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闽系房企沉浮


销售额|闽系房企沉浮
图片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丁文婷 10月9日晚 , 泰禾集团(000732,股吧)(000732.SZ)公告 , “H7泰禾02”这笔债券将无法按期兑付17.18亿元本息 。
这不是泰禾的第一笔违约债券 , 此前 , 泰禾已有6笔债券违约 , 年内到期债务为555.11亿元 , 已被多家评级机构下调了集团信用评级 。
这家曾经辉煌的福建企业正在经历最艰难时刻 , 与之类似的还有老乡福晟集团 , 其命运都掌握在他人手中 。
Wind数据显示 , 福建福晟负债总额从2015年的251亿元升至2019年的707亿元 , 同期 , 货币资金和流动负债的比值从0.11降到0.07 。 债务违约、多个项目停工导致业主维权等问题缠身 , 福晟不得不选择卖地卖股 , 今年年初 , 引入世茂合作纾困 。
福晟和泰禾都是闽系房企代表 , 早期在福建完成原始积累后逐步迈向全国 , 并与很多在京沪等大城市早已立足的世茂、旭辉等老牌福建房企一并 , 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最耀眼的一股力量 。 它们以“高杠杆、快周转”快速拉升规模 , 短短几年间 , 多家闽企完成了销售额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 。
2018年克而瑞房企排行榜20强中 , 闽系房企就占到了5席 , 其中有6家闽系房企销售额达到千亿 。
但对房地产行业来说 , 没有永远的高歌猛进 , 经过2015年后的高速扩张 , 经济观察报统计 , 2018年 , 除了世茂年销售额增长74%外 , 多数闽系房企销售额增速明显放缓 , 2019年 , 一些房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 例如 , 正荣2016年、2018年销售额增长均超过80% , 到了2019年 , 这一数据仅为8% , 旭辉2019年销售额增长了29% , 而2016年这一数字为109% 。
整体失速
从下半年颇受关注的“三道红线”来看 , 2020年上半年 , 闽系房企中 , 阳光城(000671,股吧)踩中两条 , 处于橙色档 ,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负债率均踩线 。 世茂、旭辉、融信、正荣、禹洲、中骏等6家房企位于黄色档中 , 均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高于70% 。 位于黄色档的6家闽系房企2020年上半年有息负债增速均为正 。
泰禾处于红色档 , 其净负债率高达244% , 现金短债比仅为0.25 。 旭辉、正荣、阳光城、禹洲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 , 其中阳光城净负债率为135% , 被归为橙档 。 2019年 , 正荣和禹洲的有息债务增速均超过26% , 旭辉达到了33% 。
相比飞速增长的负债 , 闽系房企的销售额增长趋于保守 。
2018年 , 融信的销售额增长了73% , 2019年这一数字骤降至16%;阳光城2019年的销售额增幅仅为两年前的三分之一;福晟的销售额增幅在2017年曾超过50% , 2019年 , 这一数字跌至1.4% 。
2019年 , 泰禾、融侨销售额增幅双双为负 , 其中泰禾负增长38% , 而就在三年前 , 泰禾完成了2016年销售额400亿元到2017年销售额1007亿元的跨越 , 位列房企销售排行榜第17位 , 2020年上半年 , 泰禾销售额仅257亿元 , 排名跌至58名 。
这一轨迹和闽系房企中最早开始全国化扩张的世茂如出一辙 , 只是时间延后了5年 。
世茂在2012年开启扩张之路 , 当年销售额为461亿元 , 同比大增50% , 2013年销售额增长45%至670亿元 , 位列房企销售榜第9名 。
不过 , 2015年开始 , “高速增长”的传奇没有续写 , 世茂当年的销售额增幅为负5.3% , 行业排名跌至12位 。 2016年的销售额增幅也仅为1.6% , 排名进一步跌至16位 。 “闽系”房企第一的宝座一度被旭辉控股取代 , 直到2019年 , 经过盘整的世茂才重回房地产前10 。
高速扩张
五六年前 , 不少福建房企纷纷走出福建 , 在全国土地市场以黑马之姿进入大众视野 。 借着2015年后房地产市场的一轮暖周期 , 以“强扩张、快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快速实现了规模化 , 经济观察报统计 , 有6家规模超过千亿的闽系房企是在2017-2018两年间实现千亿跨越的 。 分页标题
梳理阳光城、旭辉、正荣、融信和泰禾近5年销售额变化 , 不难发现共同点:2015年前 , 这些房企的销售额均为小幅增长 , 2015开启高速扩张模式后 , 销售额开始翻倍式增长 。
融信和正荣2015年的销售额分别为295亿元、306亿元 , 三年后分别飙升至1219亿元和1303亿元;阳光城、旭辉的销售额在2015-2018三年间翻了超过三倍 , 正荣、融信和泰禾这一数字则超过四倍 。
规模增长的背后是投资扩张 , 一位闽系房企员工称 , 当年 , 闽系房企被称为“地王收割机” , 哪里有地哪里就能看到闽系房企的身影 。
2016年 , 融信中国击败保利、万科等房企 , 以110亿元拿下上海静安区中兴社区楼面价10万元/平方米的“超级地王” , 创下当时中国土地成交史上单价最高纪录 , 地价超过其2015年销售额的1/3 , 在行业内一战成名 。
此后 , 融信并未停止“买买买”的脚步 , 当年在福州、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共收购了21宗地块 , 总建筑面积527万平方米 , 超过了其之前的土储总量 。
2017年 , 融信拿地势头更猛 , 新增土储1482万平方米 , 是上一年的近3倍 , 只用了半年时间几乎完成了325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 。 2018年 , 融信销售额飙升至1219亿元 , 晋级千亿俱乐部 。
融信的抢眼表现是闽系房企的缩影 。
同样积极拓储的还有阳光城 , 年报数据显示 , 阳光城2017年共计获得120个土地项目 , 新增建筑面积2022万平方米 , 当年最后两个月 , 阳光城基本上达到了2天拿一块地的节奏 , 完成了48宗土地收购和招拍挂的确权 。 次年 , 阳光城销售额达1629亿元 , 进入千亿阵营 。
闽系房企高速扩张背后不可忽略的是民间资本的助力 。 多名闽系房企人士表示 , 福建的民间资本非常活跃 。 “这一方面使得闽系房企在融资方面更加大胆激进 , 但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高昂利息也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 ”分析师严跃进表示 。
多名福晟员工反映 , 自己于2018年参加了公司跟投 , 并根据项目不同 , 被许以最高超过30%的年利率 。 今年4月 , 因为跟投款本息难以兑付的问题 , 多名福晟员工向福州市政府求助 , 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回复函显示 , 2018年7月 , 福晟集团已出现资金流动问题 , 制定了中央美墅76号楼返租回购方案 , 吸引力部分职跟投款约1亿元 。
一位福晟员工告诉采访人员 , 2018年 , 福晟仍在频繁吸纳员工跟投 , 为快速扩张 , 这样的跟投在闽系房企中并不少见 。
分化
高杠杆、快周转的代价是负债高企 。
从2015年开始 , 一些闽系房企的有息负债就开始快速增长 。 根据国信证券(002736,股吧)报告 , 2015-2017年 , 融信、阳光城和泰禾的有息债务增长率均超过200% , 金辉、阳光集团和旭辉均超过140% 。 2017年 , 泰禾净负债率高达491% , 阳光城、中庚地产净负债率均超过200% , 金辉、融侨、国贸地产和融信均超过130% 。 阳光城2018年、2019年的净负债率分别高达161%和138% 。
不同于后进闽系房企 , 在2012-2014年高速扩张期 , 老牌公司世茂的负债规模同样快速增长 , 与此同时 , 毛利率从2011年的50%一路降至2015年的36% 。
这与此前世茂高速扩张不无关系 。 2011-2013年 , 高速扩张的三年间 , 虽然在销售额上完成了从307亿元到671亿元的跨越 , 世 茂的拿地成本却逐年上涨 , 数据显示 , 2012年 , 世茂拿地楼板价与销售均价的比值从2011年的一成半到2012年突破两成 , 2013年达到两成半 , 这些项目逐渐进入结算阶段 , 从而拉高了销售成本 , 导致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 , 针对部分三四线项目 , 世茂加大折扣力度去库存 ,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整体利润空间 。
库存、负债与利润三重压力下 , 世茂表示“不再以销售规模作为单一增长指标 , 而是更加注重回款率和利润率” 。 2014年 , 世茂新增土地储备907万平方米 , 同比下降22% 。 2015年 , 世茂拿地更加谨慎 , “能卖掉才拿地 , 否则不拿地” 。 分页标题
减速消化同时 , 世茂增长脚步放缓 , 2013年-2016年四年 , 世茂的销售额分别是670.7亿元、707.8亿元、670.5亿元、681.1亿元 , 销售均价也仅从2013年底的1.28万元/平方米增长到2016年底的1.385万元/平方米 。
此后经历了两年减速调整 , 世茂终于“缓过劲来” 。 在资本、产品和管理的三重积累后 , 再次进入发展轨道 。
而2017年 , 销售额不到400亿元的福晟 , 在土地市场猎获了1787万平方米 , 货值3199亿元 , 排在全国房企第7位 。 2018年 , 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使得楼市整体降温 , 项目去化速度放缓 , 本就资金紧张的福晟流动性迅速恶化 , 当年福晟拿地数据下降至411万平方米、212亿元 。
Wind数据显示 , 福晟集团负债总额从2016年末的300多亿元 , 涨至2019年中的741亿元 。 其中 , 短期债务为443亿元 , 占总债务比例约为60% , 而同期货币资金仅为73亿元 。
随着国内楼市调控和监管环境的持续收紧 , “降杠杆、降负债”成为房企主旋律 。 进入2018年 , 融信董事长欧宗洪多次强调“稳” , 他表示 , 房企已经进入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 融信将做好规模、利润与杠杆之间的平衡 。 这一调整姿态在融信拿地策略中也有明显体现 , 融信2018年、2019年的拿地金额总和不及2017年一年 。
同样在努力摘掉“激进”标签的还有阳光城、泰禾和正荣等房企 。 2018年年报显示 , 泰禾集团实现毛利率30.4% , 较往年提升2.7个百分点 , 为近三年最高水平 。 在总资产增长幅度上 , 2018年同比增长17.8% , 而2017年这一数字为67%;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在这一年实现回正 , 达到139亿元 。
2018年 , 冲破千亿大关的正荣将之后的三年设定为“高质量发展新三年” , 2019年 , 正荣的净负债率从2017年的183%降至75% , 短债比例由51%大幅下降至34% , 现金短债比由1.19倍上升至1.76倍 。 在今年8月的半年业绩发布会上 , 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黄仙枝多次强调要“经营效率、优化负债” 。
阳光城也在2019年选择“急刹” 。 年报数据显示 , 2019年阳光城全年营收达到610亿元 , 同比增长8%;这一数字在2018年为565亿元 , 同比增长70% 。 阳光城的高周转模式也有所调整 , 2019年阳光城的存货周转率0.28次 , 同比下降了9.68% , 净负债率也由2016年的257%降至138% 。
在阳光城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 , 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表示 , “如果单纯追求规模 , 阳光城还可以上更高的一层台阶 。 大家对阳光城的理解就是高增长 , 但其实最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 。
尽管如此 , 闽系房企们如今的日子也并不轻松 , 泰禾仍在等着万科的“施救” , 福晟的债务还未厘清与解决 , 脚踏红线的闽系房企们面对融资限制再难“上浮” 。
与此同时 , 一些中型房企仍在上演“以价换量”激进扩张的老路 , 以禹洲集团、建发国际为例 , 禹洲集团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47.9% , 但毛利率从36.3%持续降低至26.2% , 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3.4% , 低于行业中位数水平 , 归母净利率也只有6.9% 。
建发国际2018年销售额增长了145.2% , 但销售均价明显下降 , 今年上半年 , 净利率、归母净利率均从行业高位骤降下来 , 分别为4%、2.4% 。
2017至2019年 , 金辉集团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接近50% ,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却仅有10% 。 今年上半年 , 金辉的净资产负债率未降反升至180% , 现金短债比为0.4 。
金辉副总裁林宇曾在2016年上任初期表示 , 做房地产也要有赛车这种冒险的精神 , 你不往前走 , 就会被别人推着往前走 , 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 , 再怎么样也要拼一下 , 就算你做得不好 , 拼过了也没什么遗憾 。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