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_本文原题:山围故国周遭在 , 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为庆祝南京申请“世界文学之都”成功一周年和“南京文学季”的举办 , 群学书院于2020年10月举办“跟着古诗词走南京”系列深度文化行走活动 。
10月11日 , 系列活动第一场顺利举办 。 由南京知名文旅专家 , 南京故事讲述者袁幼平带队 , 以“诗国南京”历史上的经典名篇为线索 , 分别沿着清凉山-乌龙潭-龙蟠里-石头城的人文线路进行了探访 。 南京市旅游学会创会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邢定康在清凉山魏紫熙纪念馆为参与行走的读者和广大市民解读了南京诗词游屐的魅力 。
在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的支持下 , 行程中我们还特意带上了南京新网红“来自世界文学之都的微笑”和他的朋友宁好鸭 , 一路同行 , 感受南京城的文脉 , 领略文化古都的魅力 。
本文系参与行走的南京大学橙子同学撰写的行走心得 , 与读者诸君分享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游“石头”有感
文 | 橙子同学
图 | 刘青、橙子同学
十月的群学书院十分“高产” , 共有四场深度文化行走活动 , 每个双休日都有一场 。 这四场活动是一个系列 ,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 那就是“跟着古诗词走南京” , 这与去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有关 。 南京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 盖因南京本就是个历经沧海桑田的地方 , 古往今来 , 多少文人墨客来此地凭吊怀古 , 创作了一篇又一篇不朽之作 , 这些作品包罗万象 , 涵盖了几乎所有文学体裁 , 可谓宏富 , 故而“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实至名归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本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活动围绕“石头”而展开 , 行程约3公里 , 足以将石头城一带的重要地点走上大半 , 是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文线路 。 根据我自己的总结 , 按照浏览的时间顺序排列 , 我们一共游览了三个公园: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一、清凉山公园
10月11日中午 , 我们一行人相会于清凉山公园门口 , 拉开了我们系列文化行走第一场活动的序幕 。
本次行走的主题是:从石头城到清凉山——从军事重地到南京历史上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区 。 这个主题颇有深意:石头城本是一个军事重地 , 相传为孙权所筑 , 其位于石头山之上 , 扼守长江险要 ,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凉山即石头山 , 随着长江逐渐西移 , 石头城地军事意义逐渐减弱 , 南唐后主李煜将石头山下的兴教寺扩建为石城清凉大道场 , 在山上建避暑离宫、广植翠竹 , 从此石头山改名清凉山 , 尔后千年间 , 清凉山上建起了寺庙、书院 , 香火不绝、文气氤氲 , 多少文人骚客曾与这里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关联 , 这里逐渐成了南京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 。
我们这四场行走的带队人都是南京故事讲述者、知名文旅专家袁幼平老师 , 在正式跟着袁老师行走之前 , 我们在清凉山公园里的魏紫熙纪念馆听了一场题为“金陵诗词游屐”的专题讲座 , 讲座嘉宾是南京市旅游学会创会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邢定康先生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场讲座围绕邢局长所著的四本作品而展开:《金陵诗词游屐之旅》、《南京神话传说之旅》、《南京名人雕塑之旅》以及《金陵成语溯源之旅》 , 这四本书都属于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 , 以“口袋书”便携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现了南京城的历史文化 , 这与咱们群学书院“文化行走”的主旨和本次活动“跟着古诗词走南京”的主题不谋而合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邢局长的本次讲座 , 也是以古诗词、神话传说、名人雕塑、成语这四个角度作为切入点 , 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 , 生动诙谐地为我们介绍了南京的很多故事 , 比方说南京的很多老地名“柳叶街”、“船板巷”、“钓鱼台”都与当年朱元璋下令追捕从燕雀湖中逃走的“鱼精”有关等等 。 虽然这些都只是传说 , 但身为外地人的我感觉获益匪浅 , 先前听这些地名总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然 , 现在的我对它们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
听完讲座之后 , 我们在馆前的魏紫熙塑像前合影留念 , 而后大家便跟随着袁老师的步伐 , 正式踏上了文化行走之旅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我们一行人沿着山路往下走 , 两旁的行道树大多是银杏树 , 本该碧绿的叶片在秋日骄阳的照射下泛着耀目的金黄色 , 摇曳的枝桠投在地上的树影斑斑驳驳 , 为奔波的我们带来些许庇荫 。 在接近清凉山公园的出口处 , 是一个著名的景点——武侯驻马坡 。 说到南京 , 必然要提到“龙蟠虎踞”的典故 。 据晋代吴勃《吴录》所载 , 诸葛亮曾奉命出使东吴 , 在看到秣陵(今南京)连绵巍峨的山阜之后留下了“钟山龙蟠 , 石头虎踞 , 此帝王之宅也”的名句 。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尚存争议 , 很多学者考证诸葛亮并未真正到过南京 , 但毋庸置疑“龙蟠虎踞”已经传为美谈 , 清凉山上的诸葛武侯“驻马亭”、“驻马坡”是来南京旅游必来的景点 , “龙蟠虎踞”成了如今南京市旅游的标志 , 我们即将前往的“龙蟠里”和“虎踞关”亦得名于此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清凉山公园内还有很多著名景点 , 比如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等 , 但是我们囿于时间与路线限制并没有深入探访 , 只是路过 。 有些时候 , 适当留些遗憾 , 是为了下次再来 。
二、乌龙潭公园
我之前一直有个疑惑 , 石头山是“虎踞” , 钟山是“龙蟠” , 但为何出了“虎踞”的石头山(清凉山)就是“龙蟠里”呢?钟山并不在附近 。 后来袁老师告诉我们 , 这“龙蟠里”的地名 , 与“乌龙潭”有关 。 “乌龙潭”就是我们即将造访的乌龙潭公园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从清凉山公园到乌龙潭公园的路上 , 是“龙蟠里” 。 “龙蟠里”依山傍水 , 前有乌龙潭 , 后枕盋山 , 南邻明城墙与秦淮河 , 北接清凉山 , 与棉鞋营、胭脂巷并成为老南京的三条“诗巷” , 是一条极具南京风雅文化的古老街巷 。 真是难以相信 , 就在这条窄窄的小道上 , 有魏源的故居、陶澍创办的惜阴书院、缪荃孙创办的近代最早的图书馆——江南图书馆等著名文教遗迹 , 吴敬梓、薛时雨、陶澍、林则徐、龚自珍等人都与这里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关联 , 鲁迅、胡适、顾颉刚、蔡尚思、蔡元培、黄宾虹、徐悲鸿等人也都曾在陶风楼阅览 , 当真是一砖一瓦皆是史 , 一草一木总关情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踏在这片土地上 , 曾经只是在书里面见过的人物刹那间就鲜活了起来 , 我史无前例地觉得 , 他们离我是那样的近 。 现在龙蟠里小道的一侧墙面上被做成了文化长廊 , 以古色古香的浮雕形式 , 向市民和游客诉说这一带曾经发生过的事、曾经来到过的人 。分页标题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一进入乌龙潭公园 , 映入眼帘的便是碧色的乌龙潭 , 湖畔柳树茂密 , 柳条在微风的拂动下微微摆动 , 掩映得那湖心亭格外有风格 。 听袁老师说 , 这乌龙潭的潭面原先比这宽阔得多 , 曾经潭中心并没有那个小亭子 , 只有一块没入湖中的基石 , 孩子们喜欢在这里游泳玩耍 , 只有水性很好的人才能游到湖中心 , 然后摸到那块基石 , 可是现在 , 袁老师开玩笑说 , 是个人都能游到对面 。 听着南京老故事 , 看着眼前早已不再宽阔的潭面 , 我不由得感慨岁月变迁、世事无常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在湖的左侧 , 是一段非常具有特色的雕塑长廊 , 这些雕塑并不是孤零零且生硬的单人雕塑 , 而是以典故的形式一组一组生动地呈现出来:“月夜巧对”反映的就是当年陶澍与魏源交游的情形(相传二人曾比邻于龙蟠里 , 某一月夜陶澍出上联“乌龙美景 , 秀色可餐” , 然后魏源巧对之“有此妙处 , 何必西湖?”从此乌龙潭亦有“小西湖”的称号);“薛庐课徒”就是薛时雨当年放弃宦海生涯来乌龙潭筑“薛庐”课徒授业桃李满天下得故事;“随园诗话”是讲述的是随园老人袁枚的故事 , 他重修改造了随园 , 他为随园留下的对联“放鹤去寻三岛客 , 任人来看四时花”意境深远;“御制教忠祠”则是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在乌龙潭畔筑庐以居、教子课徒的事迹;“乌龙潭放生”则是唐代的颜真卿的旧事 , 相传他曾在此处辟放生池 , 亲书《天下放生池碑铭》 , 园内亦有“放生庵”等等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乌龙潭公园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景点 , 那就是曹雪芹纪念馆 , 听邢局长说 , 馆前的那座曹雪芹塑像是请南艺的雕塑家所作 , 红学界的人们普遍认为这尊坐像雕得极好 , 在国内数一数二 。 但很可惜的是 , 由于产权问题等纠纷 , 这座纪念馆至今不对外开放 , 同样 , 纪念馆对面的魏源故居、颜鲁公祠如今也无法进入 , 实在让人无法不感到遗憾 。 在我看来 ,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 , 这些遗迹、这些故事在时代变迁的大环境面前本就很脆弱 , 现在还能想得起这些故事、想了解这段历史、想传承古老文化的人本就不多了 , 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拒之门外 , 那么它们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三、石头城遗址公园
出了乌龙潭公园 , 我们在袁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向西 , 过了几条热闹的马路 , 穿过了一些老旧的居民区 , 我们来到了石头城遗址公园 。 石头城在孙权时代是军事重镇 , 后来随着长江西移 , 在唐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军事地位 ,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 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 , 夜深还过女墙来”便是感慨石头城的落寞 , 后来明代把石头城旧址划进了城墙的一部分 , 历代翻修 , 便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刚踏入公园 , 远远便瞧见了青灰色的城墙 , 步行至城墙下 , 一抬头 , 更是觉得这城墙高不可攀 。 仰望这高大巍峨的铜墙铁壁 , 想想自己如果是当年一名攻城的小兵 , 面对如此高耸入云、固若金汤的城池 , 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 倒戈?拼死向前?我不知道 。 想到此情此景 , 我顿时有些两股战战、内心震颤 。
但是 ,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刘禹锡的千古名句“兴废由人事 , 山川空地形” , 如果一朝一国的主事者不思进取、尸位素餐 , 那么纵使有如同天堑的长江天险、纵使有固若金汤的坚固城池 , 也无法抵御外敌的入侵 , 无法避免灭亡的结局 。 “千寻铁锁沉江底 , 一片降幡出石头” , 孙皓当年不正是守着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 却依旧走上了覆灭的命运吗? 分页标题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正当我的思绪还沉浸在以史为鉴的感慨中时 , 城墙上出现的几块精美的石碑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 将我拉回了现实世界 。 袁老师带领我们仔细观看了它们 , 这些石碑呈长方形 , 上部有檐 , 碑首绘云纹 , 碑尾刻莲花 , 方框中写有金色“南无阿弥陀佛”六个楷书大字 , 目前尚存8块 。 这些石碑原本可能是佛龛的一部分 , 十分精美 , 却不知是何人所立、为何而立 。 袁老师推测 , 这些石碑有可能是当年护城河还漫到城墙下的时候 , 供要远航出行的人们在临行前拜佛祈祷所用 , 但尚未考证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路过清凉门 , 我们便见到了闻名遐迩的“鬼脸城墙” 。 石头城的城基依山而建 , 红色砂砾岩基石极具视觉冲击力 , 城墙下面石头被风吹浪打得凹凸不平 , 一看就饱经沧桑 , 中段有几块红色砂砾岩更是有如兽面、奇形怪状 , 俗称鬼脸城 , 也称蛤蟆矶 。 鬼脸城墙西侧有一处清亮的池塘 , 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 , 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 , 甚是有趣 。
夕阳西下 , 落日的余晖映上微风拂过的水面 , 波光粼粼 , 周围的孩童围着池塘嬉笑玩闹 , 生气勃勃 。 黄昏已至 , 我们今日的活动也走向了尾声 , 在鬼脸城墙下方的石头上 , 我们一行人或坐或站 , 随意而又别致地合了一张影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四 结语
本月的第一场活动完美落幕 , 我行走了一条重要却冷门的人文路线 , 看到了许多幸存却落寞的遗迹 , 聆听了许多有趣却渐被遗忘的老南京故事 。 此行 , 很值得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
说实话 , 本月的四场活动将我的周末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 让我本就紧凑的生活“火上浇油” , 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因为我一直坚信“行万里路”的作用 。 我相信 , 当我真真切切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 , 我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 , 都会让“读万卷书”增添一笔更为感性的认识 , 今后再与人论及书中的人或事儿 ,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来过” , 这该多么有趣呀!更何况时间是可以挤得出来的 , 而这种有深度讲解的文化行走活动 , 错过了可就没有了 , 孰轻孰重 , 高下立见 。
这个十月注定忙碌 , 但必然充实而又有意义 。

群学书院|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从清凉山到石头城的南京文脉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