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历仕三朝,曾官至兵部侍郎!永春这位历史人物,你听说过吗?
庄夏:字子礼 , 自号藻斋老人 , 南宋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 , 嘉定十二年(1219年)封永春县开国男 , 食邑三百户 , 宁宗赐紫衣金鱼袋 , 卒赠少师 。明代理学家林希元曾赞其“学问足以名世 , 议论足以经国 , 才猷足以立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湖洋庄氏宗祠内的庄夏画像
历仕三朝的南宋名臣庄夏
曾官至兵部侍郎
【辽宋夏金|历仕三朝,曾官至兵部侍郎!永春这位历史人物,你听说过吗?】却因敢说敢做 , 忤逆宰相之意
不得不隐退官场
但是 , 他学问纯厚
志乘及《道南源委》都将他编入“儒林”之列
桃源庄氏更因之而获得
“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入
这位历史名人的世界
去感受他的余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庄氏家庙犹存宋明建筑和雕塑风格
海内外桃源庄氏向往的“祖地”
在永春湖洋镇的镇东有个玉柱村 , 该村涵盖了18个自然村角落 , 其一称为“庄府” 。“庄府”坐落于名山“蓬莱山”的南麓 , 这里群山合抱 , 林涛似浪 , 延绵天边 , 原为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所在地 , 故称“庄府” 。庄森 ,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 , 唐末随王潮入闽 , 卜居永春桃源里 。九世孙庄夏 , 是南宋孝、光、宁宗的三朝元老 , 官至兵部侍郎 , 封永春县开国男 , 食邑三百户 , 卒赠少师 。千年来 , 庄森的后裔开枝散叶 , 文武昌兴 , 而永春湖洋“庄府”亦成海内外桃源庄氏(亦称锦绣庄氏)向往的“祖地” 。
而今 , 在庄森故居处矗立着一栋气势雄浑的庄氏家庙 。据永春县企联会会长庄进勇介绍 , 庄氏家庙为五开间、二进深 , 前落门厅为单凹寿式 , 整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 , 犹存宋明建筑和雕塑风格 , 颇具名祠风韵 。祠门右侧竖着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祠时所立《示禁碑记》 , 由晋江清代进士庄俊元亲撰 , 碑文细述桃源庄氏家庙及先祖墓葬变迁情况 , 告示周边居民保护文物之戒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锦绣山上立着“锦绣名山”的大牌坊
家庙大门正中高悬青石匾额 , 上书“庄府”两个镏金大字 。前廊内石柱刻联曰:“自唐代发祥以来 , 看鼎甲簪缨鹊起蝉联 , 灵钟锦绣无双地;由闽中著姓而后 , 任吴齐浙粤支分衍派 , 本溯桃源总一家 。”正门两旁壁垛均用精雕岩石作花框型砌筑 。墙中垛皆由细雕之白色花岗岩石板砌成 , 与辉绿岩之窗雕相映和谐 。两旁下壁垛用整块白色花岗岩石板浮雕一对麒麟 。右边门额匾题“御墨” , 左边门额匾题“锦绣” 。正中大厅两边壁书庄氏家训“忠孝”、“廉节”大字 。厅中柱联曰:“赐第沐皇恩 , 前少师 , 后冢宰 , 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 , 左三子 , 右九孙 , 一朝簪笏半云仍 。”展现桃源庄氏的显赫历史 。最吸引人的当属正殿内神龛中横向并排悬挂的十位庄氏祖先画像 , 这些不同时代的佼佼者 , 贯穿了由唐代而至清代的千载岁月 。李白曾说:“夫天地者 , 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 , 百代之过客也 。”浏览这些画像 , 确实有种白驹过隙、昔贤流风的感觉 。
神奇的中国版“老虎侠”
提及桃源庄氏 , 南宋名臣庄夏是一位避不开的人物 。庄夏为官 , 刚直正派 , 政声远扬 。宋宁宗甚至曾在他的画像上题赞:“天生美质 , 学业逍遥 。坚冰志操 , 历仕三朝 。忠言逆耳 , 书史所标 。宗祀繁衍 , 百世不祧 。”寥寥数语 , 从相貌、学识、操守、品格等多个维度 , 高度概括了庄夏的一生 。那么庄夏何以能让一位皇帝如此赏识呢?且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的生平 。分页标题
庄夏 , 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斋先生夏》:“庄夏 , 字子礼 , 永春人 。家贫早孤 , 从兄晦学 。弱冠 , 习《礼经》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 , 庄夏是在7岁时丧父 , 为了帮他识文断字 , 兄长庄晦主动担任起了“家庭教师”一职 , 早晚教庄夏习读圣贤书 。但家里太穷 , 根本买不起完整的经书 , 庄夏完全是凭借过人天赋来参悟古代的墨义、诗赋等 。对于幼年庄夏 , 《闽书·英旧志》有更传奇的描述 , 称他“幼时 , 父母避贼 , 弃之草间 , 虎乳之 。长 , 目有夜光 。”意即庄夏曾为老虎所养 , 导致成人后双眼在夜里会放光 , 让人联想到这是中国版的“老虎侠”啊 。传说当然有些夸张 , 姑且看做古人对贤者的一种神化叙述吧 。
成年后 , 庄夏的文章受到州学学官张叔椿的赏识 。张叔椿勉励他到太学就读 , 并给予大力推荐 。淳熙二年(1175年) , 庄夏如愿进入太学 。当时太学设在临安(今杭州市) ,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 , 要想跋山涉水前往求学谈何容易 。母亲郑氏“粜粟种、出浴儿钱” , 才帮庄夏凑足盘缠 。从永春到临安 , 庄夏一路上没少风餐露宿 。但这一切辛苦都被证明是值得的 , 当时太学里人才济济 , 连“盘隐居士”俞烈都曾在里面讲经 。在这些太学博士们的教诲下 , 庄夏学业突飞猛进 。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 , 淳熙八年(1181年) , 庄夏考中进士 。《钦定大清一统志》载其为“庆元进士” , 有误 。淳熙八年那一榜永春县就只出了他一位进士 。同年 , 永春登龙楼成 , 邑令陈宏规请庄夏撰写《登龙楼序》 。
不久 , 庄夏获得朝廷的任命 , 前往江西“知赣州兴国县” 。在兴国县令任上 , 庄夏重视教育 , 务本敦化 , 同时“清赋税 , 剔蠹弊” , 善政不可枚举 。民众对他感恩戴德 , “绘像祠于学宫”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十位庄氏祖先画像 , 贯穿了由唐代而至清代的千载岁月 。
关心民瘼爱民如子
庆元六年(1200年) , 庄夏因上书言事被朝廷召为“太学博士” 。回想当年他曾在太学中 , 毕恭毕敬地接受俞烈等恩师的耳提面命 , 不曾想而今自己也成了太学博士中的一员 , 此刻的庄夏 , 怎能不倍感自豪?他也更加积极地对朝政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譬如 , 针对政令经常变动的现象 , 他一针见血地提出质疑:“比年分藩持节 , 诏墨未干而改除 , 坐席未温而易地 。一人而岁三易节 , 一岁而郡四易守 , 民力何由裕?”建议朝廷在委派地方长官上 , 要有相对稳定的任命 , 以及准确的用人 。
开禧二年(1206年) , 庄夏转任国子博士 , 首次提出“边衅不可妄开”的建议 , 却遭到谏官的责难 。嘉定元年(1208年) , 庄夏担任提举江东常平仓一职 。赴任后他发现 , 由于连年饥荒 , 江东一带流民众多 , 这些人食不果腹 , 危在旦夕 。他迅速上奏朝廷 , 发廪赈济流民 , “多所全活” 。此事也展现了庄夏关心民瘼、爱民如子的一面 。不久 , 庄夏除转运判官 , 逾年入为尚书郎 , 迁军器监太府少卿 。
现今位于漳州市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 , 有一条石桥“江东桥” ,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桥古称“通济桥” , 又名“虎渡桥” , 原为石墩木梁桥 , 今为多孔梁式石桥 , 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 这座“通济桥”最早正是由庄夏亲手修建的 。嘉定五年(1212年) , 时年58岁的庄夏 , 以朝请郎、直秘阁身份出知漳州 。任内 ,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 , 他上奏请求在大池故寨、小澳、南岭驻扎军队 , 以便政府得以较好的控制汀州、潮州两地 。当时漳州的柳营江(亦称柳洋江)两岸峻山夹峙 , 江宽流急 , 地势险要 , 世称“三省通衢” 。因为江上无桥 , 两岸人往来要用舟 , 很是不便 , 而且时刻有覆舟之险 。为尽快解决柳营江两岸人民遇到的交通困难 , 庄夏在上任后立马着手筹集资金 , 在江上建造石墩木梁桥 , 名曰“通济桥”(即今江东桥) 。后来木桥毁于火 , 遂改为石桥 。另外 , 为减轻漳州人民的负担 , 庄夏还奏罢众多苛税 , “郡人德之” 。《漳浦县志》称他:“知漳州始建通济桥 , 及奏罢高荒寄产钱 , 民纳苗米 , 听令自概量 , 漳民德之……”分页标题
嘉定八年(1215年) , 庄夏入朝任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官 。翌年 , 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 。据《宋史》载 , 这一年众多北方流民前来江南寻找栖身之地 。庄夏向宁宗进言:“荆襄、两淮多不耕之田 , 计口授地 , 贷以屋庐牛具 。吾乘其始至 , 可以得其欲;彼幸其不死 , 可以忘其劳 。兵民可合 , 屯田可成 , 此万世一时也 。”劝朝廷收容这些流民、难民 , 给他们田地 , 并定向出租房屋农具 , 使他们能在南方安居乐业 。这样既可以收获民心 , 还能为军队增加预备役 , 两全其美 。
嘉定十年(1217年) , 金军分路大举南侵 , 一路进攻襄樊 , 一路入大散关 , 自秦、巩、凤翔等处南下 , 形势十分危急 。是年 , 庄夏除中书兼太子左庶子右谕德 , 再度进言:“今战守不成 , 而规模不定 , 则和好之说 , 得以乘间而入 。今日之患 , 莫大于兵冗 。乞行下将帅 , 令老弱自陈 , 得以子若弟侄若婿强壮及等者收刺之 , 代其名粮 。”这次 , 庄夏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方 , 提出破除冗兵的策略 , 意在增强军队战斗力 ,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他的建议得到了宁宗的认同 。果不其然 , 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延续了6年多的时间 , 但宋军始终处于优势 。金朝迫不得已 , 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派人同南宋议和通好 。
乞闲后自号“藻斋老人”
嘉定十二年(1219年) , 庄夏被封为永春县开国男 , 食邑三百户 。鉴于他的旧居在永春蓬莱山 , 来往州城不便 , 宁宗特赐他府第于泉州城内 , 该府第被称为“庄府” , 原址位于今泉州酒店一带 。“庄府”前的巷子后来即唤作“庄府巷” , 迄今地名犹存 。
庄夏虽远在临安 , 但依然关心家乡 , 约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左右 , 他受“乡之秀民黄炎”贻书嘱托写下了《慈济宫碑》记 。在《漳州府志》和《漳浦县志》的“艺文”中 , 辑录有该碑记 。慈济宫即奉祀北宋神医吴夲的宫庙 , 据说他诞生于同安(宋时归泉州管辖)的积善里 , 即白礁;修真与蜕化于青礁的龙湫坑 。庄夏所撰《慈济宫碑》记 , 据现代专家考证 , 系为白礁慈济宫所撰 , 颇具有史料价值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庄夏墓位于“南安县学后”
在永春蓬莱山的西北方有名山“锦绣山” , 山上有庄夏祖父庄观之墓 。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地理卷载称:“锦绣山 , 旧名鬼岫山 , 宋侍郎庄夏筑墓山麓 , 宁宗更今名 。”相传 , 宋宁宗为表彰庄夏的功绩 , 御笔亲题 , 将庄夏祖父墓葬所在的“鬼岫山”改为“锦绣山” 。庄氏后裔以“御墨锦绣”为殊荣 , 遂改堂号“天水”为“锦绣” 。所以 , 只要看到“锦绣传芳”的门楣 , 便知道这户人家源出永春桃源庄氏 。后来 , 庄氏子孙历代科甲蝉联 , 有“四状元二榜眼”旌耀其门 , 故锦绣山成了中外驰名的“状元地” 。如今的锦绣山上立着“锦绣名山”的大牌坊 , 四柱三门 , 高峻大观 , 为现代之物 。锦绣山头宽圆 , 山势稳壮 。登顶览眺 , 湖洋镇的湖光山色一揽全收 , 令人神清气爽 。
嘉定十三年(1220年) , 庄夏担任兵部侍郎 。当时的宰相是史弥远 , 此人是权相 , 一众官员惧怕拂逆他意 , 都不敢轻易谈论边境军务等事情 。唯独庄夏敢于直言 。针对当时的宋金战局 , 庄夏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西蜀溃卒宜讨宜招 , 江淮制閫宜分宜合 , 山东忠义宜刺宜汰 , 比年集议寝少 , 乞诏侍从两省台谏自为议状 , 二三大臣类聚以闻 。”虽然观点正确 , 却被史弥远视为冒犯他的权威 , 不久 , 庄夏即被逼“乞闲” 。《闽中理学渊源考》载曰:“(庄夏)忤柄国者意 , 累疏乞闲 , 以宝谟阁待制奉祠 。进焕章阁待制 , 自号藻斋老人 。”嘉定十六年(1223年) , 庄夏卒 , 赠少师 。宁宗还亲赞其像 。庄夏墓位于“南安县学后” 。现今在永春蓬莱山的庄氏家庙的右侧 , 还有“少师府” , 里面奉祀的正是南宋“少师”庄夏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庄夏墓为南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视氏族家庭教育事业
庄夏著有《礼记解》、《遗文》二十卷、《国史大事记》十帙、《典故备志》五帙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 , 在为官、为学、为人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 赢得了上至皇帝 , 下至黎民百姓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宋史》为其立传 , 称其为“有为之 才” 。《八闽通志》把他列入“名臣”传 , 多地志乘及《道南源委》俱把他编入“儒林”之列 。庄夏不仅是泉州庄氏家族的骄傲 , 也是南宋福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
更值一提的是 , 庄夏一向重视氏族、家庭的教育事业 。嘉泰三年(1203年) , 他作《课儿说》一文 , 对儿孙谆谆教诲 。此文在各地庄氏族谱中有多个版本 , 但总体内容基本一致 。庄夏在此文中 , 一边讲述自己当年就学之不易 , 即使“纸笔不继 , 思得一经史策 , 无钱可置” , 也要刻苦用功;一边告诫子孙即使以后当官 , 也要不贪不奢“一毫不敢妄费 , 食取一肉 , 衣取蔽体 , 汝辈之心所知之” 。同时勉励氏族子弟“汝辈今日免饥寒之忧 , 当知自幸 , 勉力读书 。从师长之教 , 尊敬父母 , 友爱兄弟 , 听吾朝夕提耳之诲 , 将古人所行之事 , 驯意效学 , 念念不忘” 。
庄夏的教诲对锦绣庄氏后裔产生了重大影响 , 他的几个儿孙都成为栋梁之才:儿子梦阁 , 为“新城宰” 。儿子梦序 , 进士出身 , 历太常簿朝议大夫;孙子弥邵 , 任“车器监” 。孙子弥坚 , 登进士 , 为编修官 。孙子弥大 , 刑部郎中 。孙子弥明 , 亦是进士 。不仅如此 , 锦绣庄氏在明清两代出了“四状元”:明万历丁未科(1607年)庄安世、万历己未科(1619年)庄际昌、清乾隆己未科(1754年)庄有恭、乾隆甲戌科(1769年)庄培因 。“二榜眼”:明万历癸丑科(1613年)庄奇显、 清乾隆甲戌科(1769年)庄存与 。除此 , 庄氏历代贤善很多 , 不愧为“鼎甲世家” 。这恐怕与庄夏的榜样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难怪《闽中理学渊源考》载曰:“元、明以来 , 后嗣踵起者 , 多其(即庄夏)培根抑厚矣 。”这应该算是对庄夏莫大的赞誉了吧?
消息来源丨泉州通客户端、泉州晚报
采访人员丨吴拏云 文/图
整理编辑丨小吴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辽宋夏金|卢俊义上山:为何那么费心把他“赚”上山?原来宋江下了一手好棋
- 辽宋夏金|张兴武丨欧、苏风神与金代四六文创作
-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宋人有意思:给官帽按上长翅膀,不是为了避免交头接耳,为有气质
- 辽宋夏金,水浒传|双枪将董平的最后一战:以双枪闻名天下,却丧命于双枪之下
- 辽宋夏金,名著典籍|沈括写了《梦溪笔谈》,有“全才”之称,《宋史》为何淡化他?
- 辽宋夏金,包拯|开封有个包青天
- 习俗|“新婚燕尔,三朝回门”,是什么意思?人情味十足的古人习俗
- 辽宋夏金|他是历史上最可怜的帝王之一!被俘虏47年,最后还被迫出家!
- 和珅|和珅死后,家族本该赶尽杀绝,唯独此女留下,获三朝皇帝宠爱
- 诗词歌赋|史上第一个被称作“千金”的男子,历经三朝,六次拒绝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