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 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
这句话可谓是精辟 。
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知道 ,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 , 就好比苹果 , 它的存在就是用来让人们吃的 , 不过对于牛顿来说 , 苹果存在的意义可不简单 , 因为正是因为一个苹果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很多人谈及这件事的时候 , 对那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都给予了高度地肯定 。
对此 , 苹果的兄弟——梨 , 总是愤愤不平 , 觉得人们忽略了它的功绩 , 想想也是 , 梨的存在也不单单只是水果 , 至少对于东汉的孔融来说 , 它不单单只是一个水果 。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融四岁 , 能让梨 。
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 孔融让梨也成为了中华传统美德中一则经典故事 , 也就是从这件事情之后 , 孔融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刻下了“懂礼仪、重忠孝”的印象 。
不过这只是我们的印象 , 说白了 , 我们对于孔融的印象也仅仅只停留在了他四岁的时候 , 因为孔融长大后的所作所为 , 和我们的印象是有千差万别的 。
先不说别的 , 单说孔融的死 , 就是死于不孝之名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 , 素以忠孝著称 , 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呢?
这件事 , 我们还得从孔融让梨说起 。
孔融让梨(孔融)年四岁时 , 与诸兄共食梨 , 融辄引小者 。 大人问其故 , 答曰:我小儿 , 法当取小者 。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
四岁的时候 , 我不知道您会做什么 , 但飞鱼却知道自己会做什么 , 最擅长就是玩泥巴了 , 如果说到吃的 , 那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 如果有一筐梨 , 那肯定选最大的那个 , 只不是那时候比较穷 , 吃梨都是一种奢侈 。
所以说到孔融让梨 , 我是打心底佩服 , 一个小小的孩子竟然知道把大梨让给诸位哥哥 , 而自己却拿了最小的一个 , 这份觉悟 , 当真让不少人汗颜 , 当然也包括我 。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其实孔融能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遵从公序良俗 , 知道礼和孝 , 是和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 孔子倡导的那套儒家学说 , 自认也是孔门后代所遵从的 , 这也就说明了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 。
孔融让梨之后 , 慢慢地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毕竟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做出让大人们吃惊的事情 , 而孔融下次在乡里出名 , 则是在13岁的时候了 , 这一年孔融的父亲去世了 , 孔融悲痛过度 , 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 , 自此忠孝的名声就在乡里远扬 。
孔融抛弃妻儿融隐几读书 , 谈笑自若 , 城夜陷 , 乃奔东山 , 妻、子为谭所虏 。 ——《后汉书》
权臣董卓总揽东汉朝政之时 , 孔融就与董卓发生过争辩 , 认为董卓想废掉汉少帝的做法是不对的 , 后来被董卓记恨 , 最终把孔融安排到了黄巾军最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 , 想借用黄巾军的手除掉孔融 。
可是孔融命大 , 到任后做的还不错 , 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爱戴 , 奈何黄巾军的势力太强 , 后来孔融还是陷入了被围困的境地 , 还是刘备帮助他解了围 。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不过在那个乱世 , 孔融只有满腹经纶显然是不够的 , 后来孔融又得罪了袁绍 , 袁绍就命令儿子袁谭进攻北海 , 双方激战了半年之久 , 这次孔融没有等来帮他的人而无计可施 , 面对此情此情 , 孔融仍不思抵御之道 , 反而只顾自己读书 。分页标题
不知道孔融是不是想从书中找出抵御袁军的办法 , 很显然他没能找到 , 在城破之时 , 孔融跑了连自己的妻儿他都没有带上 , 自己跑了 , 最终妻儿都成为了袁谭的俘虏 。
孔融大逆不道的言论融曰:父之于子 , 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 , 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 , 亦夏奚为?——《后汉书》
孔融能做出抛弃妻儿的事情 , 其实并不是被逼无奈 , 而是从他的言语中就能看出征兆 , 上面的引用就是孔融说的原话 , 究竟什么意思呢?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 , 孔融认为:父亲对于儿子来说 , 其实没有什么亲情 , 本就是因为抒发情欲 , 儿子对于母亲来说 , 只不过像是一件百容器而已 , 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 , 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这番言论当真是毁人三观 , 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说出的话 , 不过这却是长大后孔融真实的面孔 。
所以对于自己抛弃妻儿的行为 , 孔融也并没有一点负担 , 毕竟他在思想上已经否认了亲情存在的意义 , 这种举动也正是在这种思想下而发生的 。
孔融最终死于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 宜极重诛 。 书奏 , 下狱弃市 。 时年五十六 。 妻、子皆被诛 。 ——《后汉书》
后来曹操掌权之后 , 孔融就投靠了曹操 , 可是对于曹操他又看不上眼 ,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 , 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纳了袁熙的妻子甄宓 , 孔融就借机讽刺他:武王伐纣 , 以妲己赐周公 。
曹操一听 , 觉得这个典故自己没有听过啊 , 就问孔融这是哪里记载的 , 孔融却回答说 , 是他按照曹丕纳甄宓的事情推算出来的 , 曹操又不傻 , 听了孔融过的话 , 自然知道是孔融故意让自己难堪的 。
孔融的所做所为 , 让曹操十分不爽 , 曹操是什么人 , 是一代奸雄 , 得罪了他的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 比如说那个高呼“鸡肋”的杨修 , 而孔融自然也得到什么好下场 。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
本文插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更何况孔融这个让当时很多人都很反感的人物 , 所以曹操想要搜集他的罪名 , 很快四条大罪就被罗列了出来 , 包括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 , 打总给孔融坐实了“不孝”的罪名 , 最终处死了孔融 , 并且诛连全家 。
总的来说 , 孔融这个人是毁誉参半的 , 他为政期间也卓有成绩 , 也深受民众爱戴 , 而且刚正不媚上 , 经常针砭时弊 , 当时东汉的大人物几乎都被孔融得罪了遍 , 孔融的这种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 。
不过孔融也确实做了一些让时人不齿的事情 , 在那个标榜忠孝的时代 , 孔融却逆其道而行之 , 也难怪曹操能抓住他的小辫子了 , 此外还有孔融弑母一说 , 不过在史料中 , 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 所以此事并不可信 , 不过他抛弃妻儿的事情倒铁证如山 , 容不得半点开脱 。
对此 , 您怎么看?
【飞鱼说史|4岁就会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是什么样,为何最终会死于不孝?】