

红星新闻|经济学家潘家华:公园城市不是对城市病的小修小补,而是革命性的发展范式
本文插图
“这样一种发展范式 , 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以民为本 , 考虑的是居民的发展需求 。 ”潘家华说 , 例如工业城市的各种功能分区 , 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相隔离 , 造成城市病 , 造成拥堵和生活品质的下降 。 但公园城市应该是融合的、和谐的、统一的 。
公园城市的“公”就体现在它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达性 , 潘家华说 , 这与花园城市不同 。 公园是开放的 , 各种资源是共享的 。
另一方面 , “公园城市应该是多园一体、多园合一的” , 潘家华认为 , 公园城市的“园” , 诚然是包括绿地的 , 但是这个“园”是多样性、包容性、系统性的 。 不仅仅是绿地 , 也包括工业园、大学校园 , 以及生活居住的小区游园等等 , 是多元包容的、成体系的 。
公园城市的“城” , 在潘家华看来 , “城”是传承工业文明的技术范式 , 必须要便捷 , 要舒适 , 要宜业 , 它是开放的 。
公园城市的“市” , 则意味必须要有活力 , 要有效力 , 要有创意 。 只有这样 , 公园城市才是对工业文明的技术扩张、发展范式的提升、颠覆和创新;只有这样 , 公园城市才有可能作为解决人类未来所共同面临难题的一个载体和方案 。
“我最近听说了一个词语 , 叫‘自然缺失症’” 。 潘家华说 , “自然缺失症”是因为人民生活在城市高楼里的格子间里 , 远离了自然和鸟语花香 , 人从而变得越来越焦虑、孤独、空虚 。 “公园城市就是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谐” , 潘家华表示 , 这也是未来人们远离“自然缺失症”拥抱自然的有效路径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王垚 摄影采访人员 吕国应
编辑 柴畅
【红星新闻|经济学家潘家华:公园城市不是对城市病的小修小补,而是革命性的发展范式】(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