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_本文原题:“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1936年10月19日清晨 , 鲁迅逝世 。 上海及其他很多城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 葬仪上 , 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挽幛覆盖在鲁迅遗体上 。
鲁迅的人生态度 , 正如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所宣示 , 一方面是对恶势力决不妥协 , 奋战到底;一方面是对劳苦大众怀着深切的同情和友爱 。
他的作品生动地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慈悲、善良、仁爱、坚强、勇敢的品格 。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 , 应该说是短寿 。 他虽死于多种疾病 , 其实更与过度劳累有关 。 即使重病在身 , 他也总是谋划各种工作 , 催促自己“赶快做” 。 他如果听从医生和亲友的劝告 , 好好疗养 , 本可以延长生命的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
鲁迅先生五十三岁生日照 。
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三日摄于上海
从学医以救死扶伤 , 到最终弃医从文 , 鲁迅的思想因何发生了急剧转变?
弘文学院毕业 , 鲁迅面临升学的选择 。
有老师建议鲁迅学医 , 说日本医学的水平经过多年努力 , 已经相当高 , 而且医学校多 , 容易考取 。 当时留学生以学习法政和军事居多 , 学工的也不少 , 但学工的名额有限 , 中国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 鲁迅正是公派学工科的 , 原定弘文学院毕业后进入大学冶金科 。
医生救死扶伤 , 是高尚的职业 , 而且 , 医学研究可以推动科学发展 , 加速中国的进步 。
于是他决定学医 。 接下来的问题是 , 入哪个学校呢?
选择医科的其他几位同学留在东京 。 鲁迅的选择让同学们吃了一惊 :到仙台去 。
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里还没有中国留学生 。 出于这个原因 , 校方给予鲁迅特别优待 , 免收注册费和学费 。
9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二早上 , 开课前 , 鲁迅在学校总务科职员的带领下走进教室 , 被介绍给同学们 。 据同班同学后来回忆 , 鲁迅个子不高 , 长方脸 , 白白净净的 , 眉毛较浓 , 额角宽阔 , 两眼炯炯有光 , 性格看起来比较沉静 , 眉目间略显忧郁 , 举止有些腼腆、矜持 , 看得出来是一个感觉灵敏又善于思考的人 。
学校课程安排极为紧张 。 周一和周五早上 7 点上课 , 其他几天 8 点钟上课 。 上午学组织学、化学、物理学和德语 , 下午两小时解剖或其他课程 。 新生每周还要上三节体操 , 第二年上半年加一节生理课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 。 每天从这个教室奔到那个教室 , 笔记抄了一本又一本 。 鲁迅对此很不适应 , 脑子整天昏沉沉的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
鲁迅在仙台医专的课堂笔记
到仙台不久 , 鲁迅收到朋友从东京寄来的林译小说《黑奴吁天录》 , 原著是美国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描写美国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苦难生活 。 小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 受着奴役的中国人看这部小说 , 对黑奴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 。
林纾在译本跋中就说 :“……译是书 , 非巧于叙悲 , 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 , 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 , 不能不为大众一号 。 ”又说 :“今当变政之始 , 而吾书适成 , 人人既蠲弃故纸 , 勤求新学 , 则吾书虽俚浅 , 亦足为振作志气 , 爱国保种之一助 。 ”
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及阅读这本书的感受 :穷日读之 , 竟毕 。 拳拳盛意 , 感莫可言 。 树人到仙台后 , 离中国主人翁颇遥 , 所恨尚有怪事奇闻由新闻纸以触我目 。 曼思故国 , 来日方长 , 载悲黑奴前车如是 , 弥益感喟 。 …… 分页标题
这里说的“新闻纸” , 是指当地报纸 , 上面常报道一些中国内乱及土地被列强分割的消息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
鲁迅、周作人、许寿裳等租住的“伍舍” , 曾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住宅
鲁迅原计划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些东西 。 德国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 von Ranke)的九卷本《世界历史》 , 取材宏富 , 文笔优美 。 鲁迅选译了其中的一些章节 , 但没有发表 , 后来在写《科学史教篇》时用作参考资料 。 此外 , 他着手翻译《物理新诠》一书 , 但只译了《世界进化论》和《元素周期则》两章 , 因为功课繁重而终止 。 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中叹道 :“……不暇握管 。 而今而后 , 只能修死学问 , 不能旁及矣 , 恨事!恨事!”
在仙台医专 , 鲁迅遇到一位好老师——教解剖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 。 藤野先生年轻的时候接触过中国文化 , 认为日本从文化上深受中国的恩惠 , 应该报答 。 他见鲁迅只身来到仙台 , 人生地疏 , 就想办法给予帮助 。 他要走鲁迅的课堂笔记 , 细加批改 , 连语法错误也不放过 。 当一些心怀恶意的同学污蔑鲁迅时 , 藤野先生站出来为鲁迅申辩 。
鲁迅对藤野先生心怀感激 , 终生难忘 。 有一个时期将藤野先生赠给他的照片装框挂在北京寓所的东墙上 , 用以激励自己勤奋工作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
藤野先生赠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字
鲁迅在仙台医专的第二学年 , 发生了“幻灯片事件” 。
细菌课上 , 在放映教学幻灯片的间隙 , 有时也放一些时事片给学生看 。 当时的时事片 , 多是关于日俄战争的 。 日本同学看到“精彩”处 , 总为他们英勇军队的胜利欢呼 , “万岁!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
有一次 , 鲁迅在幻灯片上看到令人痛心的一幕 。 当时 , 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 , 中国人作为“中立者” , 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强国在争夺自己的领土 , 已经是很难堪的事了 。 而有一个片子讲一个中国人给俄国军队当侦探 , 被日军捕获 , 将要枪毙 , 周围看热闹的偏偏多是中国人 。
最让鲁迅难受的是幻灯片上的中国人脸上的表情——或者说无表情——一个绑在中间 , 许多站在旁边 , 虽然都有强壮的体格 , 却显出麻木的神情 。
鲁迅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 他思考的结果是 :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 , 凡是愚弱的国民 ,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 如何茁壮 ,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 所以我们要的第一要著 ,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他决定回东京 , 从事文艺活动 。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 , 因篇幅限制 , 有所删减 。 】

人民出版社|“民族魂”因何弃医从文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