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太祖用心 , 尧舜之心也 。 '' ----刘安世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之君 , 他的治国能力和个人品性是世所公认的 。 即使对有宋一代因其对外积弱而差评不断 , 甚至撰写《宋论》指责宋朝诸多统治者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 , 惟独对赵匡胤的评价是''一统天下 , 底于大定 , 垂及百年 , 世称盛治'' 。
王夫之在《宋论》一书中专门提到了赵匡胤的一份神秘遗嘱 , 这份遗嘱刻在一块石碑上 , 被秘密锁于大殿之中 , 仅有宫中数人知道 , 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进入大殿拜读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遗嘱内容总共三条 , 一是保全前朝皇族柴氏子孙;二是不杀士大夫;三是不加农田之赋 。 这三条遗嘱充分展现出赵匡胤的忠厚、宽大的胸怀和气度 , 以及对百姓的爱护之心 。
一、以忠厚之心善待前朝子孙
赵匡胤夺的皇位来自后周柴氏家族 , 按照历届改朝换代的惯例 , 胜利者惟恐失败者再卷土重来 , 都是要大肆杀伐 , 不但要斩首主要人物 , 甚至常常株连九族 , 将所有反对者连根拔起 , 一个不剩才放心 。
遍观史册 , 历代夺位之帝概莫能外 , 号称一代名君的李世民也未能免俗 , 他出身更狠 , 不但将李建成、李元吉斩杀 , 还将两位兄弟的所有子女全部处死 , 其中就有刚刚出生的婴儿 。
皇位只有一个 , 皇帝只能一人来当 , 对于皇帝来说 , 只要存在有可能威胁皇位的因素就必须铲除 , 家国天下的封建政治就是如此残酷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却反其道而行之 , 他夺位之后 , 不但没有将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诛杀 , 反而封柴宗训为郑王 , 凡柴氏家族没有真正反对赵匡胤的均未改变地位和待遇 , 给他们土地进行供养 。
史上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 表面上将前朝皇族养起来 , 然后再不断找各种理由削弱打击这部分人 , 甚至下毒、暗杀无所不用其极 , 但这一切赵匡胤都没做 , 甚至可能只是在脑海里掠过这种可能 , 想都没有深想就放弃了 。
从此 , 柴氏子孙与赵氏江山共存 , 《三国演义》里柴进就是后周世宗嫡系后人 , 家里有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券 , 所以柴进才能以平民之身被称为柴大官人 , 才能不将国法官府放在眼里 , 这都是赵匡胤给的底气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确实对前朝皇族仁至义尽 , 首先 , 夺权不杀前朝皇族 , 他是担着巨大风险的 , 东西被外人抢走了都会想方设法夺回来 , 更何况这还是皇位呢 , 全天下只此一家 , 别无分号 , 不能说柴氏家族所有人都能放下这巨大的权力诱惑 。
其次 , 赵匡胤不但自己没有杀柴氏皇族 , 还能够立下遗嘱 , 让后人善待柴家 , 这确实是赵匡胤心胸宽广、性格忠厚所致 , 除此再找不出其他任何理由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二、以宽大助长文人志气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提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皇帝 。
他认为唐末以来战乱不断的重大原因是武将专权 , 各地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层出不穷 , 于是推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奉行''文以靖国''思想 , 大力提升文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 并采用''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武将的军职 , 采取强干弱枝政策 , 加大中央集权 。
赵匡胤对文臣非常尊重 , 曾经有一次与宰相赵普研究如何对北汉用兵的问题 , 他没有将赵普召进皇宫 , 而是在一个大雪天的晚上 , 带领侍卫去赵普家访谈 , 甚至称赵普妻为嫂 , 君臣持酒相谈 , 甚为相得 , 确定了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 。分页标题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自认是赳赳武夫 , 但却喜爱读书 , 对读书人也是重视并真心重用的 , 他曾明言 , 宰相要用读书人 。
赵匡胤规定宋朝依然采用科举取士的选人用人政策 , 但是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主考官确定后要锁于贡院之中 , 断绝与外界联系 , 防止考题外泄 。
赵匡胤对选取的进士进行统一的殿试 , 取为天子门生 , 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荣誉感 , 一方面也避免进士过早站队进入派系 , 对朝政运行不利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特别知人善任 , 平时注重观察每个官员的优点 , 随时记录下来 , 以便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 , 他给予官员的俸禄也是十分优厚的 。
宋朝的历代皇帝基本遵循了赵匡胤的不杀士大夫的遗嘱 , 对于犯有错误的肯定处罚 , 但绝对不会杀死 , 这也是刑不上大夫的主要来由 。
相对于宋朝对士大夫的宽待 , 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简直是士大夫特别是读书人的黑暗时代 , 清朝更因屡兴文字狱而成为文人的至暗时期 。 在朝廷宽大政策之下 , 文人不用压抑自己的思想 , 致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 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终宋之世 , 文臣无欧刀之辟'' , 这主要是源于赵匡胤的宽大 , 而他对文人的平等对待的态度正是宽大心胸的表现 。
首先 , 赵匡胤对读书人特别是士大夫非常尊重 , 给他们适当的官职让他们有地位 , 免他们死罪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 , 这才有''乐园''之誉 。
其次 , 他发给他们厚薪 , 让他们拥有上等生活的保障 , 既有地位又有尊严的士大夫当然会知恩图报 , 赵匡胤深信''得士者昌'' , 这也是他宽大待士大夫的根本原因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三、以节制滋养百姓生机
赵匡胤确定的''不加农田之赋''的遗嘱 , 在后世也得到较好地执行 。 中国古代开疆拓土的元、唐等强大王朝 , 他们的实力主要建立在赋税的征收之上 , 宋朝不增加农民的田赋税收 , 与民让利 , 经济却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 , 这种表现实是封建王朝中的一个另类 。
赵匡胤主张不增加田赋税收不代表不重视经济发展 , 反而重视程度更高 , 他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 中央政府对那些土地最肥沃、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进行直接管辖 , 特别是对有''苏湖熟 , 天下足''的江南地区最为重视 。
江南地区成为宋朝人力、物资、科技支撑最集中的地区 , 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 , 宋朝还引进改良耐旱、早熟的稻种 , 实现了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 , 有些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田地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最好 , 宋朝利用有限的疆域创造更大的财富 , 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巨大繁荣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在''不加农田之赋''的基本国策基础上 , 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使用政策 , 允许土地经过合法程序向地主手里集中 , 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 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
既然不能与民争利 , 赵匡胤及其继任者在发展经济上另辟蹊径 , 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 , 实行''一切弛放 , 任令通商''的政策 , 采取公平竞争的原则 , 严禁非法侵害商人利益 , 严禁横征暴敛 。
中央政府制定商业征收税则 , 清除地方障碍 , 扩大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 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 , 促进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 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可见商业之繁荣程度 , 商品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 。分页标题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之所以留下遗嘱 , 要求继任者''不加农田之赋'' , 论及主要原因 , 一是赵匡胤节俭本性所致 , 例如他有一天想吃羊肝 , 但又担心每天杀一只羊增加财政负担 , 结果他节制自己欲望 , 硬是没有吃 , 这是一位好皇帝的仁善本性 。
二是赵匡胤确实爱护百姓 , 他认为多年战乱后 , 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 政府不应增加农民负担 , 而应让利于民 。
三是赵匡胤转换思路 , 决定大力发展商业 , 以商促农 , 以商补农 , 取得了明显效果 。 赵匡胤与民让利 , 休养生息的政策 , 使国家步入稳步发展的态势 , 国力蒸蒸日上 。
赵匡胤留下的三条遗嘱 , 基本反映出了他的人格本性和基本治国思想 。

赵匡胤|赵匡胤遗嘱:刻在石碑上,锁于大殿之中,后人继承皇位后才能拜读
文章图片
赵匡胤心地清正 , 宽仁大度 , 对前朝皇族不杀 , 对士人不杀 , 历史上他是第一个 , 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 他虚怀若谷 , 勤政爱民 。 对有才学之士尊重 , 给他们厚薪增加自尊 , 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能够虚心采纳 , 不欺民不扰民 。
赵匡胤严于律己 , 崇尚节俭 , 作为开国之君 , 天下第一人 , 却没有骄奢淫逸的思想和做法 , 究其根本是他常怀敬畏之心 , 自觉与人平等而无所恃 。
赵匡胤的个人格魅力透过这个石碑遗训 , 真实地烙印在宋王朝的整个历史上 , 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 。 无怪乎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说 , ''如果让我选择 ,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