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_本文原题: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6岁那年 , 我在街上看到一辆小巧可爱的车 , 黄色的 , 当时就想着长大后 , 一定要买一辆 。
遗憾的是 , 还没等我买上 , 以后就都无法拥有了 。
2019年7月10日 , 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墨西哥的生产线缓缓驶出 , 历经83年风雨 , 这个最具有年代感和代表性的汽车 , 面对现实 , 不得不退出舞台 。
大众汽车为了纪念甲壳虫 , 特意制作了这支广告片 。
简约随性的暖色调水彩插画让整个广告看起来充满年代感和温馨感 。
“人人都爱甲壳虫”
自1936年诞生日起 , 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见到甲壳虫 , 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单一车型汽车 。 而这段描述小男孩成长变化的片段 , 不单单只是在讲甲壳虫与这个男孩的成长经历 , 更是在讲世界各地的甲壳虫车主的故事 。
在甲壳虫服务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中 ,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冰冷的交通工具 , 而是成为了变化的见证者 , 当这个男孩变成一位老人 , 甲壳虫也迎来了自己的“最后路程” , 在这最后的一英里处 , 它慢慢走过乡村、田野 , 行驶在人群簇拥的街道 , 人们纷纷向它鼓掌、挥手告别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本文插图
车往前走 , 看到儿时的小男孩向它招手;车继续开 , 是年轻的嬉皮士们在后面追赶;车驶入城市 , 标志性的人物和符号提醒着我们时间的长度——从反战标志到宇航员和拍照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 都不停地告诉我们 , 大众甲壳虫陪伴着我们走过漫长岁月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本文插图
车经过已成为老人的小男孩时按响了喇叭 , 发出最后的鸣笛 。 小男孩挥挥手 , 像是与甲壳虫道一句“再见” , 但更像是同一个时代做最后的告别 。 从后视镜里 , 看到人群依旧不肯散去 , 目送甲壳虫走完这最后一英里 。
在最后 , 新款轿车的大灯打开 , 广告语出现:当旧路走至尽头时 , 也是新的旅程开始之际(Where one road ends, another begins) 。
“甲壳虫不仅仅只是甲壳虫”
回顾整个短片 , 会看到甲壳虫的这支告别广告 , 既是对自己不再生产的告别 , 也有对过去自己辉煌的历史告别 , 更是对那些喜爱自己的人的一场答谢仪式 。
甲壳虫一路向前 , 告别的人群中出现了甲壳虫非常著名的广告文案——Think Small(想想还是小的好)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本文插图
“我们的小车并不标新立异 。
许多从学院出来的家伙并不屑于屈身于它;加油站的小伙子也不会问它的油箱在哪里;没有人注意它 , 甚至没人看它一眼 。
其实 , 驾驶过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 。 因为它耗油低 , 不需防冻剂 , 能够用一套轮胎跑完40000英里的路 。 这就是为什么你一旦用上我们的产品就对它爱不释手的原因 。
当你挤进一个狭小的停车场时、当你更换你那笔少量的保险金时、当你支付那一小笔修理帐单时 , 或者当你用你的旧大众换得一辆新大众时 , 请想想小的好处 。 ”
这句广告语改变了美国人的汽车观念 , 使他们意识到了小型车的优点 , 可以说这个广告词一出来 , 就让甲壳虫搞定了美国市场 。
人群里的宇航员 , 是对1969年7月20日 ,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Apollo 11)的登月舱成功降落在月球 , 迈出了人类登陆月球的第一步的致敬 , 甲壳虫就在此时发布了这张模仿月球探测器的海报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宇航员旁边的拍照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 在1985年 , 为大众设计了怀旧风格的造型 , 成功地重塑了大众的形象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本文插图
他们都以某种方式和甲壳虫产生联结 , 在离别之际 , 他们都来告别了 , 这样的一种离去 , 是充满力量的落幕 。
或许在我们眼里 , 甲壳虫只是一款外观设计的可爱个性 , 深得女孩儿们喜欢的车车 。
但83岁、销量超过2350万辆的甲壳虫对外国人来说 , 这款曾在上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浪潮中风靡一时的车型 , 除了经济耐用 , 有着情怀的家用车属性更是带领了许多家庭走进汽车生活 。
“品牌通常都要以情动人”
在甲壳虫停产之际 , 这个充满情怀的告别广告 , 更蕴含了大众汽车对新的旅程的希望和与消费者的联结 , 最后借由化成星光的甲壳虫汽车来预告新品 , 让观众们看到了品牌传承的影子 , 既能留住“故人” , 又能吸引“新人” 。

新视维文化传媒|甲壳虫广告 《最后一英里》
本文插图
当下 , 情怀已经成为广告流行的一种风格 , 各大品牌无一不在做情怀广告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情怀广告的广泛拍摄 , 也代表了消费者在整体欣赏素质上面的提高 , 这种提高也体现在对广告题材的开放包容 。
拿我们熟悉的NIKE来说 , NIKE的广告总能引起共鸣 , 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也可以是出色的运动员 。 NIKE就是以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为切入点 , 将品牌融入情感故事 , 使品牌成为情感进程关键点的载体 , 以情动人 , 引起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情感共鸣 , 从而悦纳在广告故事中作为情感象征的产品 。
人都是喜欢充满感情色彩的东西 。 “感情”藏着人的疯狂、落寞、欢乐......当看到与情怀有关的东西 , 他们会投入其中 , 联想自己的故事 , 不会刻意去想这个广告片是在卖情怀 。
体现在广告上 , 则是近几年的广告早已脱离脑白金、恒源祥等等简单粗暴的形式 ,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鬼畜形式的广告今后还会存在 , 但是总体上走心的广告已经开始慢慢量化 。
情怀使得广告更有力量 。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接近生活、体贴人性的广告 , 也希望从广告的洞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
以上内容来自关注订阅号【新视维文化传媒】 , ID【SINCEWAY2015】 , 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