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精确少一些疑问

2020年10月5日早上 ,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 , 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 , 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 。 当天中午 , 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 , 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 19日中午 , 最后一名伤者 , 经多日救治无效 , 不幸去世 。 至此 , 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对于此事件网上一片哗然 , 各种评论出现在屏幕上 。 由此引申到各种食物发芽发霉的等等都不能使用 , 有的网友说“过了几天了 , 又来个初步分析出的中毒原因 , 过几天会不会又发现别人的原因呢?我们的很多专家做研究其实不够深入 , 不够踏实 , 整天人云亦云 , 混出来的头衔 , 什么有黑斑的红薯、发芽的土豆、生豆浆…… , 问问我们这些80后 , 我们吃了多少这些东西 , 几乎没见过中毒 , 什么原因呢 , 是我们那些所谓的专家研究过于表面、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成因 , 发芽的土豆可能有毒 , 具体是什么成因呢?我们做的食堂 , 几乎每次买土豆都会有发芽的 , 也都是切丝卖出去了 。 ”从网上的评论看 , 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对一个学术的研究不够深入 , 不够细致 , 是出现事件后“可能、大概、初步”等词语使用频率最多的时候 , 如果那些所谓的专家在平时的学术研究中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精益求精 , 凡事讲究精确明了 , 追个究竟 , 探个明白 , 将原因分析透彻就容易解释疑问困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