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_本文原题:“嘴上喊着想被爱 , 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KY作者 / 隋真
策划 / Ivan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KY , 我发现只要有人对我好 , 我就会不安难受 , 像欠了人情债 。 恋爱的时候更是如此 , 别人对我越好 , 我就越抗拒 , 对方就被我推开了……为什么其他女生都巴不得男朋友对自己再好一点 , 可我却没法接受别人的爱呢?”
其实 , 我们在后台看到有类似困惑的人不在少数 , 可以说这种对爱的抗拒会对我们的情感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 甚至会让我们离想要的亲密关系越来越远 。
究竟是哪些人会难以接受爱?这背后有哪些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学着去接受伴侣的爱呢?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难以接受爱的人 , 会有哪些显性和隐性的表现?
心理学家Harville Hendrix博士和Helen Hunt博士(2004)在《接受爱(Receiving Love)》一书中 , 列举了当人们难以接受来自伴侣的爱时 , 会有哪些表现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难以接受爱的人 , 心里是怎么想的?
有时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不善于接受被爱 , 他们可能有以下理由: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在一些人看来 , 亲密关系首先是一场权力的角逐(power competition) , 他们在意谁是关系里更有控制力的一方 , 享受自己在关系中处于优势的感觉 。
他们错误地将“接受对方的爱”与“丧失关系中的主动权”联系在一起 , 也害怕对别人产生依赖 。 甚至他们会觉得 , 一旦接受了别人的爱 , 别人就能够以“不再给予或者收回爱”对他们产生制约和伤害 。 而仅仅是这样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 就会令他们感到虚弱、危险(Hendrix & Hunt, 2004; Gunther, 2014)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有些人觉得伴侣爱的只是自己呈现出的美好的一面 , 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 他们拒绝这份爱 , 因为这份爱只是自己“骗”来的 , 而不是基于真正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 他们始终觉得 , 一旦对方了解真实的自己 , 可能就会不再爱他们 , 为了避免将来遭受失去的痛苦 , 他们选择不去接受(Hendrix & Hunt, 2004)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有些人秉持等价交换原则 , 认为一旦对方对自己好 , 自己就有义务要回馈对方 , 这样才公平 。 但是他们本身很抗拒对别人付出 , 也不喜欢被他人索取的感觉(Gunther, 2014) 。 他们有时也认为 , 自己一旦接受了伴侣的给予 , 就等于亏欠了对方 , 对方未来能以此为条件向他们提出要求 。
尽管他们知道对方可能不会真的用付出来要求他们 , 或者伴侣要求的内容也是他们乐于去做的 。 然而 , 光是想到自己会丧失自主权、被伴侣控制 , 他们就会感到不适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有些人对自己持有负面的认知 , 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来成功说服自己 , 爱不是必需品 , 没有人爱自己也并不痛苦 。
而一旦他们接受别人的爱、去敞开自己感受被爱的美好 , 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被人爱是美好的 。 同时他们也就会意识到 , 过去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自己是多么地可悲 。分页标题
改变原本的自我认知 , 去接受自己被爱的可能 , 意味着他们要改变自己已经习惯多年的模式 , 去面对新的风险(Hendrix & Hunt, 2004; Swan, 2016) 。
这四种类型的人更容易难以接受爱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由于过去他们身边亲近的人总打着爱的名义 , 去试图控制/支配他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Fontes, 2015) , 导致之后他们再遇见爱自己的人时 , 更容易产生 “有人向我表达爱时 , 本质是在向我索取”的念头 , 更容易失去对他人和对爱的信任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由于从小他们认为父母爱的只是自己优秀的表现 , 而不是他们本身 。 所以长大后他们即便获得了别人的关爱和注意 , 他们仍然觉得伴侣爱的只是他们的表面 , 不是真正的自己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甚至 , 他们会嘲弄那些爱他们的人 , 觉得那些人被假象欺骗很愚蠢 , 连带也轻视对方付出的爱;但在内心深处 , 他们又为没人喜欢真实的自己感到痛苦(Scott, 2011)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从小他们在痛苦、紧张时 , 无法得到来自照顾者的关爱 , 甚至会得到照顾者不耐烦的训斥 , 于是他们学会了更多依靠自己、避免依靠他人(Shorey, 2015a; Shorey, 2015b) 。
其中疏离型依恋的人会持续地拒绝来自伴侣的爱 , 来避免和伴侣过于亲密 。 而恐惧型依恋者的态度较为反复 , 他们有时疏远 , 有时也会亲近自己的伴侣 , 一旦他们感到了一些细微的、可能的“对方好像没有那么爱我了”的信号(尽管很多时候这只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想象) , 他们会通过立刻主动拒绝伴侣的爱来自我保护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由于他们会倾向于负面地看待自己 , 认为自己不够好、或者不值得被爱 , 导致他们会拒绝来自伴侣的爱 , 来避免和他们的自我认知产生冲突(Hendrix & Hunt, 2004) 。
如何学会接受爱?
实际上 , 这种对爱的抗拒 , 其核心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 。 有时是不信任自己值得被爱、或是自己有能力去维持一段爱的关系;有时则是不信任他人付出爱的动机 , 或是不信任对方能给自己想要的爱 。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重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信任:
1. 爱的日记:记录来自对方的爱
通过撰写爱的日记、记录下伴侣给予的爱 , 可以让习惯忽略或否定伴侣的爱的人 , 注意并承认伴侣爱的表达 。
在记录之前 , 先学着识别伴侣爱的表达 。 每个人都可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 , 比如有些人倾向于用行动表达 , 有些人则习惯通过语言传达爱意 。
在记录伴侣爱的表达内容的同时 , 也记下是在什么场景下、因为什么理由 , 对方进行了爱的表达 。 这样日后再回顾时 , 你可以有理有据地和对方讨论 , 你会更喜欢哪些爱的表达方式(Hendrix & Hunt, 2004) 。
2. 在其他关系里 , 重塑对他人的信任
要改变不信任 ,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到底不信任什么 , 并通过实际中的行为实验 , 来检验自己的不信任是不是对的 。 如果你觉得在亲密关系中做实验风险太高 , 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关系中进行实验 。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3. 练习:允许爱进驻(let love in)
有些人感受到他人的爱意时 , 他们的身体会瞬间紧绷起来 , 像在抵御爱的入侵 , 有时这种不适感太强 , 驱使人们退避 。 但实际上 , 我们一部分身体在痛苦的同时 , 也会有一部分是放松的 , 只是我们下意识地关注负面的部分 , 使得它变得太强烈而难以忍受 。分页标题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这个部分练习的是通过改变对身体知觉的体验来改变信念 , 让自己意识到: “其实我不是完全抗拒爱的 , 我的某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爱的 。 ”想象爱像是一团温暖的光芒笼罩在放松的部分上 , 并从那边流淌进身体里(Swan, 2016) 。
4. 提升自爱:试着喜欢一个和自己有类似“缺陷”的人
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人而言 , 接受爱的前提是要学会如何更好地爱自己、欣赏自己的价值 。
有一种方法是 , 如果你很讨厌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 , 那么 , 尝试去喜欢一个也有类似特质的人 。 通过发现那部分特质给Ta带来的价值 , 你也会意识到自己原本厌恶的部分 , 也有值得被爱的价值(Swan, 2016) 。
以上 。
点点「在看」 , 放心被爱~

KnowYourself|“嘴上喊着想被爱,真的遇到对我好的人却又想逃跑”
本文插图
Beck, M. (2006). Over helpers anonymous. The Oprah Magazine, 7 (12), 103-104,106.
Scott, L. (2011). Why the narcissist cannot accept our love. The Path Forward.
Flowpsychology. (2016). 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disorder style Flowpsychology.
Fontes, L. A. (2015). Invisible Chains: Overcoming Coercive Control in Your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Gunther, R. (2014). Why can't I let love in? Psychology Today.
Hendrix, H., & Hunt, H. L. (2004). Receiving love: Transform your relationship by letting yourself be loved.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Shorey, H. (2015a). Fear of intimacy and closeness in relationships. Psychology Today.
Shorey, H. (2015b). Come Here-Go Away: The dynamics of fearful attachment. Psychology Today.
Swan, T. (2016). How to receive love. Tealswan.
搜索文章/心理测试/招聘/转载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